2007年12月31日星期一

美国顶尖名校争开网上课堂

免费上传学习资源
信源:新华网|编辑:2007-12-31| 网址:http://www.popyard.org

【八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推出“开放课件”计划,免费将大量学习资源上传至互联网,让全球渴求知识的人都能和名校来一次学术上的“亲密”接触。

麻省理工学院的在线“开放课件”几乎囊括了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包括各科课堂笔记、选读材料、试卷以及教师的授课视频,让你不花一分钱便可即时共享名校的最新学术信息。

吉尔伯特·斯特朗是麻省理工学院教师。他擅长教授线性代数,已编写6本大学教材,广受学生欢迎。但遗憾的是,多年来,仅有数百名本校学生有幸能选修斯特朗的课。而如今,随着“开放课件”计划的实施,斯特朗的学生开始遍布全球,快速增加。

现在,“开放课件”网站月点击率超过100万,用户中约15%为教师,30%是其他高校学生,约60%来自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

全球许多高校已开始效仿麻省理工学院做法,推出各自“开放课件”计划。包括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塔夫茨大学在内的全球100多所高校纷纷加入这种新型教育行列。

一生该去的地方

【随感杂谈】

                ·金 凤·

  这些年,在报纸、网络上常常读到这样的文章:《人一生最该去的N个地方》。周游世界是每个人共同的梦想,因此这样的文章很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想想啊,人生苦短,金钱、精力有限,谁都希望能在稍纵即逝的青壮年时代,尽量领略世上最有价值的景致。怎奈地球辽阔,历史悠长,众多的奇绝景物散落在天涯海角。要想知道哪些风景最值得花钱花力,长途跋涉,实非易事。如今有人指点迷津,提供免费的旅游指南,谁能不心生感激,一睹为快?

  我最早看到的单子上有十处,罗列的都是世界各地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和古代文明的经典遗迹。

  当然了,绝大多数景点我都无缘游历,心中不免怅然。好在长城,大峡谷,罗马,也在其中,多少给我一点儿安慰:毕竟还去过三个地方。同时也暗下决心,紧衣缩食,攒银子凑假,在有生之年,把剩下的七处风景一网打尽。这么一想,心情豁然开朗,顿时觉得日子犹有奔头,死时尚可无憾。

  可是,还没等我高兴几天,这个名单就象夏天里我家后院李子树上的果实一样,越长越多。最应该去的地方,先是涨了一倍,后又从二十个跳到三十个;又从四十,五十个蹿到八十个,数目天天蹭蹭往上涨。最近的一次看到的,已经是一百个了。看着那长长的单子,绝望的感觉油然而生,一下子就悲观泄气起来。

  看来这一辈子是没指望了。别说腰包里没有那么多闲钱,也没有那么长的假期,即使哪一天有了,怕也老得没有那精神头周游世界了。因此现在看到这样的标题,我都有意识地跳过去不读。为什么啊?实话告诉你罢:那些地名让我眼晕,看了心里堵得慌,看了折阳寿!

  我有时就想,什么人整天闲的没事干,净捣鼓这长长的名胜单子?还站着说话不腰疼地叮嘱你:不去这些地方,一生后悔,一辈子白活。人家这话说的,既理直气壮,又不容质疑,让你不失落、不痛心都不成。你说这样的单子是不是给广大劳苦大众添堵,增郁闷?

  后来又看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人应该去的三个地方》。好,这单子短,符合贫下中农的胃口,而且还低费用,近距离,人人都可以有机会到此一游。

  知道作者推荐的是什么地方吗?贫困地区,监狱和殡仪馆。

  当你看到有那么多的人,生活在极度贫困的条件下,对比自己的生活,就会对生存环境满意,从而感恩、惜福;监狱里虽然有吃有喝,条件也不错,但是由于失去了自由和尊严,外面的世界显得格外可贵;殡仪馆是阴阳永隔、生离死别的伤心之地。面对消逝的亲人、朋友,你会参透生命,感悟人生,多了些豁达,宽容,明白人生短暂,生命无常,便会更加珍惜身边的亲情,爱情和友情。

  当然了,在感恩、惜福的同时,如果还能行善乐施,回馈社会,关心一下弱势群体,那么就更是一举两得,锦上添花了。

  比起一百个世界名胜,这张单子最实在,最安慰人心。酸葡萄心理也好,阿Q精神胜利法也罢,与其对着一百个遥不可及的旅游圣地望洋兴叹,不如去这几个地方走一走。当然了,回来别忘了和我们分享感受。

□ 寄自美国

文化大革命及其对中共第四代领导人的影响

【研究报告】

               •魏楚雄•

  毛泽东通过群众运动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规模浩大的政治和思想意识形态斗争,它对中国及中国社会、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阶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中共第一代领导人象刘少奇、陶铸、贺龙等都未能忍受文革残忍的政治斗争而在文革结束之前就早早率先去世。许多中共第二代领导人象邓小平、彭真、薄一波等在文革中存活下来,但他们对毛泽东的政治思想和统治方式的看法已经非同昔日了。中共第三代领导人受文革影响较少,因为在文革开始时他们要么刚刚在政治仕途上起步,要么还在较低的政治梯阶上努力攀登。然而,文革对这些年轻一代、特别是中共第四代领导人的影响应该更加受到重视,因为他们已经统治了并将要更长时间地统治中国。对文革对中共第四代领导人的影响进行系统整体地分析不是本文力所能及的,更不要说文革对所有中共领导人的影响了。但是,通过重点分析文革对当前中共第一号领导人胡锦涛的影响,本文将力图描绘出文革对中共第四代领导人影响的程度与方式,从而判断中国共产党现金及未来政策的发展方向。

一、中共领导人的代层界定

  通常学者们习惯于把自1949年以来的中共领导人划分为四代。〔1〕这一划分是单单根据中共最高领导人的执政时间和任期来决定的:毛泽东年代、邓小平年代、江泽民年代和胡锦涛年代。然而在中国共产党内部,对领导人资历和提升的审核是不一样。在毛时代和毛时代后,所有所谓的“干部”是指那些在政府和政党机构、组织及国家企业工作并领受国家工资的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教师、技术员、公务员等等。〔2〕在地方和地区层面的中共干部将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围。本文中所谓的“中共领导”是指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高级领导人。如果把参加革命及提升到中央政府或中共中央职务的年份和年龄作为标准,中共领导人实际上可以被分为以下四组—早期领导人、长征干部、抗战和解放战争干部和新中国干部:

  第一代:1900 年以前生,1927年以前成为干部
  代表人物(1997年):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

  第二代(82 岁以上):1915年以前生,1937年以前成为干部
  代表人物(1997年):杨尚昆,90岁;薄一波,89岁;宋任穷,88岁;张震,83岁;洪学智,84岁;习仲勋,84岁;张爱萍,87岁;叶飞,83岁;萧克,89岁;谷牧,83岁;王鹤寿,88岁;(邓小平,陈云,叶剑英,李先念,胡乔木,余秋里)

  第三代(71-81岁):1915-1936年生,1937-1949年成为干部
  代表人物(1997年):刘华清,81岁;万里,81岁;宋平,80岁;杨白冰,77岁;吴学谦,76岁;陈慕华,76岁;杨德中,74岁;赵紫阳,78岁(胡耀邦,姚依林)
  后期:江泽民,71岁;乔石,73岁;邹家华,71岁;王汉斌,72岁;任建新,72岁;叶选平,73岁;李鹏,69岁;李瑞环,63岁;朱熔基,69岁;丁关根,68岁;田纪云,68岁;钱其深,69岁;李岚清,65岁;姜春云,67岁;李铁映,61岁;尉建行,66岁;黄菊,59岁;谢非,65岁;张万年,69岁;迟浩田,68岁;傅全有,67岁;于永波,66岁;王瑞林,68岁;王克,66岁

  第四代(54-70岁):1927-1943年生,1949-1965年成为干部
  代表人物(1997年):胡锦涛,55岁;吴邦国,56岁;温家宝,55岁;王兆国,56岁;李铁林,54岁;刘淇,54岁;李继耐,55岁;徐才厚,54岁;姜福堂,56岁;高严,55岁;陈奎元56岁

  有些学者如Joseph Fewsmith宁愿把中共领导人划为两组:革命年代领导人和非革命年代领导人。〔3〕本文将使用传统的划分法以便方便讨论,但也将在分析中运用Fewsmith 的划分法,因为他的划分反映了中共领导人代与代之之间特点的实质性不同。

二、文革及其对中共第四代领导人构成的影响

  文革在许多方面影响了中共领导阶层。首先,它大大加速了中共领导权从第一、二代向第三、四代的过渡。文革打断了中共内部正常的权力过渡。刘少奇和林彪等许多中共资深领导人的过早死亡导致了中国共产党内部的继承危机。毛泽东的恋权及其对“四人帮”和周恩来等人的不信任又延长了权力的过渡,这导致了中共领导人的年龄老化。及至文革结束,许多第一、二代的中共领导人要么过世了,要么已太老,不能在政府和党内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这就为第三、四代领导人打开了提升的方便之门,为他们快速获取权力而让路。

  而且,毛时代刚结束后的权力斗争也造成了第三、四代领导人的快速崛起。在与华国锋即所谓 “凡是派”的权力斗争过程中,邓小平恢复了中共中央书记处并把第三代领导人胡耀邦、赵紫阳和万里提升到该处。同时,由于文革因忽略经济而过分强调阶级斗争的巨大失败,中国共产党内部达成共识,决定把现代化和经济发展而非政治运动作为党务的新方向。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需要受到良好教育的年轻干部来担任各阶层的领导职务。中共中央通过的让领导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决定使得邓小平能够加速把权力从第一、二代过渡到第三、四代的过程。权力从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到第二代领导人的转换用了三十年左右,而从第二代领导人到第三代领导人的权力转换只用了几年。结果,至1985年,第三代中共领导人构成了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大多数及多半的地方省市的官员。

  文革还改变了“太子党”即第一、二代中共领导人的子女们的命运。他们的政治前途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他们垄断政治权力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如果文革没有发生,“太子党”很容易就会构成第三、四代中共领导人的主体。然而,文革破坏了他们轻而易举的发展,使得他们中间很多人不能继续追求他们的政治野心和仕途。在文革中,他们要么一落千丈地变成了“狗仔子”并遭受巨大的折磨,要么对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及革命家庭的生活变得及其失望。他们中不少人没有被文革的种种折磨所压倒,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成功的政治家,但是他们在如何有效地统治这个国家的问题上已经产生了新的看法,他们的观念与毛泽东思想及传统的共产主义思想已迥然不同。“太子党”中还有许多人因为父母的政治错误而完全失去了政治前途。虽然他们中间有些人在其父母于文革后官复原职后而恢复了政治地位,但他们已失去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兴趣和信仰,并对政治生活产生反感。他们中不少人下海经商,变得相当腐败。结果,“太子党”中作为在省级和中央级政权继承者的合格者急剧减少。这样一来就为提升胡锦涛和温家宝这样没有特殊家庭背景的官员铺平了道路。

三、文革及其对第四代中共领导人特点的影响

  Joseph Fewsmith 把中共第一、二代领导人归为一类,称其为革命的一代。这一归类是比较准确的。Fewsmith 指出,“无论是毛泽东领导的还是邓小平领导的革命的一代具有非凡的自信。这种自信产生于他们多年参与所有各种问题的政治活动以及广泛的认同即革命胜利使他们的统治合法化。”〔4〕确实,这些革命老手是叛逆者和斗士。他们大都受到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和革命活动的训练。他们对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具有坚定的信仰。他们关注政治理想和原则胜于其他一切,并为此追逐一生、投入毕生经历。他们是为思想意识形态所驱使,愿意为其信念而甘冒风险。他们清廉、自律、道德观念强。他们有激情、有领导魅力。他们目标明确、政治性强。他们本身是革命年代群众运动的产儿、所以喜欢大规模的行动。这就是为什么如果毛认为必要的话,他就能把整个国家投入文革的大混乱中。这也是为什么邓能斗胆发起离经叛道的经济改革、把中国引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革命的一代是通过军事和政治斗争获取政权,他们不必担忧他们统治的合法性。除了利用公开露面释放一种政治信号以外,他们很少化时间在提高自己的公共形象上面。他们的革命经历就是他们的政治资产。他们的集体领导是由他们的革命经历和革命贡献自然发展起来的。

  而第三、四代中共领导人则大都受到自然科学的教育及和平时期管理体制的训练。邓路线的对以思想意识形态为中心的四人帮及凡是派的胜利决定了技术官僚将治理中国。技术官僚们具有经济技术知识和行政管理经验,但他们通常没有胆量采取大胆行动和寻求轰动效果。他们也没有了不起的政治资本,所以他们不得不通过小心翼翼、努力工作来获取提升。正如Joseph Fewsmith 所指出,“文革的教训之一是匆忙推行的庞大思想会导致灾难。”这一教训使技术官僚对任何导致剧烈变化的政策望而生畏,更不用说“工程师们是被解决具体问题的技巧而培养出来的”,“他们倾向于怀疑思想意识形态式的、博大的生活态度。”〔5〕他们意识到经济必须是首要党务。要不然,他们会失去统治的合法性。第三、四代中共领导人缺乏政治资本但富有管理工业和经济的经验。他们相信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喜欢使用经济手段而非政治手段来保持社会稳定和进步。文革生动地向他们显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在政治上保持谨慎的必要性,以及政治生存比政治正直更重要。因此,他们通常不会对意识形态领域问题显示很大热情。他们的政治立场经常是出自于对政治安全性和政治正确性的考虑而非出自于他们的信仰和意识形态原则。更何况,他们长期在基层管理领域工作的经验教会了他们中共政权的政治文化以及通过团体共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他们是教少思想意识形态倾向的、更灵活善变、更实际、更富有弹性的。第一、二代中共领导人突然地退出政治舞台造成了一种在党政中央机构没有魅力型领袖和总司令的局面,这样就导致了“社团领导,”即权力被分散到更多人的手里。结果,第三、四代的中共领导人中没人能够单枪匹马地发起任何巨大变动。正如Fewsmith 所描述的,中共非革命领导人 “经由官僚途径和不得罪人的方法得到提升,”他们有限的经历和私人关系迫使他们“采取更加谨慎的、更注重培养共识的政治风格。”〔6〕不象第一代中共领导人,第三、四代中共领导人对群众运动既敏感又反感,因为他们个人的仕途几乎被文革的群众运动所葬送。虽然从李鹏的强硬保守派到胡锦涛的温和派对群众运动的反应各有不同,但他们都不喜欢群众运动。对文革中群众运动给他们个人生活和国家带来的灾难记忆犹新,他们会用任何方法来管束群众,预防和制止群众运动挑战他们的政治权威。

  “太子党” 对第三、四代中共领导人特点的形成关系密切。由于对政治仕途不顺及父母事业的失望,他们竭力设法弥补他们在文革中的损失。他们中许多人滥用了他们轻而易举得来的政治权力和特权,充分利用了由邓小平经济改革而带来的的各种史无前例的经济机会。他们开始相信经济权力甚于相信政治权力。跟来自于普通家庭的、因缺乏政治保护而谨小慎微的的干部不同,“太子党”在冒险利用新展现的经济机会时即野心勃勃又毫无顾忌。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初级性给他们提供了充分利用这一不成熟体制的机会。虽然为数不多,但他们的经济行为影响广泛而且感染性极大,最终导致了一种很快风靡全国的商业哲学和商业行为,即政治权力等于金钱。当这种商业哲学和商业行为主导了中国时,腐败变成了社会上无法控制的病毒及共产党内部的主要问题,它对中共权力、改革和经济发展是一种严重威胁。在广义的意义上说,“太子党”的腐败是党内外普遍腐败的根源,这种腐败极大地削弱了第三、四代中共领导人的权威并成为国家的瘟疫。

四、文革及其对中共第四代领导人的影响:文革前和文革初期的胡锦涛

  文革开始时,胡锦涛刚刚从中国数一数二的科技类高校清华大学毕业一年。毕业后,他留校在水利工程系当政治辅导员。〔7〕作为负责大学生政治教育和辅导大学生政治思想行为的高校党政机构的基层干部,文革使胡锦涛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场面。他必须亲手对付无法控制的、难以预测的和有暴力倾向的清华红卫兵,同时他又可能成为源自于清华附中的红卫兵运动的首冲目标。他将如何在这场政治风暴中生存下来呢?

  胡锦涛在1942年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至胡锦涛父亲胡静之这一辈,胡家因为1930年后期的抗日战争而开始衰落。最初,胡静之从胡锦涛祖父那里继承了一个小茶铺,是个小业主,但他的小茶铺在1950年代共产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被没收了,于是胡静之成了一个小店员。可是,胡家的衰败对胡锦涛是一种运气,因为要不然的话,胡锦涛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带着他资本家家庭成分入党的。胡锦涛的幼年是蛮不幸的。当他在六岁开始懂事时,淮海战役在离他家乡安徽泰县北部不远的淮海平原上打响了。大约有550,000 名国民党官兵在这场战役中丧生,其中不少人是泰县人。幼小的胡锦涛不可能不听说这些关于内战厮杀和死亡的悲惨恐怖的故事。小胡七岁时,他母亲去世了。〔8〕国家与家庭的悲剧肯定对胡锦涛的幼小心灵投下阴影,在他心里播下缺乏安全感的种子,使他渴望温暖而憎恨暴力和人类冲突。幸运的是,胡锦涛幼年生活中的损失被他父亲及姨婆刘秉霞给他带来的无限的爱所抵偿。他父亲胡静之是一个温和友善的人。根据刘秉霞所描绘,胡锦涛从小就是一个行为端正、敏感自觉的人。她说,胡锦涛从小很懂事,从不顽皮,“从不同人斗嘴,不同人吵架。”有时贪玩一点,大人在旁边稍微“哼”一下,他就马上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很快改过来。刘秉霞的描述可能出于对自己孩子的爱会有所夸张,但她很可能大体上没错。刘秉霞还说,胡锦涛象他父亲一样是个谦逊低调的孩子,不爱宣扬。有一次他被选为班主席,他也没有告诉家里人,最后还是他同学说出来的。〔9〕

  因此,如果不是天生的话,那?就是童年的生活、家庭和社会环境把胡锦涛造就成为一个谨慎细心、安全感强、不爱冲突、自觉自律、勤勉上进、温和周到和举止得体的人。不利的家庭背景迫使胡锦涛为前途发展而脚踏实地地付出双倍努力。他从不炫耀自己,从无侥幸心理,并且有些早熟和牺牲精神。在大跃进时代,当他的中学同学纷纷抱怨打石子的活儿艰苦时,胡锦涛则说:“发牢骚没有好处,先干好了再说。”如果是两人抬东西,胡锦涛会把重物往自己这边挪一挪。开饭时,正在长身体的学生们会争先恐后地往饭桌前拥,而胡锦涛则总是走在后头。胡锦涛实际小心的态度也在他填报大学和专业的过程中反映出来。他很想上清华大学,但是由于他的家庭背景,他虽然填报了清华大学,但却填写了很少人向往的水利工程系,因为水利工程师必须放弃诱人的城市生活。多年以后,胡锦涛成了党的领导人,在1992年被选入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但他仍然很低调,对亲戚家人一概拒绝关照。他很少在公众场合提到他的出生地和家乡,并拒绝了当地政府在重新改造他老家周围建筑时保持他老家原貌、以供参观瞻仰的建议。〔10〕

  胡锦涛谨慎和讨人喜欢的性格很快受到共产党组织的欣赏,他在1965年年仅23岁时就被吸收入党。胡锦涛的谨慎恭谦的性格能帮助他躲过后来的政治考验和政治运动吗?对回答这一问题时,我们千万不能过高估计性格对命运的影响。国家政治力量和社会大环境常常远胜于个人的政治能力和灵活性。例如,在文革初期,作为一名清华大学 的政治辅导员,胡锦涛无论怎样小心谨慎,都不可能躲避红卫兵的锋芒,他可以轻易被红卫兵疯狂的行动所扫荡。事实上,有的大字报已经把他提名,要他公认追随错误政治路线的罪过。〔11〕就在这紧要关头,北京市委组织派遣了一个528人的庞大工作组到清华大学,接管了该校上到校长和校党委书记蒋南翔、下到政治辅导员的全部权力,这就把胡锦涛从许多即将来临的政治麻烦中解救了出来。〔12〕

  不过,尽管胡锦涛可以尽量小心谨慎、察情行事,当学生们都积极投入到文革中时,作为政治辅导员的他不可能袖手旁观、无所事事。年轻而又积极上进的胡锦涛投入了文革并参加了清华 “四•一四”派。〔13〕清华“四 •一四”是清华红卫兵的保守派,他们捍卫作为无产阶级领导人的中国共产党及其文革前十七年的基本路线。他们认为,自1949年以来阶级关系没有发生根本变动,大多数共产党党员是好的。由于他们的不同观点,清华“四•一四”从激进的 清华井冈山兵团即团派中分裂出来。团派认为自1949年以来阶级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文革的目标就是要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代表人物从中国共产党内部清除出去。〔14〕胡锦涛选择加入“四•一四”派是很自然的,因为他本身就属于共产党的大多数,是中共十七年路线的产物。他的信仰、经历和努力全都跟这条路线密切相关。这事实上也是邓小平的立场,难怪邓小平后来一手提拔胡锦涛为江泽民的接班人。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的经历对他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形成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和共产党基层领导——清华学生艺术团团委书记和系政治辅导员,胡锦涛在基层工作中学会和发展了他的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和政治能力。他的清华经历奠定了他的政治哲学和人生方向。胡锦涛参与清华“四•一四” 这一事实表明,到了文革期间,胡锦涛的政治思想和风格已基本形成:他是追随刘少奇和邓小平路线的典型的技术官僚。中国政府和共产党把1978年邓小平上台以来的政策说成是改革,其实这是一种误导。邓小平时代的基本政策只是试图恢复刘少奇路线,回到文革前的十七年中去。他的政策实质是复兴共产党的旧政策而不是改革共产党的体制。胡锦涛的政策弄不好也是如此。唐少杰认为,在文革中,毛泽东所煽动和利用的“造反派”们要否定“十七年”,而“十七年”期间在政治和生活上受益受惠的广大党政干部和积极分子则恰恰相反,他们以“十七年”之“盾”抵挡毛泽东的“文革”之“矛”。而无论毛泽东的文革路线还是反文革的十七年路线,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15〕这就是为什么毛泽东再左进,也没有让四人帮接班;邓小平再右进,也没有向六四要求民主的学生让步。胡锦涛参加清华“四•一四”的事实表明,他的基本政治思想是跟十七年一致的。他任期内的“改革”政策恐怕就是努力恢复到共产党的十七年路线、把刘少奇邓小平的施政纲领发挥到它的极致效应而已,绝不会超越这个限度。

五、文革及其对第四代中共领导人的影响:文革期间及文革后的胡锦涛

  当全国的红卫兵运动在文革中后期变得越来越激烈和失控时,胡锦涛就没有怎么参与在文革中了。他成了逍遥派。没有现有的档案档可以告诉我们当时的胡锦涛在想些什?,但我们可以想像,作为有头脑有上进心的中共党员,胡锦涛一定会密切关注文革的动向,竭力弄清楚这场运动的来龙去脉和实质性问题。文革很可能从下述几方面对他的思想和前途产生影响。

  首先,如同他的前辈邓小平和江泽民,胡锦涛亲眼目睹了群众运动的后果及文革带来的浩劫和社会动乱。他是一个谨慎守法的人,是共产党十七年既定路线的捍卫者。他不会喜欢毛泽东阶级斗争政策和文革的激进性,也不会喜欢红卫兵造成社会动乱的好斗风格。他一定被激进主义破坏性力量而威胁并产生反感。但另一方面,文革、群众运动和毛泽东对群众运动的操纵又充分显示了普通老百姓和公众舆论的力量,它教会了胡锦涛巧妙引导和驾驭民众思想的必要。胡锦涛是一个低调的人,但他对民众的意见和反应十分敏感。他在文革期间耳闻目睹了民众和大众民主的力量,这对他日后执政影响非浅。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水利工程师,他一定知道群众力量就象水库里的水一样:它既不能突然释放而造成洪水,也不能一味阻拦以至最终水势升高越坝成灾。

  其次,文革间复杂而不可预测的、导致中共领导人纷纷下台的政治斗争向胡锦涛充分显示了中央政治生活的危险性以及韬光诲略的重要性。出生于平民家庭而资历平平,胡锦涛清楚知道他没有如何政治资本可以赌博。既然连象彭德怀、贺龙和林彪这样具有光荣历史和生涯的革命英雄老干部都会一失足而成千古恨,更何况他胡锦涛这样一个平凡小辈?因此,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胡锦涛只会接受上级想付予他的而不会要求上级付予他所想要的。他没有政治资本,但他有政治智慧和耐心。

  再者,在文革后期,胡锦涛象所有高校生一样,被派遣到落后地区去接受劳动锻炼和改造。他在1968年来到甘肃刘家峡水利电力工程枢纽工地,后来又随工作组到永登县进行农村社会调查。在那里,他不仅亲眼看到而且亲身体验了中国贫苦地区农民老百姓的艰苦生活。〔16〕虽然刘家峡水利电力工程枢纽工地离甘肃省会兰州不远,但那里的生活工作条件在1960-1970期间是非常简陋,与北京和安徽是没法比的。如同文革中许多上山下乡的红卫兵一样,胡锦涛肯定会被甘肃难以想像的恶劣的生活条件所震惊,然而这一段在社会基层简短的生活工作经历对他今后的执政是非常关键的。它使他看到了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使他确切了解了被边缘化和被遗忘了的地区和人民,也使他产生了对普通民众的感情和联系。如果没有这一段在社会最底层与最普通的工人农民一起工作的经历,胡锦涛今天也许不会充分重视社会贫富不均的问题以及发展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最后,就是在甘肃,胡锦涛遇到了宋平和李登瀛,这两人在胡锦涛政治生涯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宋平也是清华大学毕业的,他妻子陈舜瑶当时是清华大学党委付书记兼付教务长,对胡锦涛很了解。李登瀛是甘肃省委书记,是胡锦涛妻子刘永清叔叔的老战友。这两个人成了胡锦涛的政治恩师。由于他们的推荐,胡锦涛被提拔到甘肃省建设委员会,然后又被送到中央党校学习,通常这是被进一步提拔到省级或中央党政机构的必经之路。〔17〕虽然胡锦涛跟宋平和李登瀛相遇工作的机会可能是纯属运气,但他被提升的时机却不是。由于文革在中共内部上上下下造成了接班危机,当时中共迫切需要把年轻而有知识有能力的干部作为新鲜血液吸取进来,于是胡锦涛正奉其时。而且,文革中许多野心家和机会主义者厚颜无耻地丑陋表演使得第二代中共领导人在选择接班人问题上非常小心,他们对性格张扬、咄咄逼人的人比较反感,而对胡锦涛那种有凝聚力、亲和力的性格比较喜欢。他们还意识到“太子党”的问题,大都认为要把平民家庭出生的党员纳入中央,以平衡“太子党”的力量,平息社会舆论。以其普通家庭出身和有基层工作经验的背景以及温和、谨慎、低调和亲切的性格,胡锦涛无疑在中共许多高层领导人的眼中看好。他既在个人性格上又在党的利益层次上符合了各种标准。

六、结论

  总之,“时势造英雄”的说法有其道理。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胡锦涛是文革的产物。文革对中共的影响可以从他的政治发展中清楚看到。如果没有文革,胡锦涛很可能不得不经过漫长而缓慢的途径而获得提升,他也许在退休之前最多只能成为一个省市地区干部或一个中央部级干部。如果没有文革把“太子党”力量大大削弱的话,胡锦涛也许根本就没有机会与第一、二代中共领导人的子女竞争,走进中南海的大门。如果中共第二代领导人没有被文革中释放出来的难以驾驭的群众力量以及许多野心家的丑陋行径所吓倒,也许胡锦涛温和谨慎的性格不会被看得很重,而一个更有魄力和胆略的人也许会放在他今天的位置上。接下来的问题是:胡锦涛是否是中共第四代领导人的最佳选择?对这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提问人如何看待今天中国改革的性质与需要。假如提问人认为后江泽民时代的中国需要大刀阔斧地实行激烈改革以解决中国自毛邓时代以来日积月累的制度性问题,那么胡锦涛可能不是一个最佳选择,因为他的政策风格是谨慎、温和与避免对抗的。假如提问人认为中国应该继续通过循序渐进和逐步转化而非激烈变动的方法来达到其改革的目标,那么胡锦涛可能是完成该使命的最佳人选。在中国外交领域中,情况也是一样。无论如何,胡锦涛从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到中国第一号人物的成功发展之路一定会对中共各阶层干部有所启蒙和激励。胡锦涛温和友善、谨慎低调的性格会成为他们政治生涯的范例和学习榜样。具有宏观思想、历史眼光和超人胆略的伟人领袖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而具有非凡管理能力和处事技巧、人缘性格良好、善于化解冲突的人将主导今后的中共领导层次。

注释:

1.例如,Lan Seckington 的 “中国的新领导:‘第四代’带来了他们自己的领导风格”(China’s New Leadership:The ‘Fourth Generation’ Bring Their Own  Style of Leadership”)《共产主义和过渡政治研究》(Journal of Communist Studies and  Transition Politics)第19卷第4期,2003年12月(December 2003);Zheng Yongnian &Lye  Liang Fook:“精英政治和中共第四代领导人”(“Elite Politics and 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Chinese Leadership”)《中国政治学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第8卷第1、2期,2003年秋。
2.例如,在1991年,这些人的总数是三千四百万。加上由工资由农民的税收来支付的六百万农村干部,全部干部的总数在1991年是四千四百万左右。
3.Joseph Fewsmith:“中国的领导代层转换”(“Generational Transition in China” )《华盛顿季刊》(The Washington Quarterly)2002年秋,第25卷第4期 第23-35 页。
4.Joseph Fewsmith:“中国的领导代层转换,”第23页。
5.同上,第25、30页。
6.同前。
7.文思咏和任知初:《胡锦涛》,香港:明镜出版社,2004年,第 90页。
8.同上,第26-41页。
9.同前,第 46-47 页。
10.同前,第49-56页。
11.同前,第90-91页。
12.唐少杰:“毛泽东与清华大学‘文化大革命’”,载“文革博物馆通讯”(二一七)《华夏文摘》2004年7月。
13.文思咏和任知初在《胡锦涛》中写道,胡锦涛后来成了逍遥派并脱离了文革运动的主流。(第90-91页)可是,有一位学者访问过胡锦涛的校友和清华“四?一四”的成员,他们都肯定胡锦涛是清华“四?一四”的成员。
14.唐少杰:“从清华大学两派看’文化大革命’中群众组织的对立和分歧,”《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二期。
15.唐少杰:“‘文化大革命’在中国现代史中的地位,”《当代中国研究》,第12 卷,2005年第4期,第74-76页。
16.文思咏和任知初:《胡锦涛》,第93-112页。
17.同上,第118-126页。

□ 原载《文化大革命:历史真相和集体记忆》,香港,田园书屋,2007年

成都回忆——吃夫妻肺片

·阿 绌·

前几年大学同学聚会,有人开玩笑说,我们班上的“肺片”不多啊。我一愣,继而反应过来,那是说男女同学成了“夫妻”的不多。当时班上形容一对男女朋友,总说那是一对“肺片”。显然,这个典故是来源于小吃夫妻肺片。

80年代,总府街附近还没有现在的蜀都大厦,“夫妻肺片店”就挤在一排旧平房中。其店门很窄小,当街还有个大玻璃橱窗,里面摆有大盘大盘切好的肺片,旁边是一盆盆芝麻红油。店的大堂也不大,较深,摆有普通的方桌条凳。

买票取菜后,一盘肺片端上桌,芹菜碧绿,红油透亮。我一般是先从盘子里花生碎开始下筷,芹菜叶蘸著辣卤汁算是开胃。然后才开始品尝肺片的软玉温香,脆筋柔糜。一通爽快下来,脸红脖子粗,“辣花儿辣花儿又辣花儿,嘴巴辣起个红圈圈儿。”

那时,一份夫妻肺片好象是5毛钱,量不大,配一碗米饭刚好。如果是第二碗饭,得把盘里残汤剩汁都赶尽杀绝。

夫妻肺片不是家常菜,很难在家自己做。这点不像麻婆豆腐,世人都能模仿得有模有样。夫妻肺片首先是原料难弄,牛肚牛心牛舌牛头皮,这些下水料要加工成老嫩适度、口感脆爽的食料,本身就很费工夫。其次是红油调料很难勾兑,那看似稀汤薄水的调味卤水汁,说不定起于人家店里几十年的老汤种子。

吃夫妻肺片容易上瘾,有说老汤里熬有罂粟壳,我不相信。但周围确有许多好这一口的人。记得那时女友去北京工作,多年还念念不忘那味道。95年我到北京出差前,专门到总府街给她装了一大饭盒,打飞的送去。丫头感动得眼泪哗哗的,嘴上还不承认:“咋辣得人眼泪咕咚儿的喃!”

总府街附近四川省图书馆,可以看看闲书;提督街的文化宫,可以喝茶听川戏;锦江剧场可喝茶看电影;成都棋院可以下棋打桥牌;暑袜街邮票市场可以淘淘邮票。都是我喜欢的好去处。

成都回忆——吃麻婆豆腐

·阿 绌·

当学生的时候,喜欢买闲书、下馆子、看电影。

80年代,成都还是青砖水瓦红照壁,干净古朴,生活也便宜安逸。回想起来,我喜欢的去处,有市中心的骡马市,那里有好书店、好馆子、好电影院。

“陈麻婆豆腐店”当时就在西玉龙街,距离骡马市的四川省外文书店就一箭之地。西玉龙街上,还有个“玉龙电影院”。

那时,陈麻婆豆腐虽然出名,但店还保留着街边小店的特点。大堂里摆着粗木方桌,四周条凳。点菜买票就在店里靠门处,菜名用木牌子写着挂在墙上,下面坐一麻脸太婆管收钱。记得“麻婆豆腐”是三毛钱一份,加一碗米饭总共不到四毛钱。

顾客需要自己到窗口交票取菜。递票进去,看见厨房里,小火上,一口大锅煨着豆腐。店伙计接票舀豆腐,滚烫一碗递出来,葱青、油红、豆腐白。

窗口边上搁有一大盆汉源花椒面,顾客可随自己喜好添加。我每次都小心翼翼地厚厚撒上一层,仿佛画师最后画龙点睛,唯有这样,豆腐西施的“麻、辣、烫”三美才算齐全。

吃过豆腐吃过饭,揣着外文书店买的书,再到玉龙看场电影,完美一天。

前几年,一场大火烧掉了西玉龙街的“陈麻婆”老店,听说现在新店建在青羊宫附近。离我家是更近了,但不知花椒面是否还可以随便加?

2007年12月30日星期日

2008年的旅游热门景点

DWNEWS.COM-- 2007年12月26日6:39:49(京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网

多维社记者安涵编译报导/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你知道最受民众喜爱的景点是哪些地方吗?美联社整理出各旅游相关机构的热门地点,供想安排假期的人参考。(chinesenewsnet.com)

1.美国旅游经营者协会(U.S. Tour Operators Association)

根据美国旅游经营者协会对会员所做的一年一度民调,意大利连续第五年蝉联国际最热门景点的第一名。第二名则为中国。(chinesenewsnet.com)

2.雅虎!旅游(Yahoo! Travel)(chinesenewsnet.com)

在雅虎!旅游指引(Yahoo! Travel Guides)的本地景点中,被观看的次数成长最快的为宾州的兰开斯特(Lancaster)、新泽西州的海洋市(Ocean City)、加州的南太浩湖(South Lake Tahoe)、新泽西州的野木(Wildwood)、乔治亚州的海伦(Helen)、田纳西州的皮格佛格(Pigeon Forge)。


根据美国旅游经营者协会对会员所做的一年一度民调,意大利连续第五年蝉联国际最热门景点的第一名。新华社记者丁莹摄
(chinesenewsnet.com)

3.孤独行星(Lonely Planet)(chinesenewsnet.com)

根据知名旅游指南出版社孤独行星对美国编辑部的调查,2008年10大热门景点中,美国的最佳去处为国家公园与夏威夷,墨西哥的最佳去处为墨西哥市(Mexico City)与太平洋岸(Pacific Coast),其他推荐国家的排名依序为阿根廷、日本、印度及加拿大、澳洲与中国、西班牙、法国。(chinesenewsnet.com)

4.智威汤逊旅游趋势(JWT Top Travel Trends)(chinesenewsnet.com)

根据美国最大广告代理商智威汤逊所做的调查,对那些喜爱在家附近消磨长周末时间的旅行者来说,乘坐油轮、义工旅游、气候之旅(观赏气候变化后的景色)、沙发冲浪(couch-surfing,在网路上寻找愿意提供住处的网友)、医疗旅游、宝宝月(babymoons,夫妻在第一个宝宝出生前的旅行)、超越娱乐(trans-entertainment,藉由Wi-Fi无限网路在旅行时观赏影片或上网)等活动均很热门。(chinesenewsnet.com)

5.国家公园


中国列在美国旅游经营者协会与孤独行星推荐的旅游景点中。图为被誉为“新疆夏威夷”的新疆和硕县金沙滩旅游景点。中新社传真刘新摄
(chinesenewsnet.com)

国家公园系统在2007年1月至9月间共有2亿2370万名游客拜访过,比起2006年要多增加了280万名游客,或1.3%。其中浏览数增加最多的为加州金门国家娱乐区(Golden Gate National Recreation Area),多了43万7千人次,其次分别为怀俄明州、蒙大拿州与爱达荷州的黄石公园,多了28万4千人次、明尼苏达州东部与威斯康辛州西北部的奥扎克国家水路风景区(Saint Croix National Scenic Riverway),多了28万1千人次、华盛顿州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念碑(National World War II Memorial),多了24万5千人次、加州优胜美地,多了23万4千人次。(chinesenewsnet.com)

6.对外旅游统计(Outbound Travel Statistics)(chinesenewsnet.com)

根据美国商务部旅行与旅游业办公室的统计,2007年1月到9月乘坐飞机旅游的美国旅客中,前往欧洲的多了2%、前往加勒比海的少了3.1%、前往亚洲的多了8.6%、前往南美洲的多了7.6%、前往中美洲的多了8%、前往加拿大的少了3.4%。(chinesenewsnet.com)

2006年美国民众最喜爱的目的地前五名为墨西哥、加拿大、英国、法国与意大利。

识破旅游诈骗公司?

DWNEWS.COM-- 2007年12月28日23:10:14(京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网

多维社记者林紫乔报导╱如果有人提供你一个极为便宜的游轮行程或旅馆假期,但对方要求你先付清款项,才能获得所有行程的相关细节,那麽你很可能是遭遇了旅行诈骗公司。

典型的诈欺旅行社不会提供你完整的行程资讯,除非他们先拿到你的信用卡号码、支票或汇票之后。等到你获得详细的资讯,将会发现诸多限制,或要求另行付费的行程,最坏的情况是受骗上当,无法如期成行。(chinesenewsnet.com)

由于遇到旅游诈骗的情况时,想要拿回退费并不容易,因此专家建议,最好避免太早支付所有款项。有可能你会因此错过一个低价的旅行,但更大的机会是,你的谨慎将帮你省下更多的时间和金钱。(chinesenewsnet.com)



旅游专家建议,最好避免太早支付所有款项。


想要避免成为旅行诈骗的受害者,美国旅行社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Travel Agents)提供以下建议,帮你有效地评估市面上的旅游产品:(chinesenewsnet.com)

1、对于来源不明的广告信或电话,若对方指出你幸运获得一次美妙假期的机会,请保持高度的警觉与怀疑。(chinesenewsnet.com)

2、在你付费之前,请坚持先取得完整的书面资料,内容包括总价资讯、取消或变动行程的费用,如果可能,也要求取得各项行程的完整具体资讯。(chinesenewsnet.com)

3、如果你坚持用对方提供的900电话回电,请先瞭解致电的费用以及可能发生的风险。(chinesenewsnet.com)

4、远离高压推销的旅行社代理人员,如果对方不愿给你足够的时间评量价格,或是要求你透露你的收入资料,这些都是你应该小心应对的。(chinesenewsnet.com)

5、对于要求你等待60天以上才能出发旅游的公司,你应该保持更高的警觉心,正常情况下,旅行社应该有能力尽快安排你出游。(chinesenewsnet.com)

如果你不幸遭遇到旅行诈骗的情况,请连繫当地的优良企业局(Business Bureau)、或邻近的消费者事务办公室(Consumer Affairs Office)、以及州检察长办公室(state attorney general's office)。或利用电子邮件联络ASTA的消费者事务部门(Consumer Affairs Department,consumeraffairs@astahq.com),寻求进一步的资讯和协助。

Netscape正式死亡

信源:搜狐IT|编辑:2007-12-29| 网址:http://www.popyard.org

【八阕】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曾经的浏览器之王Netscape在痛苦地挣扎了数年之后,还是难逃一死。

日前AOL公司正式宣布,将停止Netscape浏览器软件的开发工作。AOL公司Netscape品牌经理Tom Drapeau在博客中说:"基于AOL当前的商业重心和Mozilla已经成功开发出成功的替代品。我们认为现在是时间结束Netscape浏览器的开发了,我们已经将NS权杖顺利交接给了Mozilla,我们鼓励Netscape用户使用Firefox。"

Drapeau表示,AOL将在2008年2月1日停止安全更新,同时不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他敦促NS用户尽快转用Firxfox浏览器。

Netscape 于1994年问世,在95年占据了80%的浏览器之王,风光一时无两,堪称浏览器之王。但在MS推出IE之后并在系统中捆绑IE之后,NS光环不再,尽管美国司法部曾就次事向微软提出反垄断的诉讼,但无疾而终。随后Netscape市场几乎被IE蚕食怠尽,在第一代浏览器败北的Netscape最终被 AOL收购,郁郁终生。最新的市场统计显示M,IE占据了77.4%市场,Firefox份额为16%,而NS只有可怜的0.60%。

尽管NS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你无法抹杀它对Internet发展的巨大贡献,相当年,有多少人是通过NS出海导航,认识了外面的大千世界。

RIP,Netscape,我们还有Firefox还继承你的遗志

张铁生:昔日“白卷英雄”今日千万富翁

本文由 allenjsau 在 2007-12-26 17:07 发表于: 倍可亲.美国 ( backchina.com )

 来源: 网易论坛 

1973 年,正在辽宁省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插队的张铁生被推荐参加大学考试。6月30日,在理化考试时,他仅做了3道小题,其余一片空白,却在试卷背面给“尊敬的领导”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张铁生诉说了自己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的心理冲突,发泄他因不忍心放弃集体生产而躲到小屋里去复习功课,而导致文化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不满情绪。

同年7月19日,《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了张铁生的信。编者按说: “张铁生的理化这门课的考试,似乎交了白卷,然而对整个大学招生的路线问题,却交了一份颇有见解、发人深省的答卷。”8月20日,《人民日报》又转载了张铁生的信,又另加编者按语“这封信提出了教育战线上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确实发人深思。”随后,全国各地报刊纷纷转载,张铁生一夜之间成了名噪全国的勇于交“白卷”的反潮流英雄。

“四人帮”一伙对张铁生交“白卷”的行为赞不绝口。1973年,张铁生顺利地被铁岭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录取。1975年,第四届人大在北京召开,张铁生当选为人大常委。江青、王洪文亲自接见他,以示笼络。1975年8月张铁生升任铁岭农学院领导小组副组长、党委副书记……

从此,红得发紫的张铁生开始频繁参加社会活动,成了绑在“四人帮”战车上的一名打手……

“四人帮”被粉碎后,张铁生的政治靠山冰消雪融。

1983年3月23日,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公审张铁生反革命案件。3月25日,该法院判处张铁生15年徒刑,剥夺政治权利3年,刑期从1976年算起。张铁生在辽宁省凌源监狱里度过了漫长的刑期。

如今,张铁生出狱已经整整12年了。很少有人知道,他现在已成为了腰缠万贯的千万富翁。

昔日“白卷英雄”成了千万富翁,这无疑是一个爆炸性新闻。那么,在知识时代,这位曾经对知识采取了极端蔑视态度的“白卷英雄”是靠什么打拼成了千万富翁的呢?

2003年8月15日,记者采访了张铁生的挚友和创业伙伴——禾丰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卫东先生。9月5日晚,记者又拔通了张铁生家里的电话,这位年过50的汉子在电话里畅谈了自己出狱后这十多年来迭宕起伏的创业之路。

出狱后,初返社会他只能替人跑腿1991年10月16日,41岁的张铁生刑满获释,怀着一颗忐忑的不安的心情回到社会。同年12月22日,他和沈阳农业大学讲师董礼平女士在辽宁省兴城县结婚。

婚后,张铁生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出狱后的他有一种自卑感,不愿意让人们知道他是谁,更不愿意见熟人。因此,在工作问题上,他一直寄希望于辽宁省葫芦岛市政府给他安排一个岗位。那段时间,他几乎很少出门,每天就呆在家里,戴一副墨镜,谁也不见,就等当地政府的安排。

然而,当地政府觉得给张铁生安排工作的事挺敏感,而且他们担心张铁生无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便把这事当作难题,一级一级往上交,却一直没有一个结果。

1992年初,按捺不住的张铁生终于第一次走出家门,找到一位在市政府部门供职的远房亲戚,询问安排工作的事。那位远亲语重心长地说:“铁生啊,你不要寄什么希望了,还是自谋生路吧!”张铁生彻底绝望了,郁闷不得志的他来到沈阳农业大学妻子董礼平那儿。这时,他得到一个喜讯:妻子怀孕了!高兴之余,40多岁的张铁生痛感堂堂七尺男儿不能再靠妻子养活了!于是,张铁生决定走出去自己创业,发誓发当一名好父亲。

可是自己能干什么呢?张铁生想,自己在监狱里曾帮人看过病,有医疗卫生方面的经验,便想回到兴城办一个私人诊所。可是,由于没有专业技术职称,他打听了半天还是不能办理工商营业执照。这样,张铁生刚升起来的希望又成了泡影。那段时间,他十分失落,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里。

幸好,妻子董礼平是一位善解人意的人,她一方面安慰丈夫,一方面暗中帮丈夫找工作。当时,董礼平有一位学生名叫金卫东,毕业后下海在正大康地(深圳)有限公司做预混剂(畜牧饲料)销售,1992年又受聘于北京康地公司担任东北地区经理。她想,这位学生在外面能力强,不如找他帮忙。于是,董礼平便找到金卫东说:“卫东,铁生没有工作,你帮帮他吧。”金卫东一听,便点头答应了。

刚好那时,北京康地公司正准备扩展东北市场,需要招兵买马,而金卫东认为张铁生是一个大名人,如果能进康地公司,一定会带来名人效应。于是,几天后,金卫东提着礼品来到了董礼平的家,准备请张铁生出山。不想,他进门时,董礼平不在,而张铁生正戴着一副墨镜,坐在阳台上听收音机。金卫东没有认出他,便问: “我是董礼平的学生金卫东。铁生大哥在吗?”张铁生早就听妻子提过金卫东,听说他来了,便立即摘下墨镜说,说:“我就是。”这时,金卫东腰间的呼机突然响了,还没等金卫东反应过来,张铁生的双眼已开始四处搜寻:“哪来的虫子呢?什么虫子在叫?” 金卫东不禁笑了笑了说:“大哥,别找了,在我腰上别着呢。它不是虫子,是呼机。如果有人呼我,我就能知道他的电话号码,然后我再给他打过去。这是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说完,金卫东就拿出“大哥大”准备回电话。“卫东,你怎么拿一个发报器呢?”张铁生更是不解地问。“大哥,这个叫‘大哥大’,就是移动电话,不需要电话线,你想打到哪里就能打到哪里。”面对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张铁生恍如隔世。尽管如此,金卫东还是想让他进北京康地公司。不想,张铁生一听说要他给外国人打工,便一口回绝了。因为他的思想还停留在六七十年代,认为中国人应该把自己的才华贡献给自己的国家。

无奈,金卫东只好将张铁生介绍到辽宁省鞍山市辽河饲料公司。辽河饲料公司是辽宁当时最大的一家饲料公司,其老板黄经理又是金卫东的朋友。当金卫东将电话打到黄经理那里说明此事后,黄经理开始有点担心张铁生能否适应私营企业的管理。但他碍于金卫东的面子,只好同意让金卫东带张铁生过去看看。

第二天,金卫东和张铁生乘火车来到了鞍山市辽河饲料公司。不想,这位老板和张铁生见面后,发现张铁生是一个爽快而办事干练的人,便答应让他先在公司下属的一个工厂办公室当一名小职员,主要任务是干一些杂事。

有了工作后,张铁生的性格变了,他不再自卑,甚至连说话的声音也提高了。尽管那时他在办公室里只是一个跑跑腿的小职员,可他仍然十分投入。很快,他的能力例让公司的老板刮目相看。

从头再来,40岁的汉子像小学生一样求学1992年秋天,辽河饲料公司为了开拓沈阳市场,决定在沈阳设立办事处,负责沈阳的市场开发和售后服务。

当时,公司认为张铁生的能力不错,便决定派他到沈阳创建办事处,并担任办事处主任。

张铁生是一个十分好强的人,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他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工作上。那时,办事处刚刚成立,开拓市场是当务之急。

有一次,张铁生带着一位叫汪洋的员工到沈阳一家大型国有养鸡场推销饲料。找到养鸡场的负责人后,他便直接掏出随身携带的样品,请那位负责人过目。不

想,那位负责人手一摆,说:“我们不需要这个。”张铁生十分纳闷,心想养鸡场怎么不需要饲料呢?最后,他才弄明白让那位负责人生气的是,他没有自我介绍。其实,张铁生那时最怕在别人面前介绍自己,害怕别人笑话他干这一行。

这时,另外一家饲料公司的业务员也找到了养鸡场的那位负责人,只见那位业务员先是递上一张名片,接着介绍自己的产品。而那位负责人认真听取了他的意见后,准备试用那人的产品。

这件事让张铁生认识到了名片的作用。回到办事处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设计了一款名片,第一次将“张铁生”这三个字推销出去。果然,他发现有了名片后,许多事情好办多了。

接下来,张铁生开始学习市场营销知识。他到书店买来一些市场营销方面的书,一有时间就埋头苦读。就这样,他一边学,一边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果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半年后,沈阳办事处的业绩从最开始的零销售迅速上升为几十万吨的销量。张铁生也从中认识到了知识的力量,从此更加发奋苦读。

然而,就在这时,公司总部认为张铁生带领的一帮人都是沈阳农业大学的人,怕沈阳的业务做大了,局势不好控制,便从公司总部派了一名经理来沈阳接管办事处的事务。张铁生知道此事后,十分生气,认为公司老总不信任他了。于是,他离开了办事处。而办事处失去了他的支撑,不久就被撤消了。

刚好此时,也就是1992年11月12日,42岁的董礼平剖腹产下一个4.4公斤的女婴。孩子的降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限生机,张铁生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1993年4月,张铁生找到在北京康地饲料公司做高层管理工作的金卫东,希望和他一起创办自己的饲料公司。刚好金卫东正有此意,他又邀请康地公司另一位同事丁云峰一起参加。很快,由金卫东、张铁生、汪洋和丁云峰四人控股的天地饲料公司在沈阳农业科学院附近正式成立。

开始,公司的总经理由金卫东担任,丁云峰主要负责饲料的配方,而张铁生和汪洋则负责市场销售。然而,这时已认识到知识重要性的张铁生不甘心只做一名推销员,他想自己既然在做饲料生意,就必须懂得饲料的配方。

为了完全搞懂饲料的配方,张铁生没事干的时候就跟着金卫东和丁云峰学习。张铁生虚心学习的劲头,像一个小学生,有时弄得这两位年纪比他小的合伙人都不好意思,不得不将饲料配方的技术教给他。

半年后,张铁生不仅弄懂了电脑的系统操作,而且对饲料的配方也精通了。从此,他觉得自己真正迈进了一个“知识创造财富”的时代,与自己年轻时判若两人。

诚信经营,昔日“白卷英雄”成了千万富翁1993年底,就在张铁生准备大干一场时,北京康地公司为了留住人才,决定提升金卫东为东亚地区的销售部经理。于是,金卫东和丁云峰为了谋求更高的发展机会,便先后退出天地饲料厂,留下张铁生和汪洋继续打拼。

张铁生得知这一消息后,心头非常沉重。那时,张铁生手头最缺的是钱,资金不足令这个刚刚起航的小公司生存十分困难。

就在张铁生四处求款无门的时候,他的一个老客户,沈阳辽河养鸡厂的厂长汪文平给张铁生预付了 10万元货款,希望订购一批饲料。而恰好这时,汪文平需要的那种饲料十分紧缺,一时根本没办法弄到。做事老实的老铁生向汪文平说明情况后,正准备将货款打回辽河养鸡厂。不想,令张生今生无比感激的是,汪文平居然爽快地说:“货款就先存在你那里吧,什么时候有货了,你就什么时候给我发货。”老朋友的信任让张铁生有了新的希望。

于是,张铁生便用这笔钱在郊外租了一个厂房,并到沈阳市第三粮库进了两吨原饲料。那时,他请不起饲料配制的技术人员,便自己试着用电脑配制。由于这是第一次操作,他害怕配不好,会砸了“天地”的牌子。于是,他亲自跑到北京,请教先前的合伙人丁云峰。丁云峰没有保留,教给了他如何配制饲料的技巧。

很快,张铁生的天地牌饲料上市了。然而,就在公司刚刚有起色的时候,一场灭顶之灾悄悄地袭来。

1994年7月的一天,张铁生正在工厂的生产车间检查刚刚生产出来的饲料。突然,工厂的保安冲进来说外面有几个农民在闹事。张铁生走出工厂大门一看,原来是那些农民家里饲养的小雏鸡因为吃了天地牌饲料,不但没有长大,反而一只只地瘫了。

得知详细情况后,张铁生马上赶到事发地,将瘫在地上的小雏鸡拿回检验。结果,他发现他们刚刚生产出来的饲料因生产质量把关不严,氟的含量超标了。张铁生赔给遭受损失的农民共6万多元现金。

消息传出后,一时间,许多供销商纷纷要求退货。为了稳住市场,张铁生立即停止饲料的生产,将自己关在家里,全心研究新的饲料配方。一个星期后,他终于又配制了一种新饲料配方。

有了新的配方,张铁生便开始重新让自己的天地饲料进入市场。然而,由于发生了上次的事件,推销饲料的难度就更大了。加上当时国际知名品牌饲料——台湾大成饲料已进入沈阳市场。张铁生非常清楚,在这个时候,如果跟它竞争,显然是鸡蛋碰石头。于是,他采取了一种“跟进”的战略,即将天地饲料的价格定位于比大成的价格低50元,而大成销售到哪里,张铁生就跟到哪里。由于天地饲料的价格低于大成饲料,而且配方又经过改良,因此,一年后,张铁生让天地牌饲料很快在沈阳站稳了脚跟。到1995年,天地饲料已经占据了沈阳绝大部分饲料市场。

1995年6月18日,张铁生先前的合伙人金卫东等人在沈阳正式注册成立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后改为集团公司)。于是,1998年初,天地饲料公司正式并入禾丰公司,张铁生和合伙人汪洋(后来撤股)以参股10%的形式,进入禾丰公司的管理层。目前,53岁的张铁生除担任集团公司商政总监外,还兼任监事会主席一职。而目前的禾丰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净资产过亿元、拥有17家子公司的大集团。

世事轮回,历尽沧桑。如今,昔日的“白卷英雄”张铁生已成为腰缠万贯的千万富翁。

魏涛

十项颠覆性的存储技术

[计世网消息](胡杨 编译) 新鲜的思想给数据存储市场所有的方面都带来了改善的硬件和软件。由于能够真正称做“颠覆性的”的技术进步,存储已经从一个重要而被忽略的工具变成
了能够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的东西。

当我们说颠覆性的时候,我们是指完全改变一个行业的东西,考虑一下“苹果iPod的出现和索尼Walkman的退出市场”。

下面是近出现的令存储行业一片沸腾的一些新技术:

Seanodes和RevStor公司:使用现有的服务器空间进行存储。

Xsigo Systems:首次做I/O硬件虚拟化。

Gear6:缓存与携带。

Pillar Data Systems: 商品化硬件和出色的软件效率。

Moonwalk:在节点面向主体的软件中不需要中间件软件。

Panasas:使用并行文件系统打开I/O的高速通道。

RPost: 注册的电子邮件,律师喜欢。

Caringo: 读/写功能的保时捷。

CopperEye:把高速索引功能与商品化硬件结合起来以进行大海捞针式的搜索。

下面简单介绍上述每一项突破性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对于数据存储行业产生的颠覆性的影响。

颠覆者:法国Seanodes公司

颠覆性技术:几乎所有传统的存储公司都想销售其阵列或者存储服务器。

Seanodes是位于巴黎的一家只有25个人的新兴企业。这家公司在11月20
日推出了一种革命性的存储软件,首次让机构使用不充分的内部应用服务器存储空间用作虚拟化的存储池。

Seanodes新的Exanodes软件使用一种为高性能计算和企业环境设计的新架构识别应用服务器中没有使用的存储空间,并且把这个存储空间应用于公司的生产流程中。

Seanodes首席执行官和创始人Jacques Baldinger对eWEEK网站说,我们正在做VMware一直为应用服务器做的存储工作。Exanodes软件是完全对称的:当VMware汇聚、组织和合并在应用服务器中的CPU功能时,Exanodes软件汇聚、组织和合并应用服务器中的存储设备。

颠覆者:美国RevStor公司

颠覆性技术:见上述“Seanodes”公司

新进入存储解决方案市场的RevStor公司在11月份推出了SANware软件。这个新的软件产品能够利用连接到网络的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服务器中的没有使用的存储空间,把这些存储空间转变为一个单一的存储网格,与Seanodes公司的产品类似。文件能够被分解成许多块并且以看起来好像是随机的方式存储在多个地方。这是访问性、安全和资产利用等方面的一个技术突破。

RevStor公司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Russ Felker介绍说,在此之前,管理多台计算机的能力一直限制在客户定制的模式,大企业解决方案将耗费数万美元。SANware使用一种正在申请专利的分割和加密算法开发出一种单一的使用方便的应用程序改变了这种情况。尽管其使用了独特的方法,SANware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只有大约1至3,用户几乎都察觉不到。

颠覆者:澳大利亚的Moonwalk

颠覆性技术:企业能够在分层次的存储局域网存储系统中使用的技术。

澳大利亚的Moonwalk公司4月份推出了它称之为“包括一切的数据管理和保护软件”Moonwalk 6.0套装软件。

Moonwalk首席执行官Peter Harvey对eWEEK网站说,这个软件不使用任何中间件软件,能够实现整个企业范围的数据移植、拷贝和移动的自动化和积极的管理。这个软件使用在每一个节点上的1MB至4MB的“代理”像存储管理员一样处理数据移动。

位于澳大利亚Milton的Moonwalk公司在这个软件中取消了分层次的存储方法和存储资源管理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仅提 供了存储使用的可见性。

颠覆者:美国Xsigo公司

颠覆性技术:存储经理和首席信息官将非常高兴地尽快把这个技术用于其系统中。

Xsigo Systems可能是又一家名称古怪,很难读出名称发音的IT公司(这家公司名称的发音实际上是See-go)。但是,这家公司很有可能成为数据中心领域知名的公司。

这家位于加州桑尼维尔的Xsigo经过的三年的研发之后在9月份举行的VMworld会议上推出了一种产品。Xsigo的主要产品是售价为3万美元的数据中心设备“VP780 I/O Director”。Xsigo坚持称,这个产品将打开迄今为至很难接触到的通向数据中心的I/O领域。

I/O Director使用特殊的处理器和InfiniBand连接,通过虚拟化经过系统的数据流克服普通服务器I/O的局限性。这种设备合并电缆连接和使用虚拟资源替换多个物理网络和存储接口(网络接口卡和主机总线适配器)。这些虚拟资源就像同样的物理设备的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一样。

颠覆者:美国的Gear6公司

颠覆性技术:没有直接影响到传统的存储局域网厂商,因为这个技术能够作为一个插件集成到任何现有的系统中。然而,作为一个单独的产品,它将取代一些老式的存储
系统。

Gear6认为,避开人们一直怀疑的I/O存储瓶颈的最佳途径是增加主要缓存的容量。这将取消传统的网络存储提供商使用的所有的分层次的通道。

这家公司的CACHEfx设备为依靠向集群和其它I/O密集型设备高速传输数据的机构提供大规模可伸缩的、集中的存储缓存解决方案。Gear6的设备通过消除共享的I/O瓶颈提高了数据中心I/O性能和提高服务器使用水平,帮助企业实现存储和服务器投资的最大化。

Gear6位于加州圣何塞,提供服务器虚拟化、集群计算和网络规模环境对应用程序工作量影响的状况,即使在工作量高峰状态也能够动态改善和管理可持续的I/O性能。

颠覆者:美国的Caringo

颠覆性技术:传统的存储公司和存储经理对于这种技术尽快应用于他们的系统将感到非常高兴。

Caringo拥有专利的CAStor存储I/O架构旨在为小型、中型和大型文件提供高性能。这些文件包括电子邮件信息、文件和图像以及丰富媒体和视频等内容。但是,这个区别是:如果大多数系统的性能性当与一辆大众汽车,那么,Caringo就相当于一辆保时捷汽车。

测试和用户已经表明,32个节点的CAStor集群能够提供32K文件的大约每秒写3200次和读2500次的性能。例如,这台设备每天(24小时工作)能够写276亿次,在处理电子邮件通讯量最大的环境中是非常充分的。

颠覆者:美国的Panasas公司。

颠覆性技术:任何其它存储系统都使用正常的NFS。几乎所有的存储系统目前都这样做。

存储系统厂商Panasas很快将在高性能和开源软件领域引起轰动。这家公司最近向开源软件团体开放了名为“DirectFLOW”的高级并行文件系统的源代码。

Panasas创始人和首席技术官Garth Gibson说,这种并行网络文件系统(也称所pNFS)是Panasas公司创建的一种复杂的技术,旨在解决存储I/O瓶颈和加快用户应用并行存储解决方案。这种技术能够实现客户机与存储设备之间的直接的并行数据传输,而不是标准的、更窄的、单路文件系统。

这相当于增加了第二层双向快车道。一条道用于数据,另一条道用于元数据,使系统I/O提高一倍。

pNFS是NFS 4.1版的一个重要组件,是10几年来广泛应用的NFS的一次重要的性能升级。

颠覆者:美国Pillar数据系统公司

颠覆性技术:几乎颠覆了所有传统的存储公司。

Pillarg数据系统公司创建于2001年,几乎完全是由甲骨文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拉里-埃里森出资
建立的。这家公司开发中档 和大企业网络存储系统。其产品是企业应用中最有效的产品之一。

Pillar Data首席执行官、埃里森一手提拔的存储助手Mike Workman说,作为第二代存储提供商,Pillar Data吸取了老厂商的教训,推出了在许多方面领先于其它厂商的新设计。

该公司的Pillar Axiom软件在基于政策的管理功能的推动下在一个集中管理的存储平台上集成了存储局域网和网络附加存储功能。Pillar Axiom系统把多层企业网络存储整合为一个单一的系统,能够升级到数百TB的存储容量。

颠覆者:美国的RPost公司。

颠覆性技术:颠覆了传统的电子邮件存档公司。

新的立法和法院裁决认为,电子信息与纸的文件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然而,如果对方不愿意承认他们收到你的电子邮件和这封电子邮件说了你所说的事情,你的证据的资格和辩护就成了问题,你就遇到了一个重大的法律问题。

注册的电子邮件向发件人提供一个验证的证明,证明这封电子邮件已经发出并且合法地发送到了任何互联网地址。收件人通过电子邮件收到一个收据,证明内容、时间和法律送达。RPost注册的电子邮件最大线度地减少了否认收到电子邮件或者内容,把责任减小的最小程度并且让用户更好地理解实际上发送了什么信息,发送给谁,什么时间。

RPost注册的电子邮件为任何注册的电子邮件发件人发送给全球任何地方的收件人的电子邮件提供了合法的和可验证的证明和保护,无论收件人使用什么系统或者软件,不管他们如何进行设置,也不需要他们以任何方式回复。成本:每天每用户1每元。

颠覆者:英国的CopperEye公司。

颠覆性技术:颠覆了所有其它传统的存储公司。

CopperEye公司的Greenwich服务器是第一种把高级的索引系统与现成的商品化存储硬件结合在一起的存储软件产品。

CopperEye能够实现在大量商务数据进入数据库之前最快速度地访问大量商务数据(多达数TB),允许商务智能软件提供不断输入数据的数据库的商业价值,而不必付出成本和影响重新构造一个基础设施。

CopperEye首席执行官Kate Mitchell介绍说,CopperEye的方法是,存储在商业数据库中的许多商业交易数据一旦创建完毕就不能改变,因此不需要关系数据库的能力和高级开销。这些数据是大量发生的历史交易,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期限和商业目的进行保留,当提出选择性的查询时,按照用户要求返回非常具体的一套记录。

读管理书

黄铁鹰

什么是管理类书籍?“李嘉诚发家史”算不算管理书?“巴菲特的投资诀窍”又算不算?如果不算,管理类的书籍就只剩下“营销与销售的区别”“会计与管理会计”“战略与执行”“ERP”和“平衡记分卡”这类纯学术性的书籍;如果算,那么教人发财的书就都应该算。

我倾向于把教人发财的书都归为管理类的书籍,因为现代社会赚大钱的人几乎都是做企业的,而绝大多数企业家做企业的目就是要赚钱。

于是,第二个问题又出来了,目前中国管理类的图书太多了,任何城市的大书店中,摆在当眼的那一摞摞、一架架的书都是管理书。不仅如此,四仰八叉躺着卖的大都是管理书,而侧身立着的大都是什么“如何吃得健康”“医学小常识”“汽车修理”“如何弹吉他”“道德与修养”“家春秋”“红与黑”等等教人干活、生活和思考的书,因此,进了书店闻不到钱味的人必是得了鼻炎。

这个现象在现代西方社会的书店可看不到,可能那些老牌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早已形成,绝大多数人从爷爷那辈就已经认命了——知道发不了大财,所以那些教别人发财的书也就没有在中国目前这样风光的地位。于是,那里的人到书店挑管理书就比我们容易,因为选择少。

作为我这样以兜售管理知识为生的人,不能告诉大家哪本管理书好,但能告诉大家:什么样的管理书别读。

首先,最不值得读的一类管理书是:介绍别人企业管理经验的书,比如“洛克菲勒的发家史”“沃尔玛的成功”“西南航空的战略”“丰田文化”等等。注意,这些书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企业外部人——管理专家或专业写手写的,因此,这些人同他们书中的主人翁始终是观众和演员的关系,不论他在企业搞了多少次访谈,调研,甚至工作过,只要他不是企业的主要决策者,他们最多是近台看戏!

然而,看戏和演戏的压力是完全不同的,感同身受在企业管理中不管用。如果不信?你把房子卖掉,把钱投到股市中试试,你就会知道看戏和演戏的区别了。因此,哪怕是再有名望的管理学者写的别人的故事、管理经验、案例、方法等,都是嚼别人嚼过的馍,滋味不同了。

不过,企业创始人和管理者自己写的传记或案例则另当别论,比如:王石、韦尔奇写的回忆录。当事人写的书会把原汁原味带出来,他们不会对读者装圣人,因为他们知道企业管理没有先知先觉,读者会从他们作品中体会到成功的偶然和失败的无奈,从而知道真实的商场一定有人不可控制的因素。

其次,时髦的管理书你别看。什么是时髦的管理书?“穷爸爸”“奶酪”“蓝海”“重在执行”“加西亚”等等,越是畅销的管理书,越不能看。为什么?人类自从创造了货币,就开始见钱眼开,绝大多数人整天想的就是怎么赚钱,因此,每个能赚钱的犄角旮旯都被前人和现代人挖得干干净净,绝不会再有一个谁都没想到,单单被畅销书作者发现的赚钱的机会,这就是所谓,“太阳底下无新意。”

但,话也不能说的过绝,商场上总是有新的英雄出现,商业传奇都是建立在一个个“新意”基础上,比如丰田、宜家、华为、万科、分众、腾讯、携程这些让人眼热的企业。可惜,当这些“新意”被写成书时,丰田车已经开到你家门口了,你在电梯里已看到了分众广告……!因为那些真有“新意”的人,个个都像比尔盖茨创业时,整天钻在车房里去实践他们的“新意”,根本没工夫写书去介绍自己的“新意”。

因此,凡是能一下子使上百万人茅塞顿开的管理书,永远是管理学者和写手们的“新瓶装旧酒”,以满足一代代新人类越来越不耐烦的发财之梦。

第三,看不明白的管理书,不看。现代中国的企业管理方法和思想显然是从西方传过来的,泰勒、法约尔、伯纳德、西蒙、德鲁克、波特、卡普兰这些管理大师的方法和著作,已被中国学者用很多方式翻译过来。但,由于翻译水平有限,加之很多译者对企业管理问题知之甚少,所以大多数西方管理书籍的中译本,让中国人读起来感到很外国,很晦涩;也正因为如此又显得很深奥,就像佛经似的,词用得很大,话绕来绕去地说,让人总觉得里面有大乾坤。

其实企业管理最忌讳复杂,任何企业都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基本工作无非是产供销,再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如果不能用母语把它们说明白,那才叫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呢。因此,当你不幸碰到满篇尽是“ERP 、愿景 、SWOT 、执行力、流程审计、文化创新”等等新名词的书, 赶快把它扔了。

当把上面这三类管理书删除后,你就会发现管理书架子空了很多。但是,慢着!仍然不要先急着读书。因为管理是实践的艺术,“做”永远在“知”之前。没有人通过读钢琴演奏法学会弹钢琴;也没有人通过读管理书就会管理。管理有点像谈恋爱,看多少言情小说和爱情大片,也顶不上“实战”一次。

因此,读管理书的最好方式是林彪学毛主席著作的方法:“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要在‘用’字上狠下功夫”。

在管理工作中,如果发现你的会计知识不够,那就找一本有关会计的书看一看;如果你的销售知识不足,那就找一本市场学读一读;如果你的企业库存过大,就看看生产控制和库存管理的书,如果你的企业战略不清楚,那就看看同行是怎么做的。总之,你必须带着问题去找管理书,这样你就不会被管理图书的海洋淹死。

最后,我认为向别人推荐好的管理书这一命题就有问题,因为,每个管理者和每个企业面临的管理问题不一样,读的书就应该不同。

有人可能说:“管理有没有共性的问题?”有,管理的共性问题永远是人的问题。然而,人的问题更不是那本管理书能教会你的,它需要在每天跟人的交往中去自己悟。

管理23条

一、素养

蓝斯登原则: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
点评:进退有度,才不至进退维谷;宠辱皆忘,方可以宠辱不惊。

卢维斯定理: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h卢维斯
点评: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

托利得定理: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提出者:法国社会心理学家hm托利得
点评:思可相反,得须相成。

二、统御

刺猬理论:刺猬在天冷时彼此*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
点评:保持亲密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适当的距离。

鲦鱼效应: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
提出者: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
点评:
1、下属的悲剧总是领导一手造成的。
2、下属觉得最没劲的事,是他们跟着一位最差劲的领导。

雷鲍夫法则:在你着手建立合作和信任时要牢记我们语言中:
1、最重要的八个字是:我承认我犯过错误
2、最重要的七个字是:你干了一件好事
3、最重要的六个字是:你的看法如何
4、最重要的五个字是:咱们一起干
5、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
6、最重要的三个字是:谢谢您
7、最重要的两个字是:咱们
8、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雷鲍夫
点评:
1、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
2、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

洛伯定理: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最要紧的不是你在场时的情况,而是你不在场时发生了什么。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r?洛伯
点评:如果只想让下属听你的,那么当你不在身边时他们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了。

三、沟通

斯坦纳定理: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纳
点评:只有很好听取别人的,才能更好说出自己的。

费斯诺定理:人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
提出者:英国联合航空公司总裁兼总经理费斯诺
点评:说得过多了,说的就会成为做的障碍。

牢骚效应:凡是公司中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那家公司或老板一定比没有这种人或有这种人而把牢骚埋在肚子里公司要成功得多。
提出者: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院
点评:1、牢骚是改变不合理现状的催化剂。
2、牢骚虽不总是正确的,但认真对待牢骚却总是正确的。

避雷针效应: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从而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
点评:善疏则通,能导必安

四、协调

氨基酸组合效应:组成人体蛋白的八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他七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
点评: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

米格-25效应:前苏联研制的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的许多零部件与美国的相比都落后,但因设计者考虑了整体性能,故能在升降、速度、应急反应等方面成为当时世界一流。
点评:所谓最佳整体,乃是个体的最佳组合。

磨合效应:新组装的机器,通过一定时期的使用,把磨擦面上的加工痕迹磨光而变得更加密合。
点评:要想达到完整的契合,须双方都做出必要的割舍。

五、指导

波特定理:当遭受许多批评时,下级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其余就不听了,因为他们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
提出者:英国行为学家波特
点评:总盯着下属的失误,是一个领导者的最大失误。

蓝斯登定律:跟一位朋友一起工作,远较在父亲之下工作有趣得多。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
点评:可敬不可亲,终难敬;有权没有威,常失权。

吉尔伯特法则:工作危机最确凿的信号,是没有人跟你说该怎样作。
提出者:英国人力培训专家吉尔伯特
点评:真正危险的事,是没人跟你谈危险。

权威暗示效应:一化学家称,他将测验一瓶臭气的传播速度,他打开瓶盖15秒后,前排学生即举手,称自己闻到臭气,而后排的人则陆续举手,纷纷称自己也已闻到,其实瓶中什么也没有。
点评:迷信则轻信,盲目必盲从。

六、组织

奥尼尔定理: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的。
提出者:美国前众议院院长奥尼尔
点评:只有能切身体会到的,群众才认为那是真实的。

定位效应:社会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个试验:在召集会议时先让人们自由选择位子,之后到室外休息片刻再进入室内入座,如此五至六次,发现大多数人都选择他们第一次坐过的位子。
点评:凡是自己认定的,人们大都不想轻易改变它。

艾奇布恩定理:如果你遇见员工而不认得,或忘了他的名字,那你的公司就太大了点。
提出者:英国史蒂芬?约瑟剧院导演亚伦?艾奇布恩
点评:摊子一旦铺得过大,你就很难把它照顾周全。

七、培养

吉格勒定理:除了生命本身,没有任何才能不需要后天的锻炼。
提出者:美国培训专家吉格勒
点评:水无积无辽阔,人不养不成才。

犬獒效应:当年幼的藏犬长出牙齿并能撕咬时,主人就把它们放到一个没有食物和水的封闭环境里让这些幼犬自相撕咬,最后剩下一只活着的犬,这只犬称为獒。据说十只犬才能产生一只獒。
点评:困境是造就强者的学校。

八、选拔

近因效应:最近或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知有强烈的影响。
提出者: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
点评:结果往往会被视为过程的总结。

洒井法则:在招工时用尽浑身解数,使出各种方法,不如使自身成为一个好公司,这样人才自然而然会汇集而来。
提出者:日本企业管理顾问酒井正敬。
点评:不能吸引人才,已有的人才也留不住。

美即好效应:对一个外表英俊漂亮的人,人们很容易误认为他或她的其他方面也很不错。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麦克尼尔。
点评:印象一旦以情绪为基础,这一印象常会偏离事实。

九、任用

奥格尔维法则: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雇用比我们自己都更强的人,我们就能成为巨人公司。
提出者:美国奥格尔维马瑟公司总裁奥格尔维。
点评:如果你所用的人都比你差,那么他们就只能作出比你更差的事情。

皮尔?卡丹定理:用人上一加一不等于二,搞不好等于零。
提出者:法国著名企业家皮尔?卡丹。
点评:组合失当,常失整体优势,安排得宜,才成最佳配置。

十、激励

马蝇效应: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它也会精神抖擞,飞快奔跑。
点评:有正确的刺激,才会有正确的反应。

倒u形假说:当一个人处于轻度兴奋时,能把工作作得最好。当一个人一点儿兴奋都没有时,也就没有作好工作的动力了;相应地,当一个人处于极度兴奋时,随之而来的压力可能会使他完不成本该完成的工作。世界网坛名将贝克尔之所以被称为常胜将军,其秘诀之一即是在比赛中自始至终防止过度兴奋,而保持半兴奋状态。所以有人亦将倒u形假说称为贝克尔境界。
提出者: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耶基斯和多德林。
点评:1、激情过热,激情就会把理智烧光。
2、热情中的冷静让人清醒,冷静中的热情使人执着。

十一、调研

特伯论断:在数字中找不到安全。
提出者:美国经济学家w?s?特伯。
点评:数字是死的,情况是活的。

摩斯科定理:你得到的第一个回答,不一定是最好的回答。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r?摩斯科。
点评:刨根得根,问底知底。

十二、预测

罗杰斯论断:成功的公司不会等待外界的影响来决定自己的命运,而是始终向前看。
提出者:美国ibm公司前总裁罗杰斯。
点评:只想随波逐流,难有理想彼岸。

萨盖定律:戴一块手表的人知道准确的时间,戴两块手表的人便不敢确定几点了。
提出者:英国心理学家p?萨盖。
点评:若选错误参照,必无正确比较。

隧道视野效应:一个人若身处隧道,他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
点评:1、不拓心路,难开视野。
2、视野不宽,脚下的路也会愈走愈窄。

十三、目标

巴菲特定律:在其他人都投了资的地方去投资,你是不会发财的。
提出者:美国股神巴菲特。
点评:1、善于走自己的路,才可望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2、特色不特,优势无优。

古特雷定理:每一处出口都是另一处的入口。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w?古特雷。
点评:上一个目标是下一个目标的基础,下一个目标是上一个目标的延续。

十四、计划

列文定理:那些犹豫着迟迟不能作出计划的人,通常是因为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
提出者:法国管理学家列文。
点评:如果没有能力去筹划,就只有时间去后悔了。

弗洛斯特法则:在筑墙之前应该知道把什么圈出去,把什么圈进来。
提出者:美国思想家弗洛斯特。
点评:开始就明确了界限,最终就不会作出超越界限的事来。

十五、参谋

波克定理:只有在争辩中,才可能诞生最好的主意和最好的决定。
提出者:美国庄臣公司总经理詹姆士?波克。
点评:无磨擦便无磨合,有争论才有高论。

韦奇定理:即使你已有了主见,但如果有十个朋友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难不动摇。
提出者: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学家伊渥?韦奇。
点评:1、未听之时不应有成见,既听之后不可无主见。
2、不怕开始众说纷纭,只怕最后莫衷一是。

十六、决策

福克兰定律:没有必要作出决定时,就有必要不作决定。
提出者:法国管理学家福克兰。
点评:当不知如何行动时,最好的行动就是不采取任何行动。

王安论断:犹豫不决固然可以免去一些作错事的机会,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遇。
提出者:美籍华裔企业家王安博士。
点评:寡断能使好事由好变坏,果断可将危机转危为安。

十七、执行

格瑞斯特定理:杰出的策略必须加上杰出的执行才能奏效。
提出者:美国企业家格瑞斯特。
点评:好事干实更好,实事办好愈实。

吉德林法则: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
提出者: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
点评:杂乱无章的思维,不可能产生有条有理的行动。

十八、信息

沃尔森法则:把信息和情报放在第一位,金钱就会滚滚而来。
提出者:美国企业家沃尔森。
点评: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决于你能知道多少。

塔马拉效应:塔马拉是捷克雷达专家弗?佩赫发明的一种雷达,它与其他雷达的最大不同是不发射信号而只接收信号,故不会被敌方反雷达装置发现。
点评:善藏者人不可知,能知者人无以藏。

十九、监督

小池定理:越是沉醉,就越是抓住眼前的东西不放。
提出者:日本管理学家小池敬。
点评:自我陶醉不易清醒,自以为是不喜批评。

赫勒法则:当人们知道自己的工作成绩有人检查的时候会加倍努力。
提出者:英国管理学家赫勒。
点评:只有在相互信任的情况下,监督才会成为动力。

二十、控制

横山法则:最有效并持续不断的控制不是强制,而是触发个人内在的自发控制。
提出者:日本社会学家横山宁夫。
点评:有自觉性才有积极性,无自决权便无主动权

蝴蝶效应:紊乱学研究者称,南半球某地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一下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气流,几星期后可变成席卷北半球某地的一场龙卷风。他们将这种由一个极小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在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下,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后果的现象称为蝴蝶效应。
点评:善终者慎始,谨小者慎微。

阿什法则:承认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提出者:美国企业家-阿什。
点评:你愈是躲着问题,问题愈会揪住你不放。

二十一、法纪

洛克忠告:规定应该少定,一旦定下之后,便得严格遵守。
提出者:英国教育家洛克。
点评:简则易循,严则必行。

热炉法则:当人用手去碰烧热的火炉时,就会受到烫的惩罚,其有以下三个特点:即时性、预警性、平等性。
点评:罪与罚能相符,法与治可相期。

二十二、改革

柯美雅定律: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所以任何东西都有改革的余地。
提出者: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柯美雅。
点评:不拘于常规,才能激发出创造力。

达维多夫定律:没有创新精神的人永远也只能是一个执行者。
提出者:前苏联心理学家达维多夫
点评:只有敢为人先的人,才最有资格成为真正的先驱者。

自吃幼崽效应:美国硅谷企业竞争十分激烈,以至于各公司都积极寻找自己的致命弱点,所有公司共同的生存之道是:拿出更好看产品来击败自己的原有产品。有人将这种行为戏称为自吃幼崽。
点评:1、自己不逼自己,别人迟早会逼你。
2、敢于对过去告一个段落,才有信心掀开新的一章。

二十三、创新

舍恩定理:新思想只有落到真正相信它,对它着迷的人手里才能开花结果。
提出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舍恩。
点评:只有信之不疑,才能持之以恒。

吉宁定理:真正的错误是害怕犯错误。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吉宁。
点评:不怕错误的人,错误往往也离他最远。

卡贝定理:放弃是创新的钥匙。
提出者: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前总经理卡贝。
点评:在未学会放弃之前,你将很难懂得什么是争取。



来源:《牛津管理评论》

郎咸平:中国经济问题主要症结是以钱为纲

有人说他哗众取宠,但很多经济运行中的弊病都被他“不幸言中”,有人说他是“非主流经济学”,但他却是广大网民心目中讲真话的经济学家的代表。他就是郎咸平,一个近年来中国经济、学术界不能忽视的“现象”。也许正像他自己所说,他只“用数据说话,仅此而已”。继2004年“郎顾之争,国资流失”大讨论后,三年来,有“郎旋风”之称的郎咸平似乎隐居于中国经济幕后。

  8月23日,郎咸平教授再次浮出水面,走上中国经济前台,接受中国经营报报记者采访,畅谈中国经济重磅话题及未来改革路径。本期对话,让我们走近这个低调了许久却依然故我的“郎旋风”。

  “虚拟资金”推高房地产泡沫

  100多个公章的积累造成了非常大的寻租空间,拉升了建房成本。

  “虚拟资金”进入股市,股市就有泡沫,进入楼市,楼市又有泡沫。

  流动性过剩可以透过宏观调控而受到控制,但是“虚拟资金”刚好相反,越是宏观调控,就越打击投资意愿,就挤压出更多的“虚拟资金”。

  《中国经营报》:最近中国经济出现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大学生就业难,及农产品价格上升的问题。你如何看待?

  郎咸平:中国29年的改革开放,其目的是推行市场化。但是中国的多项改革走到今天,基本上都是供给面市场化严重不足,而需求面市场化严重过度。我以老百姓最关切的房改、医改和教改为例。

  所谓“楼市的供给面市场化不足”是指楼市供给面基本上操纵在地方政府的手中,因此市场化不足。房地产三大特征:一、两大核心资源——土地开发权以及银行信贷权。这两个权力基本上掌握在地方政府的手上,因此政府官员就有“寻租”的可能。二、地产市场的长流程管理。就是从立项到最后的销售起码有100多个环节,这里面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政府盖公章,这100多个公章的积累造成了非常大的寻租空间,拉升了成本。三、在所谓的公开竞价之下,土地价格飞涨,这样就加大了构建成本。这三项因素造成土地成本大幅上升。

  但是,这么贵的房屋,为什么有人会去买?那就要从我们的地产需求面来看,到底是什么样的资金在购买房地产。第一,因为中国投资的环境恶化,使得民营企业家应该投资而不投资的钱大量积累。按照我的研究结果显示,我们民营企业家的投资意愿不到先进国家的20%,而80%的闲置资金去了哪里?第二,腐败所形成的大笔贪污受贿款到底去了哪里?它不会凭空消失。第三是国际热钱。第四是老百姓的储蓄款。这四笔资金汇集成了全世界绝无仅有的“虚拟资金”。

  我的研究结果显示,地方投资环境的恶化所形成的第一笔资金和腐败所形成的第二笔资金是构成虚拟资金的主要部分。“虚拟资金”进入股市,股市就有泡沫,进入楼市,楼市又有泡沫。这股“虚拟资金”的出现造成了地产需求面市场化“过度”,因此两股扭曲的市场化现象纠结在一起使得房价居高不下,老百姓再也买不起房了。

  至于其他领域的改革,例如医改供给面的问题也是市场化不足,因为很多地区的民营医院和地方政府挂钩垄断市场,如果允许民营医院随意定价,那又是需求面市场化过度而形成垄断定价,两个扭曲的市场化纠结在一起,老百姓又看不起病了。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教改领域。中国的绝大多数大学控制在政府手中并列入财政预算,因此大学供给面是政府垄断,因而市场化不足,一旦允许大学随意提高收费,又是需求面市场化太过形成垄断定价,贫民子弟再也读不起书了。

  《中国经营报》:如何监管调控进入房地产市场中的“虚拟资金”呢?

  郎咸平:“虚拟资金”基本上是不可监管、不可预测和不可控制,也就是来无踪,去无影。我今年四月份左右去成都演讲。成都市相关部门告诉我成都市当时的房价是五六千元人民币每平方米。我就问:你们预估一下外来资金购屋的比例是多少?当时相关部门的回答是:大概50%吧。五月份左右,我又去了重庆市演讲,重庆市当时的房价只有2900多元人民币每平方米,而外来资金购屋比例只有10%。我在演讲中指出重庆市的房价当前没有泡沫。可是,在演讲的最后,我提醒听众的是:现在虽然是没有泡沫,但是只要“虚拟资金”一进入重庆房地产市场,房价将会立刻产生泡沫。话音未落,言犹在耳,重庆市最近提出一个有关城乡统筹的特区概念,这个特区概念一出来,大量“虚拟资金”立刻涌入,一个月之内房价几乎上升了10%。

  因此,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供给面疲弱是因为“三项因素”提高了构建成本,而需求面的强势则是大量的“虚拟资金”所造成。由于这些因素和宏观调控的金融变数是不相关的,所以很难透过宏观调控来控制住这种供给面市场化严重不足,以及需求面市场化严重过度的现象。这也是为何宏观调控屡次失效的原因。值得提醒的是,这个“虚拟资金”和一般人所谈的流动性过剩不同,因为流动性过剩可以透过宏观调控而受到控制,但是“虚拟资金”刚好相反,越是宏观调控,就越打击投资意愿,就挤压出更多的“虚拟资金”。

  主要症结是“以钱(GDP)为纲”

  一个地方政府领导上台之后,可能他什么事情都不要做,只要卖地就可以了。

  制造业的本质就是不需要大学生。

  在很多时候,中国的经济是过热和过冷同时存在。

  《中国经营报》:不同的领域却产生了挤压出大量“虚拟资金”的相同结果。是我们的政策设计存在问题,还是在理念执行上出现了偏差?

  郎咸平:“以钱(GDP)为纲”的心态促使地方政府热衷于卖地。一个地方政府领导上台之后,可能他什么事情都不要做,只要卖地就可以了。卖一块地GDP 就会上升一块,如果卖地的价格越高,GDP则上升得越快,领导个人的政绩也就越好。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地方政府积极卖地,也只在乎用自己卖地收入充实财政盈余,对于老百姓的住房诉求则漠不关心。

  现在到医院看病,有些医生的第一句话已经不是你生了什么病,而是你带了多少钱?根据你带了多少钱来给你治疗。之所以这样问,还是因为“以钱为纲”的观念作祟。即使病人因为看不起病导致死亡,很多医院也无所谓,自己赚了钱就好。同样,大学提高收费也是“以钱为纲”。这笔钱去了哪里?学生读不起书怎么办呢?贫民子弟念书难这些问题没人关切。

  除此之外,中国大学生苦读四年之后为什么就业困难呢?国内专家学者做了很多错误的分析,包括专业不对口等等,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因为美国、中国香港是以服务业为主的国家和地区,服务业才是真正需要大学生的行业。但中国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很多劳动力密集制造业从董事长一直到看门的,可能没有一个大学生。因为制造业的本质就是不需要大学生,而服务业的本质就是需要大学生。在教改“以钱为纲”的理念下,大学合并扩招提高收费,不但阻拦了农村贫民子弟上学的机会,而且还使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事做。

  不仅如此,地方政府注重提高GDP中投资的比例,尤其是基础建设以及房地产投资,因此,其必然结果是将我们的社会资源大量地扭转到了一些特定的部门。这些部门包括地产、国企、钢铁部门,基础建设、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部门基本上都是使地方政府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部门。资源大量地涌到了这些部门,其他部门就会缺资金。而这些其他的部门大多数是民营企业。

  所以,中国经济产生了一个非常特殊的“二元经济体系”。也就是在任何时候,中国的经济是过热和过冷同时存在。中国目前的股市也是反映了这种二元分化的现象,最近大盘股猛涨,这些大盘股包括了与过热部门有关的行业,例如地产、钢铁,以及替这些过热行业融资的银行股等等,而过冷部门的股票相对而言就显得欲振乏力。

  宏观调控必须跳出经济之外

  利率提高的结果,进一步打击了“过冷” 经济,使得经营环境更恶化,再挤压出大量的“虚拟资金”进入股市或楼市,而这也是为什么政府上午宏调,下午股价大涨的主因。

  《中国经营报》:我们当前的货币、财政等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向应是控制经济过热倾向。“二元经济体系”的存在是否会使宏观调控目标实现上打折扣?

  郎咸平:二元经济的必然结果是宏观调控失效和通货膨胀。

  第一,为什么宏观调控会失效?如果银行提高利率0.25%,这种提高其实不会对过热部门产生影响。“过热”部门所以“过热”,因为它“以钱为纲”,它只想推动GDP的上升。因此你的利率即使再高,这些部门照样会大量借钱。过热部门继续膨胀,但是“过冷”的部门就遭殃,“过冷”的部门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他们的资金来源不是国有银行,大部分都是地下金融。地下金融的利率是非常有效率的。按照我的研究结果显示,地下金融的利率变动是官方利率的四倍。也就是当央行提高利率0.25个百分点的时候,民间利率应该提高1%。利率提高的结果,进一步打击了“过冷” 经济,使得经营环境更恶化,再挤压出大量的“虚拟资金”进入股市或楼市,而这也是为什么政府上午宏调,下午股价大涨的主因。在二元体系下,利率一上升, “过热”部门更热,“过冷”部门更冷。宏观调控失效,就是这个原因。

  第二个结果也是我们最关心的通货膨胀。去年年底我国粮食丰收,按照经济理论,农产品丰收,粮油价格应该下降了,但是到了今年一月份粮油价格上涨幅度为10%~20%。真正的原因是由于资源被大量误导到过热的部门,因此 “过冷”的部门缺资金。政府必须增发钞票,而增发钞票的结果导致了全面的通货膨胀。

  我想以猪肉价格上涨为例来探讨猪肉价格上升的本质原因。原因无非是两个:第一,饲料价格上涨。第二,猪瘟。“猪瘟”的发生显示的是地方政府的失职,因为猪瘟不是靠农民来预防的,必须靠地方政府的公权力来防疫。由于农民养猪户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民营企业家,猪瘟的发生、饲料价格上升就导致了“投资环境的持续恶化”。所以对于小养猪户而言,猪瘟和饲料价格的失控使得他的投资环境恶化。那么,在投资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他们的资金就会成为“虚拟资金”。因此宰杀大猪之后,就出现“后继无猪”现象。民营企业家不养猪了,那么养猪的钱去了哪里呢?养猪户抽出资金,形成“虚拟资金”进入楼市、进入股市。

  《中国经营报》:那么,在现有可供选择的宏观控调手段下,我们该如何化解经济领域“冷热不均”的矛盾?

  郎咸平:在中国要解决经济问题必须跳出经济圈才能解决,这就是功夫在诗外的道理,我们必须返回一个”以公正公平为纲”的路线上去。公正公平的含义不是每人拿一样的薪水,而是赋予每一个老百姓立足点的平等。也就是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住房的权利,看病的权利,上学的权利和退休的权利。什么叫小康社会?绝对不是在“以钱为纲”理念下所谓人均800美元就叫做小康社会,而是每个老百姓住得起房、上得起学,看得起病,退得起休的社会才是小康社会。只有在公正公平的基础上,才能继承邓小平先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念,继续开创中国改革开放第二阶段的经济发展。这就好比发射

  火箭一样,当第一节火箭燃料用完后必须扔掉,继续点燃第二道火箭,而其目的就是进一步发展经济。

  现在,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每况愈下,我们传统的伦理道德也不断地缺失。

  因此,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和谐社会”的目标在此刻显得意义特别重大。因为“科学发展观”就是给我们一个适合人居的自然环境,而“和谐社会“就是给我们一个适合人居的社会环境。

  记得今年8月我在合肥演讲时,现场听众的反应让我感动。我大声地询问现场千余名来宾,“你们想不想有一个上得起学、住得起房、看得起病、退得起休的公正公平的小康社会呢?”“你们想不想生活在一个以科学发展观为目标所建立的自然环境,以和谐社会为目标所建立的社会环境呢?”现场听众如雷的掌声,让我动容,我们全体百姓正在期待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导人开创一个新时代。

  郎咸平简介

  1986年,郎咸平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以创世界纪录的两年半时间连拿金融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经执教于多家知名的商学院,其中包括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最高学术级别的(首席)教授。

  郎咸平语录

  我反对“国退民进”,即使企业家干得再好,也不能把企业送给他!

  国有企业所有人缺位,是经济学家拍脑袋想出来的。

  香港人只在乎股票赚多少钱、房地产什么时候涨,你在那里谈深层次的理念,人家不想听。于是想“转战”内地。

  我是一个喜欢生活在闪光灯下的学者。

  我讲一句大话,假如哪一个企业家的所作所为是我郎咸平看不出来的话,我从今天开始封剑退出江湖!

  我是一匹来自南方的“狼”(郎)。这个社会历来不欣赏这种做派,而喜欢中庸、四平八稳。所以我这几十年走得比较辛苦。

  保姆论:保姆把主人的家收拾干净,却摇身一变成了主人。所谓收购,用的还是主人的钱(向银行贷款)。政府的行政干预确实应该退出市场,但并不意味着国有资产就应该退出市场。

  我的心是寂寞的,利剑挥砍不是我的专业。

为什么美国成了购物天堂

很多年来,由于税收的原因,香港是世界的购物天堂。无论是世界任何国家的人,只要到了香港就会购物,原因很简单,香港的物价便宜。到了八十年代之后,大陆逐渐成为了购物天堂,随着大陆经济实力的增长,到大陆去购物也成了西方国家的一个流行话题。

  很多年来,很多美国中产阶级是不去沃尔玛商店购物的,他们主要是去希尔斯或麦西商店购物。对于九十九美分的廉价商店也只开在贫民社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沃尔玛商店产品的价格不但没有提高,反而越来越便宜,产品的质量也越来越好。前往的人也越来越多。到了2006年,美国的九十九美分商店竟然在全美最高社区比华利山庄开了一家新店,而且在开业的前本年就创造了一个新店盈利记录。在比华利山庄的商店门前,停着大量的豪华汽车,你年收入过千万美元的电影明星们抱着宠物高兴地购买着九十九美分的商品。

  自从2002年,我就开始光顾九十九美分商店和沃尔玛商店。原因很简单,那里的商品实在是太便宜了。以前,到美国商店购买一个电源延长线大约需要七美元。但到了九十九美分商店,同样的商品只要九十九美分。面对这样廉价的商品,我为什么不买呢?

  四年前,我的眼睛开始老花,到美国商店购买了一副美国产的老花镜,价格是49.95美元。但就在前几个月,我的朋友伍凡太太对我说,九十九美分商店卖中国产的老花镜,质量很好。我虽然对中国产品质量有些怀疑,但我仍去九十九美分店看了看,并且买了一副老花镜。几天后,我将这副老花镜送给我的医师朋友,请他检查一下有没有质量问题。结果这位医师在检查后说,质量很好,还问我在哪里买的。我听到这个结论,马上就又去九十九美分点一连买了五副老花镜。实在是太便宜了,有了这些老花镜,我在家和单位和汽车里就随手放一个,也不用到处带着老花镜。      

  我喜欢做些运动,也喜欢爬山。大约是在2004年,我买了几双登山鞋,其中最便宜的是耐克牌的一双登山鞋。当时的价格是89.95美元。就在前几天,我去沃尔玛进行圣诞采购中发现,沃尔玛正在卖一个大陆生产的登山鞋,令人吃惊的是价格只有2.99美元。而且买第二双的时候给半价的优待。换句话说就是,买两双大陆产的登山鞋只要3.49美元。

  这简直是太令人震惊了。按照传统的美国商业习惯,大陆产的老花镜运抵美国的价格最高不会超过五十美分,如果扣除运费和关税,大致上价格只有四十五美分以内。而大陆产的登山鞋运抵美国后的价格也不会高于一点五美元。如果扣除运费和关税,大陆工厂出口的价格大约只有一点三美元左右。这双大陆产的登山鞋折合目前的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大约不到十元人民币。

  我对此感到非常的奇怪,也非常的震惊。我打电话给北京的一位经济官员,我问他:“在大陆你能化十元人民币买到一双登山鞋吗?”这位官员对我说:“都什么时代了,在大陆哪还有十元人民币的一双鞋?你还要买登山鞋,三百块人民币买的还是烂牌子,好一点的都要一千多块。”我说:“我在美国就买到了,不骗你” 这位官员不相信我的话:“别当我没去过美国,美国要是有这么便宜的鞋,你就全包了,运到大陆再卖也赚钱。”   可是,我真的没有骗这位中国官员,我是实实在在地在沃尔玛商店买到了这样的商品。  不久,我将这个事情对我的朋友们讲了,老美们都跑去沃尔玛去买中国产的登山鞋,有位朋友一下买了十几双,全家老少每人两双。

  周五,我与一位在大陆投资的朋友谈这件事情,这位台湾商人对我说:“这很正常,现在的情况就是同样的商品在美国销售的价格低于中国。”   我很惊奇,问他:“为什么?”这位朋友说:“大陆劳工便宜,成本低,没有美国的这个那个保险,也没有工会,价格怎么能不低呢?中国人出口都是竞争,不是抬高价格,而是相互压价出口”   我说:“这些我都知道,但我问的问题是,为什么同样的商品在大陆出售的价格高于美国的价格。”这位朋友说:“你还研究大陆经济呢,这你还不懂?大陆到处是欺诈,贸易商之间拖欠货款比比皆是,生产商只有提高出厂价格才能保障自己的利润,再说大陆的市场看着很大,但实际上很小,百姓买些哪里去分登山鞋和跑步鞋?能买登山鞋的只有高消费的有钱有闲的人。但出口就不同了,只要你和外商签订了合约,基本上你就不用担心,美国进口商给你信用状,你可以去银行抵押贷款,生产之后你发货,钱就到手了,没有麻烦,钱少赚点,但风险也小。”   对于这位朋友的解释,我相信有其道理,但我想这不是全部的理由。

  在一个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中,生产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流通环节也很重要,结果我就查找一些大陆的商业流通资料。结果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大陆的媒体报道,目前大陆的铁路货运是超负荷的,要想申请一个车皮的指标,根据各地的情况不同,在运费之外的额外费用竟然搞到五千到五万人民币之间。而大陆的高速公路收费之严重,高数公路警察罚款之滥权更是将运输成本提高的更多。根据大陆的报道,广州到北京的飞机票大约在一千二百人民币之间。特价机票大约在 700人民币左右。但诸位可能不知道,如果你开车从广州出发到北京,仅仅是高速公路的过路费就已经高达一千四百人民币。而且这还是你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官方检查,如果你遇到了官方检查,无论何种理由,你都可能再花费三千人民币以上。而根据一份大陆媒体报道,一位常年从广州送货到北京的司机讲,每次往返,大约有七千人民币的额外费用,这个费用不是汽油费,也不是汽车修理费,而是无缘由的罚款和敲诈。  可是,各位是否知道,从大陆到美国的海运费用,尽管今年来已经上涨很多,但一个四十英尺的货柜运费也不过是三千多美元。折合人民币也不过是二万多人民币。从这个价格上看,如果从大陆运货到美国的运费竟然比从大陆广州运货到北京海还便宜。  我从来不否认中国近年来的经济进步,但经济进步并不能表明万事大吉。相反,短暂的经济进步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问题,特别是未来的挑战。

  中国目前就走在了十字路口,而且是在悬崖边上的十字路口。一方面,中国成为世界出口大国,但另一方面,中国有成为国内商品昂贵的国家。相反美国却因为中国出口商品成为了世界上最好的购物中心,全球都要来美国采购商品。难道这不是个颠倒了的世界吗?  中国由于地区割据及地方保护主义,商品流通成本已经严重地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对百姓及工会的漠视,结果就形成了劳工阶层成为弱势团体,劳工薪资无法增长,国内内需无法扩展,而土地的公有制又造成了矿产资源被利益集团无偿侵占,资源成本无法正常体现,中国企业整体上没有完善的司法保护和公平的司法审判制度,结果是企业产品宁可低价出口,也不愿意冒风险国内销售。就这样讲大量的资源和人力贡献给了西方发达国家。就出现了令人吃惊的低价产品。

  曾经有人问我:“美国是否有阴谋,是否想阴谋吃掉中国?”我这样回答他们:“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秘密。不仅国家有,企业也有,团体也有,个人也有。否则就没有了隐私权。商人每天都在谋划,讲好听的是商业计划,但这个计划是对内的,对外是不会公布的,否则就没有了商业机密这个概念。从某种角度上说,商人无时无刻不是在从事着商业计划,当你觉得这个商业计划不是公开的时候,模拟当然可以说他是阴谋。所以商人们的一生都是生活在阴谋之中。国家也是如此。但你不能把任何自己国家的错误都归类于其他国家的阴谋,难道其他国家有自己的发展战略,你就没有吗?你不成功,要在自己身上找问题。”美国人强迫你把老花镜卖到九十九美分了吗?美国人强迫你把一双登山鞋卖2.99美元了吗?这些商品是你自己愿意卖给美国的,而且还是很高兴地卖给了美国。因为你知道一旦你卖给了国内企业,可能会因为货款拖欠连本钱的都收不回来,卖给了美国,你还赚到了钱。政府也有了税收。作为商人可以这样考虑,因为他是个体,他不是人民选举出来管理国家的人或机构。但作为一个政府,面对这样的问题就应该负起责任。政府就应该考虑这里面出了什么问题,对中国未来会有什么影响。

  我曾问一位投资中国的商:“你投资中国,中国给你带来了金钱,你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位商人听了一怔,但很快就说:“中国不需要我给带来什么,中国政府这么有钱,我缴税就好了,再说,我给他们带来了GDP,这对当地政府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我又问:“难道你没有想到污染问题,和大陆资源流失的问题?”这位商人反驳我说:“我采用的设备是在当地最好的,我虽然也给大陆带去了污染,但你并不知道,如果不是我们外商去,当地企业家给大陆带去的是更多的污染,他们与当地官员熟悉,一顿饭之后,连最基本的环保设备都免去了。不信你大陆看看,环保搞得最好的企业都是外商独资,其次才是合资企业,当地的企业几乎都没内有环保设施。至于资源浪费,那是中国政府自己管理的问题,我们不去,别人照样浪费,当资源便宜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谁会投资更好的设备,我们只是商人,靠得是竞争才能生存。公益的事业需要政府去做,凭什么要我们商人去承担责任?”

  本来,商人和政府是有区别的,商人可以只考虑自己赚钱的事情,但如果政府也这样思考,那么这个社会就危险了。

  美国是个精英之国的典型,但在美国,这些精英因为是民选的,所以,他们不得不为那些愚蠢的百姓去着想。所以在美国,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评估,都需要百姓的同意。精英们不得不从美国的长期利益去考虑他们的决策。

  有人曾问我:“现在的中国是否陷入了美国人设的陷阱?”我回答说:“本来世界各国就是在竞争,你进入了别人的陷阱怪谁?难道别人故意给你设了陷阱,你自己愚蠢地进去了,你还不承认自己的愚蠢,要怪别人没有能看出你本身愚蠢,在你进入陷阱之前拉你一把?但问题是,你们是竞争者,别人拉了你一把,但你会把抢到的肉给美国吗?”

  目前的中国所面临的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就是这样的状况:中国经济发展了,但手中握的不是国际上的资源,而是大把的美元。美国要使美元贬值,你抛美元,你就损失钱,而且你越抛,美元贬值的越厉害,你损失的就越大。但你想把手中的美元换成欧元,你却发现,欧元升值的更多,你买了欧元也是损失。而且在卖美元再卖欧元的交易中,你可能会把几年来的经济成果都损失掉。结果中国只能手握大笔美元等在那里挨打。抛也不是,换页不是,举步维艰。

  这里面有美国阴谋吗?美国有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计划,有自己的国家战略计划,你把它当成阴谋也可以,但你为什么不问一问自己,难道中国没有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计划?中国没有自己的国家战略计划?

  竞争就是这样,这个世界从开始就是在竞争中发展起来的。

by 草庵居士

为什么美国成了购物天堂

很多年来,由于税收的原因,香港是世界的购物天堂。无论是世界任何国家的人,只要到了香港就会购物,原因很简单,香港的物价便宜。到了八十年代之后,大陆逐渐成为了购物天堂,随着大陆经济实力的增长,到大陆去购物也成了西方国家的一个流行话题。

  很多年来,很多美国中产阶级是不去沃尔玛商店购物的,他们主要是去希尔斯或麦西商店购物。对于九十九美分的廉价商店也只开在贫民社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沃尔玛商店产品的价格不但没有提高,反而越来越便宜,产品的质量也越来越好。前往的人也越来越多。到了2006年,美国的九十九美分商店竟然在全美最高社区比华利山庄开了一家新店,而且在开业的前本年就创造了一个新店盈利记录。在比华利山庄的商店门前,停着大量的豪华汽车,你年收入过千万美元的电影明星们抱着宠物高兴地购买着九十九美分的商品。

  自从2002年,我就开始光顾九十九美分商店和沃尔玛商店。原因很简单,那里的商品实在是太便宜了。以前,到美国商店购买一个电源延长线大约需要七美元。但到了九十九美分商店,同样的商品只要九十九美分。面对这样廉价的商品,我为什么不买呢?

  四年前,我的眼睛开始老花,到美国商店购买了一副美国产的老花镜,价格是49.95美元。但就在前几个月,我的朋友伍凡太太对我说,九十九美分商店卖中国产的老花镜,质量很好。我虽然对中国产品质量有些怀疑,但我仍去九十九美分店看了看,并且买了一副老花镜。几天后,我将这副老花镜送给我的医师朋友,请他检查一下有没有质量问题。结果这位医师在检查后说,质量很好,还问我在哪里买的。我听到这个结论,马上就又去九十九美分点一连买了五副老花镜。实在是太便宜了,有了这些老花镜,我在家和单位和汽车里就随手放一个,也不用到处带着老花镜。      

  我喜欢做些运动,也喜欢爬山。大约是在2004年,我买了几双登山鞋,其中最便宜的是耐克牌的一双登山鞋。当时的价格是89.95美元。就在前几天,我去沃尔玛进行圣诞采购中发现,沃尔玛正在卖一个大陆生产的登山鞋,令人吃惊的是价格只有2.99美元。而且买第二双的时候给半价的优待。换句话说就是,买两双大陆产的登山鞋只要3.49美元。

  这简直是太令人震惊了。按照传统的美国商业习惯,大陆产的老花镜运抵美国的价格最高不会超过五十美分,如果扣除运费和关税,大致上价格只有四十五美分以内。而大陆产的登山鞋运抵美国后的价格也不会高于一点五美元。如果扣除运费和关税,大陆工厂出口的价格大约只有一点三美元左右。这双大陆产的登山鞋折合目前的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大约不到十元人民币。

  我对此感到非常的奇怪,也非常的震惊。我打电话给北京的一位经济官员,我问他:“在大陆你能化十元人民币买到一双登山鞋吗?”这位官员对我说:“都什么时代了,在大陆哪还有十元人民币的一双鞋?你还要买登山鞋,三百块人民币买的还是烂牌子,好一点的都要一千多块。”我说:“我在美国就买到了,不骗你” 这位官员不相信我的话:“别当我没去过美国,美国要是有这么便宜的鞋,你就全包了,运到大陆再卖也赚钱。”   可是,我真的没有骗这位中国官员,我是实实在在地在沃尔玛商店买到了这样的商品。  不久,我将这个事情对我的朋友们讲了,老美们都跑去沃尔玛去买中国产的登山鞋,有位朋友一下买了十几双,全家老少每人两双。

  周五,我与一位在大陆投资的朋友谈这件事情,这位台湾商人对我说:“这很正常,现在的情况就是同样的商品在美国销售的价格低于中国。”   我很惊奇,问他:“为什么?”这位朋友说:“大陆劳工便宜,成本低,没有美国的这个那个保险,也没有工会,价格怎么能不低呢?中国人出口都是竞争,不是抬高价格,而是相互压价出口”   我说:“这些我都知道,但我问的问题是,为什么同样的商品在大陆出售的价格高于美国的价格。”这位朋友说:“你还研究大陆经济呢,这你还不懂?大陆到处是欺诈,贸易商之间拖欠货款比比皆是,生产商只有提高出厂价格才能保障自己的利润,再说大陆的市场看着很大,但实际上很小,百姓买些哪里去分登山鞋和跑步鞋?能买登山鞋的只有高消费的有钱有闲的人。但出口就不同了,只要你和外商签订了合约,基本上你就不用担心,美国进口商给你信用状,你可以去银行抵押贷款,生产之后你发货,钱就到手了,没有麻烦,钱少赚点,但风险也小。”   对于这位朋友的解释,我相信有其道理,但我想这不是全部的理由。

  在一个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中,生产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流通环节也很重要,结果我就查找一些大陆的商业流通资料。结果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大陆的媒体报道,目前大陆的铁路货运是超负荷的,要想申请一个车皮的指标,根据各地的情况不同,在运费之外的额外费用竟然搞到五千到五万人民币之间。而大陆的高速公路收费之严重,高数公路警察罚款之滥权更是将运输成本提高的更多。根据大陆的报道,广州到北京的飞机票大约在一千二百人民币之间。特价机票大约在 700人民币左右。但诸位可能不知道,如果你开车从广州出发到北京,仅仅是高速公路的过路费就已经高达一千四百人民币。而且这还是你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官方检查,如果你遇到了官方检查,无论何种理由,你都可能再花费三千人民币以上。而根据一份大陆媒体报道,一位常年从广州送货到北京的司机讲,每次往返,大约有七千人民币的额外费用,这个费用不是汽油费,也不是汽车修理费,而是无缘由的罚款和敲诈。  可是,各位是否知道,从大陆到美国的海运费用,尽管今年来已经上涨很多,但一个四十英尺的货柜运费也不过是三千多美元。折合人民币也不过是二万多人民币。从这个价格上看,如果从大陆运货到美国的运费竟然比从大陆广州运货到北京海还便宜。  我从来不否认中国近年来的经济进步,但经济进步并不能表明万事大吉。相反,短暂的经济进步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问题,特别是未来的挑战。

  中国目前就走在了十字路口,而且是在悬崖边上的十字路口。一方面,中国成为世界出口大国,但另一方面,中国有成为国内商品昂贵的国家。相反美国却因为中国出口商品成为了世界上最好的购物中心,全球都要来美国采购商品。难道这不是个颠倒了的世界吗?  中国由于地区割据及地方保护主义,商品流通成本已经严重地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对百姓及工会的漠视,结果就形成了劳工阶层成为弱势团体,劳工薪资无法增长,国内内需无法扩展,而土地的公有制又造成了矿产资源被利益集团无偿侵占,资源成本无法正常体现,中国企业整体上没有完善的司法保护和公平的司法审判制度,结果是企业产品宁可低价出口,也不愿意冒风险国内销售。就这样讲大量的资源和人力贡献给了西方发达国家。就出现了令人吃惊的低价产品。

  曾经有人问我:“美国是否有阴谋,是否想阴谋吃掉中国?”我这样回答他们:“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秘密。不仅国家有,企业也有,团体也有,个人也有。否则就没有了隐私权。商人每天都在谋划,讲好听的是商业计划,但这个计划是对内的,对外是不会公布的,否则就没有了商业机密这个概念。从某种角度上说,商人无时无刻不是在从事着商业计划,当你觉得这个商业计划不是公开的时候,模拟当然可以说他是阴谋。所以商人们的一生都是生活在阴谋之中。国家也是如此。但你不能把任何自己国家的错误都归类于其他国家的阴谋,难道其他国家有自己的发展战略,你就没有吗?你不成功,要在自己身上找问题。”美国人强迫你把老花镜卖到九十九美分了吗?美国人强迫你把一双登山鞋卖2.99美元了吗?这些商品是你自己愿意卖给美国的,而且还是很高兴地卖给了美国。因为你知道一旦你卖给了国内企业,可能会因为货款拖欠连本钱的都收不回来,卖给了美国,你还赚到了钱。政府也有了税收。作为商人可以这样考虑,因为他是个体,他不是人民选举出来管理国家的人或机构。但作为一个政府,面对这样的问题就应该负起责任。政府就应该考虑这里面出了什么问题,对中国未来会有什么影响。

  我曾问一位投资中国的商:“你投资中国,中国给你带来了金钱,你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位商人听了一怔,但很快就说:“中国不需要我给带来什么,中国政府这么有钱,我缴税就好了,再说,我给他们带来了GDP,这对当地政府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我又问:“难道你没有想到污染问题,和大陆资源流失的问题?”这位商人反驳我说:“我采用的设备是在当地最好的,我虽然也给大陆带去了污染,但你并不知道,如果不是我们外商去,当地企业家给大陆带去的是更多的污染,他们与当地官员熟悉,一顿饭之后,连最基本的环保设备都免去了。不信你大陆看看,环保搞得最好的企业都是外商独资,其次才是合资企业,当地的企业几乎都没内有环保设施。至于资源浪费,那是中国政府自己管理的问题,我们不去,别人照样浪费,当资源便宜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谁会投资更好的设备,我们只是商人,靠得是竞争才能生存。公益的事业需要政府去做,凭什么要我们商人去承担责任?”

  本来,商人和政府是有区别的,商人可以只考虑自己赚钱的事情,但如果政府也这样思考,那么这个社会就危险了。

  美国是个精英之国的典型,但在美国,这些精英因为是民选的,所以,他们不得不为那些愚蠢的百姓去着想。所以在美国,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评估,都需要百姓的同意。精英们不得不从美国的长期利益去考虑他们的决策。

  有人曾问我:“现在的中国是否陷入了美国人设的陷阱?”我回答说:“本来世界各国就是在竞争,你进入了别人的陷阱怪谁?难道别人故意给你设了陷阱,你自己愚蠢地进去了,你还不承认自己的愚蠢,要怪别人没有能看出你本身愚蠢,在你进入陷阱之前拉你一把?但问题是,你们是竞争者,别人拉了你一把,但你会把抢到的肉给美国吗?”

  目前的中国所面临的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就是这样的状况:中国经济发展了,但手中握的不是国际上的资源,而是大把的美元。美国要使美元贬值,你抛美元,你就损失钱,而且你越抛,美元贬值的越厉害,你损失的就越大。但你想把手中的美元换成欧元,你却发现,欧元升值的更多,你买了欧元也是损失。而且在卖美元再卖欧元的交易中,你可能会把几年来的经济成果都损失掉。结果中国只能手握大笔美元等在那里挨打。抛也不是,换页不是,举步维艰。

  这里面有美国阴谋吗?美国有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计划,有自己的国家战略计划,你把它当成阴谋也可以,但你为什么不问一问自己,难道中国没有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计划?中国没有自己的国家战略计划?

  竞争就是这样,这个世界从开始就是在竞争中发展起来的。

by 草庵居士

IBM Launches Social Mapping Biz Tool: Atlas

Posted Dec 29, 07

Source: Associated Press
(newser) – IBM has released a software tool named 'Atlas' that aims to track and analyze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s among individuals in a corporate setting, MIT Technology Review reports. Employees are given the opportunity to partake in business-adapted online practices—blogging, social grouping, bookmarking, organizing projects—and Atlas creates a "social graph" of the relationships formed among participants. • An employee could use Atlas to find an expert in a particular field and also show mutual contacts who could make the introduction. "As people start using social software and expanding their professional networks, there's actually a lot of value in the relationships that you can determine from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at data," says an IBM project manager.

Source: MIT Technology Review
Related Thread: Social Networking

2007年12月29日星期六

10 All Natural Ways to Stop Feeling Depressed

September 20th, 2007 by JohnPrint This Post Print This Post

happy flowers

* Life is a drag.
* What’s the point of anything?
* I’ll never be happy.

Do any of these gloomy thoughts sound familiar? It’s likely they do. The occasional case of the blues is perfectly normal, but that doesn’t make dealing with it any easier. If you allow them to, negative thoughts can fester and lead to serious depression. That’s why it’s important to take action early to bust yourself out of a slump.

While these suggestions won’t eliminate your problems, they can help you break a negative thought pattern and stop feeling depressed. If you think you might have a serious mental health problem, don’t hesitate to see a medical professional.

1. Understand the emotional cycle - Life is an emotional roller coaster. Some days you feel like nothing can stop you. Other days you feel utterly hopeless. Most of the time you’re somewhere in between. Understanding the pattern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emotions will help you put your feelings in perspective. Next time you feel down, just remember that it’s a natural emotion that will inevitably pass. Knowing that a feeling of depression is only temporary makes it less dreadful.

2. Spend time with positive people - Nothing affects the way you think and feel more than the people you interact with. Thought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are contagious. If you are surrounded by negative people, it’s only natural that you’ll start to think and feel the same way. To improve your outlook on life, spend time with positive people. Search them out and try to understand the way they see the world. Chances are their happiness will rub off.

3. Reflect on past success - In the wake of a colossal failure, it’s easy to forget everything you’ve ever done right. Take a few minutes to remember your past accomplishments and build yourself up. What made you successful before? What are your strengths? Frequently, this exercise will build self confidence, help you figure out what went wrong, and generate ideas for success in the future.

4. Focus on gratitude - It’s human nature to measure ourselves against those ahead of us on the social ladder.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eople care more about being richer than their friends than actually making more money. When you consider everything good in your life and compare it to the problems of less fortunate people, the issue that’s making you depressed won’t seem as serious.

5. Change of scenery -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change the way you feel is to change your environment. When you get in a slump, you start to associate your problems with everything around you. It can get to the point where your environment is a constant reminder of your problems. This can be a dangerous cycle. The solution is to change things. Change doesn’t have to be radical. Cleaning up, adding more lights, or including pleasant decorations can completely change the mood of a room.

6. Break your routine - Going through the same routine, day after day, can be monotonous and depressing. It often leads to getting caught in a rut. To get out of it you need to temporarily change your routine. If you can, take a day off from work. Do something you don’t normally have time for or something you’ve never tried. In the long run, taking a day off every now and then to get out of slump will make you happier and more productive.

7. Interact with animals and nature - It’s funny when you consider how humans put so much importance on their own tiny problems. Animals don’t think this way. A little bird doesn’t mope around because it isn’t an eagle or because another bird beat it to a tasty seed. Animals live in the present moment and they show love unconditionally. Observing and interacting with them will help you get over your problems.

8. Get moving - As Johnny Cash famously suggested, “Get a rhythm, when you get the blues.” Moving to a beat makes everyone feel better. The same is true for movement in general. Hitting the gym or going for a walk will help you shed the lethargy that comes with feeling depressed. The more enthusiastic your moments, the better you will start to feel.

9. Think about the big picture - As Carl Sagan made evident with the Pale Blue Dot, we’re insignificant creatures living in a vast universe on a tiny planet. In the long run, everything we do will probably be forgotten. Some might find this depressing, but it shouldn’t be. It means that all our problems are illusory. In a million years no one will remember what you did or didn’t do. What matters is the present moment and enjoying every second of life that we’re blessed with.

10. Do something to help yourself - Above all, the best way to stop feeling depressed is to take action. What is your biggest problem? How can you alleviate it? Once you decide to stop moping and start moving forward you won’t have time to feel depressed. Action will occupy your mind and give you something to look forward to. Once you get some results, you’ll build momentum and positive thinking will keep getting easier.

Related Articles:

* 5 Simple Ways to Increase Your Intelligence
* Improve Your Personal Effectiveness by Finding Balance
* Ben Franklin's Real Way to Wealth - Part III Conclusion

Steve Jobs' Greatest Presentation

After a gorgeous afternoon of golf a few days ago, my nephew seemed anxious to get home, even skipping out on my invitation to dinner. He's a graduating high school senior, so I assumed he wanted to hang out with friends. I was partly correct. He wanted to hang out with friends in line for the new iPhone.

Leave it to Apple (AAPL) Chief Executive Steve Jobs to create a frenzy that gripped every gadget fan in the country. The hype, however, started with what I consider Jobs' best presentation to date—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Phone at the annual Macworld trade show in January.

After watching and analyzing the presentation, I thought about five ways to distill Jobs' speaking techniques to help anyone craft and deliver a persuasive pitch.
1. Build Tension

A good novelist doesn't lay out the entire plot and conclusion on the first page of the book. He builds up to it. Jobs begins his presentation by reviewing the "revolutionary" products Apple has introduced. According to Jobs, "every once in a while a revolutionary product comes along that changes everything…Apple has been fortunate to introduce a few things into the world." Jobs continues by describing the 1984 launch of the Macintosh as an event that "changed the entire computer industry." The same goes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first iPod in 2001, a product that he says "changed the entire music industry."

After laying the groundwork, Jobs builds up to the new device by teasing the audience: "Today, we are introducing three revolutionary products. The first is a wide-screen iPod with touch controls. The second is a revolutionary new mobile phone. And the third is a breakthrough Internet communications device." Jobs continues to build tension. He repeats the three devices several times then says, "Are you getting it? These are not three separate devices. This is one device…today Apple is going to reinvent the phone!" The crowd goes wild.

Jobs conducts a presentation like a symphony, with ebbs and flows, buildups and climaxes. It leaves his listeners wildly excited. The takeaway? Build up to something unexpected in your presentations.
2. Stick to One Theme Per Slide

A brilliant designer once told me that effective presentation slides only have one message per slide. One slide, one key point. When Jobs introduced the "three revolutionary products" in the description above, he didn't show one slide with three devices. When he spoke about each feature (a widescreen iPod, a mobile phone, and an Internet communicator), a slide would appear with an image of each feature.

Jobs also makes the slides highly visual. At no place in his presentation does the audience see slides with bullet points or mind-numbing data. An image is all he needs. The simplicity of the slides keeps the audience's attention on the speaker, where it should be. Images are memorable, and more important, can complement the speaker. Too much text on a slide distracts from the speaker's words. Prepare slides that are visually stimulating and focused on one key point.
3. Add Pizzazz to Your Delivery

Jobs modulates his vocal delivery to build up the excitement. When he opens his presentation by describing the revolutionary products Apple created in the past, his volume is low and he speaks slowly, almost in a reverential tone. His volume continues to build until his line, "Today Apple is going to reinvent the phone." Be an electrifying speaker by varying the speed at which you speak and by raising and lowering your voice at the appropriate times.
4. Practice

Jobs makes presentations look effortless because he takes nothing for granted. Jobs is known to rehearse demonstrations for hours prior to launch events. I can name many high-profile chief executives who decide to wing it. It shows. It always amazes me that many business leaders spend tens of thousands of dollars on designing presentations, but next to no time actually rehearsing. I usually get the call after the speaker bombs. Don't lose your audience. Rehearse a presentation out loud until you've nailed it.
5. Be Honest and Show Enthusiasm

If you believe that your particular product or service will change the world, then say so. Have fun with the content. During the iPhone launch, Jobs uses many adjectives to describe the new product, including "remarkable," "revolutionary," and "cool." He jokes that the touch-screen features of the phone "work like magic…and boy have we patented it."

I think speakers are so afraid of over-hyping a product that they go to the opposite extreme and make their presentations boring. If you're passionate about a product, service, or company, let your listeners know. Give yourself permission to loosen up, have fun, and express your enthusiasm!

Now please don't say, "This sounds great, Carmine, but I'm not as charismatic as Steve Jobs." Well guess what—Jobs worked at it and is far more engaging today as a presenter than he was many years ago. We all have room to grow and to improve the way we pitch ourselves and our products. Good luck!

Carmine Gallo, a business communications coach and Emmy-Award winning former TV journalist, is the author of 10 Simple Secrets of the World's Greatest Business Communicators and Fire Them Up! He writes his communications column every other week.

曾子墨: 什么是我想要的生活

曾子墨,生于北京,1991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国际金融。一年后赴美留学,就读于常春藤盟校之一的达特茅斯大学,并于1996年获学士学位。同年加入摩根斯坦利纽约总部,担任分析师,从事美国及跨国的企业收购兼并工作。1998年回到香港,加入摩根斯坦利亚洲分公司,一年后升任经理。2001年底加入凤凰卫视担任财经节目主持人,目前主持的栏目包括《财经点对点》、《财经今日谈》和《凤凰正点播报》。

  2004年初春的一个下午,某著名酒店的大堂,我采访并结识了一个叫曾子墨的女孩儿。她美丽、稚嫩、豁达,但又有着那种经历万千后的精明。总之,很难用一句话把她给人的印象简单地形容出来。

  曾子墨,凤凰卫视著名财经节目主持人,在没有见到她以前,我所得到的有关她的信息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的信息显示:这是一个有着翩翩风度和无数慕名追求者的美女,她清丽,充满朝气而且心高气傲,有着普通女孩都有的小资情调,当然也有着普通女孩都有的贪图享受;另一个方面的信息则显示:这是一个强有力的女人,她充满自信,曾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在华尔街最著名的摩根斯坦利投资银行主持过近7000亿美元的企业收购和兼并项目,世界众多顶级企业巨头在她充满精确逻辑的头脑里改写着历史;她笑谈风云,在加盟凤凰卫视后又成为国内许多企业家的座上宾,用她那银铃般的话语与他们讨论着天下财经大势。所有这一切在我头脑里形成了对于一个人的极为复杂的印象,我结识她的目的只是想将这种复杂的形象归置得简单明了一些。因为我以为,她毕竟只是一个女孩子,而且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女孩子。

  有感于那些艰辛和孤独的清晨

  曾子墨是1992年冬到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经济系就读的。达特茅斯学院是由美国东北部八所著名高等学府组成的“常青藤联盟”成员之一。这所四年制私立文理学院成立于英王乔治三世时期的 1769年,据说是全美录取要求最严格的大学之一。达特茅斯的自然环境非常优美,临近著名的佛蒙特和新罕布什尔州的农牧业区,为学生们提供了新鲜而富于营养的食品,著名的康涅狄克河及环绕的群山也让学院中的体育活动十分盛行,冬天滑雪,夏天划船,一年四季各种活动丰富多彩。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希望和前景的地方,带给从中国万里迢迢前去求学的曾子墨的却是一个又一个艰辛和孤独的清晨。

  1992年,刚刚一路从人民大学幼儿园、人大附小、人大附中读到人民大学国际金融系一年级的曾子墨获得了达特茅斯学院的全额奖学金。带着家庭的希望、同学的羡慕和朋友的祝福,她只身来到美国。但现实情况是,她根本无法适应这里的生活方式。她不会用ATM机提款;无法接受吸毒女同屋半夜三更回来时的大呼小叫;更不能忍受96级的男同学们在草坪上裸跑 96圈的仪式。渗透到骨子里的中国传统让她不得不退出了这里的“主流社会”。她感到迷茫和孤独,一个个清冷和孤独的晨昏,只能让年轻的躯体和精神融入无尽的书海和艰辛的打工生涯中。

  到美国的第一个生日,她在学校的食堂里小心翼翼地拆开父亲的来信,当熟悉的笔迹跃入眼帘时,泪水 “刷”地流过她的面颊。爸爸说,在北京机场送行的时候非常难过,但为了让女儿有远大的前程,他只有强忍眼泪。此时的子墨极为深切地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我为什么要这样远离家人千辛万苦跑来美国?难道人人羡慕的美国生活就是这个样子的?就算捱完4年大学我又该何去何从?

  但是子墨的确没有让父亲失望,她每个学期都能交出近乎完美的成绩单,甚至微积分也能拿全班第一。这个东方女孩是美国同学眼中的一个谜。他们认为她聪明又漂亮,可又对她若即若离。

  其实,对于曾子墨这样优秀的女孩来说,前途充满了金色的机遇之舟。她根本无需替自己的未来担忧。临近毕业时,华尔街很多著名的投资银行到学校来选拔人才,而对于学习经济和金融的学生来说,能进入这些金融机构中的任何一家都意味着极大的成功。经过二三十个企业高层的面试后,曾子墨成功地进入美国最著名的摩根斯坦利投资银行担任分析师,主要负责企业并购。

  正当我惊异于她接踵而来的成功时,浅酌着咖啡的她抛过来一个坏笑,“其实机遇面前人人平等,关键是技巧。大公司对于员工素质的要求就那几条,不外乎敬业、有责任心、团队意识强等等,我只要把这些通过自己的故事表现出来,就能给那些面试者强烈的认同感,真的没什么。”

  什么是我想要的生活

  人生有时就是自我和上帝在斗心眼儿,有时你赢,有时上帝赢。

  当秋天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大都会博物馆高耸的台阶上,中央公园里所有的树叶似乎都在一夜之间变了颜色。当银杏和枫树用它们金黄和火红的身躯紧紧地拥抱着那座令人迷恋的城市,就好像纽约在用它的灿烂与华丽拥抱你的未来。纽约成了给子墨留下深刻印象的城市。

  每天清晨5点不到,刚刚品完一杯香浓的卡布其诺咖啡的曾子墨,身着光鲜挺拔的GIORGIO ARMANI,以轻盈动人的步伐出现在曼哈顿摩根斯坦利总部楼下。她手上利落地捏着活页夹,浓黑的直发显得成熟而坚定,一脸蓬勃的朝气让所有萎靡不振的人黯然失色,谁又能想到她就是那个三小时以前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寓所的人。

  现在,她是摩根斯坦利最出色的分析师。大概有半年的时间,她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白天累极了,就趴在办公桌上小憩10分钟,然后又开始做数据模型、开小组会议、和客户见面。她比其他同事更努力,手上经常有四五个项目在同时运作。结果是,她做得越好就被安排越多的工作,安排的工作越多她也就做得更好。她有时感觉自己陷入了一种循环当中,觉得纽约和摩根斯坦利就像一架运行完美的机器,只要进去,就会随之无休止地转动。有些时候,她也会抱怨,可当听到上司、同事和客户的一致赞扬,就什么苦恼都忘了。

  她惊人的工作效率和成绩几乎让公司主要负责人开始考虑重点招收中国职员,“他们也一定会像子墨这样棒!”这让子墨觉得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没错,就是要他们竖起大拇指,中国人可以做到最好,中华民族是优秀的民族,中国有无尽的精英人才。

  如果是在国内,一个二十四五岁的女孩也许正在男朋友的怀里撒娇,或是和同龄人在震耳的音乐里狂舞,而此时的中国女孩曾子墨却没有机会享受这个时代的女孩应该享受的张扬的青春。她不得不用精确的思维去定位股票上扬和下降的波动曲线,不得不成天泡在统计数据和大量的案卷中。她的手上有英国石油公司和美国阿莫科石油公司的合并项目,要知道,那是全世界最大的五个合并项目之一;她头脑中还必须同时考虑一个加拿大食品集团总裁为了实现自己经营娱乐业的梦想让她收购 EMI(百代唱片)的计划案。在她和同事们的手中,许多著名的大企业正悄无声息或者轰轰烈烈地改变着自己的历史,成百上千亿的美元在他们的殚精竭虑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流动。

  这样的生活状态带给曾子墨一次次满足和激动的同时,也带给她许多思考和忧虑。她担心自己的青春就这样为了身外的事物而荒废,她想要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

  此时,正值凤凰卫视准备在香港上市,摩根斯坦利与其他很多大的投资公司都在与“凤凰”接触,希望争取到这个项目。于是,为了摆脱千篇一律的生活方式,自愿来到香港分公司的曾子墨开始对凤凰卫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她本来想通过这次调动在更换环境的同时调整心情。可是来到香港工作后,她仍然觉得丝毫不能放松自己。回过头来想一想自己的前几天,最清晰的印象不是在匆忙的路上,就是在昏暗的机舱里,要么就是在酒店陌生的房间里。她梦想中香港美丽的清晨和壮观的夜色似乎只是一片模糊的、不着边际的云。

  于是,有那么一天,她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生活轨迹。

  人活一生为什么非要做所有人的榜样,是因为快乐还是因为虚荣?她回想起自己在达特茅斯的那些同学们。他们其中有些也很优秀,但是毕业以后并没有去华尔街,有的去联合国做了志愿者;有的选择去世界粮食计划署,到所有第三世界国家走一圈;有的干脆选择教英语,到任何自己想去的国家走走看看。她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琢磨出了一个令自己心服口服的道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千千万万,不一定要和别人相同,做一头特立独行的猪也许比做一只流水线上的鸡要有趣得多。

  杯里的咖啡已经没了热气,可她仍然在慢慢地啜饮着,然后在我沉醉于她的深刻的同时说:“就这样,几个小时以后,我辞职了。”

  美在知性加感性

  曾子墨给自己放了足足四个月的假,这四个月里,她坚持着快乐的原则。她背上小小的行囊,只身到西藏旅游,于是,古老的藏文化和飘渺高远的藏地风土在深刻地影响了无数国人后又成功地改变了一个迟到的女子的生活轨迹。

  在西藏,对宗教没有一点了解的她听寺庙里的喇嘛讲经入了迷;始终生活在大都市的她在海拔几千米的日喀则却一点没有所谓的高原反应,反而像小鹿到了山林一样痴迷地呼吸着自由放纵的空气。她喜欢极了这个地方,喜欢极了这种自由的感觉。

  在旅游中的某一天,子墨与曾经打过交道的一位凤凰卫视高层领导通电话时聊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突然想起自己是否可以加盟“凤凰”,做她心仪已久的媒体工作。于是,三个月后,子墨已经作为凤凰卫视的财经主播,把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在当初准备和凤凰台商谈上市问题时,她就对其有了一个较高层次的理解。“凤凰”在很短的经营时间里能扭亏为盈,作为一家媒体简直是一个奇迹。而作为有着比祖国内地更开放的新闻自由度和更充足的人力资源,又以普通话对大中华地区播放的有中国特色的电视传媒,其定位无疑是准确而明智的。子墨深深地感受到了凤凰卫视的活力和巨大潜能。

  有人笑谈,摩根斯坦利的曾子墨本来准备收购凤凰卫视,却不幸马失前蹄,反被“凤凰”收购了。不过,毫无疑问,加盟“凤凰”又是她人生中一次志得意满的重大机遇,尽管总是有人提起她加盟“凤凰”时的收入只有在摩根斯坦利的四分之一都不到。

  “可是,自由呢?兴趣呢?激情呢?这一切正是我想要的。”曾子墨老是在我以为她充满理性的时候让我看到她感性的一面,又总是在我以为她跟个孩子一样的时候让我体会到她的知性。

  说凤凰台的主播功底深,修炼得够火候,这我承认,而且“凤凰”也实在是个很能鉴别人才和包装人才的单位。曾子墨在“凤凰”从策划栏目到策划选题,从参与文案到出去采访,从主持播出到后期制作,只要喜欢,她可以参与任何环节的工作。

  坚定的判断力、专业的财经知识、敏锐的意识触角、高度的社会良知,使曾子墨成为一个出色的财经女主播,并迅速获得多方面的赞誉。“就像我现在做的《财经点对点》这个专题节目,也许我没有水平给出问题的答案,但我一定要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我们会通过有限的资源整合出独特的信息,让许多东西潜移默化地植根于民间。当然很多时候也会遇到不顺利的采访,因为我的节目不是煽情或者讲故事,绝大多数时候都会涉及别人不愿谈的问题,这种情况下,你不答是你的方式,如果我不问是我的失职。”

  子墨的口气在谈论到她专业的领域时总是显得那么高傲、那么居高临下、那么不容置疑。

  采访快结束的时候,刚开始在我头脑里已经清晰的曾子墨的形象又复杂起来。不过,这时我也渐渐理解,复杂本是一个人必须的东西,如果太过明了难免会失去人生的趣味。于是我随即又问了她一个问题:“如果你对‘凤凰’再次失去兴趣和激情,你会去做什么?”

  “开个酒吧,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为自己的人生打工

在中国,虽然找一份工作可能不是太困难的事情,但是,真正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并不容易。因此,珍惜现有的工作岗位,是一个优秀员工时刻要牢记的。只要你把公司当作是自己实现抱负的平台,你就已经是公司的老板。因为你已经和公司融为一体了,你的每一分努力都不会白费。

  齐勃瓦出生在美国乡村,只接受过很短的学校教育。15岁那年,家中一贫如洗的他就到一个山村做了马夫。他不甘沉沦,不甘一辈子做马夫,他无时无刻不在寻找发展的机会。3年后,齐勃瓦终于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虽然他也是一个进城的农民工,但是,自从进入建筑工地那一天起,齐勃瓦就下定决心,要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当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的时候,齐勃瓦却默默地积累着工作经验,并自学建筑知识。

  晚上吃过晚饭,工友们往往扎在一起闲聊天或打扑克,只有齐勃瓦躲在角落里看书。有一天,公司的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视察工人宿舍时,看见了齐勃瓦手中的书,又翻了翻他的笔记,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第二天,经理把齐勃瓦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

  齐勃瓦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是不是?"

  经理点了点头。

  不久,齐勃瓦就被破格升任为技师。那些打工者中也有人讽刺挖苦齐勃瓦。但是他回答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我们只能在工作业绩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的工作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我把自己当作公司的主人,就能获得发展的机遇。"  正是抱定了这样的信念,他工作努力,刻苦钻研,系统掌握了技术知识。就这样,齐勃瓦一步一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上。25岁那年,齐勃瓦终于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齐勃瓦的成功完全终于他自己的努力,他自从加入公司的那一天起就能够胸怀大志向,能够为自己的目标做准备,能够去努力奋斗,公司反过来就成为他实现自己奋斗目标的平台和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正是由于这种目标加勤奋,齐勃瓦不仅做了建筑公司的总经理,在建筑公司完成了最大的布拉得钢铁厂时,他的超人的工作热情和管理才能又被卡内基钢铁公司的天才工程师兼合伙人琼斯所发现。琼司立即推荐齐勃瓦做了自己的副手,主管全厂事务。两年后,琼斯因依次事故而丧生,齐勃瓦接任了厂长。由于齐勃瓦的积极努力和工作热情,加上他日渐成熟的公里艺术,布拉得钢铁厂成了卡内基钢铁公司的灵魂。几年过后,卡内基亲自任命齐勃瓦担任钢铁公司董事长。

  我们讲齐勃瓦的故事,并非说只要努力,你就一定能够成为公司老板,而是说只要努力,只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工作热情,你的才华是不会被埋没的。前提是你必须把公司当作自己事业的舞台,以公司的主人翁心态去对待工作。

  你在为谁打工?答案已经非常明确:你在为自己打工,为自己的人生打工!

吴小莉:快乐的经历风雨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也曾说:“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我欣赏这种有弹性的生命状态,快乐地经历风雨,笑对人生。

文/吴小莉(著名电视主持人,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

警惕肥猫状态
我是1988年开始进入电视圈,第一份工作是在台湾华视,最初的职责是一天到晚守在电话旁等新闻线索。四年时间,凭着执著的冲劲和热情,我从一名青涩记者成长为华视强档新闻的主播。当工作日趋顺利,我已完全掌握做电视新闻的技巧,却越来越觉得乏味。一出门就知道今天会碰到什么人,这个人会说什么话,甚至出门前就可以写好稿子,然后把访问往里头放就成了。每天例行式的出机、赶新闻、上新闻,陀螺似旋转的生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领到丰厚的薪水好像成了惟一的目的。晚上躺在床上,突然就想起上大学时,台湾资深电视新闻人李四端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他的开场白就很引人:“电视记者是一份不错的工作,待遇高,也受人尊敬。以台视为例,每年年终奖金,就相当于一二十个月的月薪总和。”当时讲台下一片哗然。他的神色变得凝重,“社会上每个人都会认为你很不错。但是当每个人都来摸你的头,说你棒,说你乖,久而久之,你很容易满足现状,不思长进,渐渐会成为一只大肥猫。”

的确,这份失去了新鲜感和挑战的工作已经变成鸡肋。如果不加以警觉,贪图舒适再在华视待下去,一定会变成抓不住老鼠的肥猫。人的一生,仿佛都在与地心引力作斗争,向下的力量永远存在,而且在两个时段显得特别强大:第一个时段是人在面临困境时,能明显感觉一种拖拽的反力,或许能产生对抗或反弹去消解;第二个时段更可怕,就是处于太过舒服的生活状态时,被一种隐性力量向下。人没有压力,就像是青蛙在温水里游泳,当水温升高却早已失掉弹跳力,只能束手待毙。所谓死于安乐。

1993年,我果断地离开工作了四年的台湾到香港发展,成为台湾电视媒体跳槽岛外的第一人。后来很多人问我:"你当时的选择很明智,这是否也是你生涯规划中的一步?"其实我并没有什么先见之明,当时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并非没有惆怅和犹豫。人生角色的每次转换,痛苦的剥离中自有一分期盼。人生就是一场不断抉择的游戏,有风雨有艳阳,重要的是,抉择前重重思考,决定后轻轻放下。人生的寻宝图,或许只有一个宝藏,不怕走错路,珍惜每份体验,保持好心情欣赏沿途风景。

“即使有狂蜂浪蝶,我依然执著等待我的Mr.Right,我不想变成肥猫,于是选择了执著向前。"

喷水池理论
很多人都问过我是否一直像屏幕上一样总是精神满满的,其实没有,生活工作总有不如意和失落,但重要的是,无论遭遇什么,努力保持明朗的笑容,积极上进的心态。记得初到香港时,我刚结束一场长达七年的初恋。人生地不熟,又不懂粤语,连日常生活的沟通都成问题。尤其在情人节或圣诞节,我形单影只,繁华中更觉落寞。香港的工作生活节奏都很快,我也不适应,那种不合拍的感觉和噬人的孤独,让我无所适从。那时,我特别害怕下班,钥匙插开的房间空空荡荡,就是四面墙,家具一应俱“无”,只临时买了个床垫铺在地上。黄昏闻到楼下煎鸡蛋的香味,我就想到远方的家。从不失眠的我,开始整夜睡不着,频频想爬起来打电话回去,又怕家人担心,于是躺在黑暗中,一遍遍地跟自己说:“静下来,静下来,都会过去的,明天太阳照样升起。”早上起来,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微笑:“打起精神来,今天又是新的一天。”

有次我在某大楼的喷水池前等个朋友,看到水花不断上涌,再形成美丽的透明图案,兴致盎然。喷水池的水怎样往上走的呢?并且永远保持一种向上的姿态?是因为水流被激射出来,形成水柱,这种力量一直往上推,才让顶端的水花永远盛开。其实,伤害和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化解痛苦,寻找来自内心的支持的力量。只要心底有力量,就会保持一种向上的姿态,否则,1分钟的懈怠都可能让顶端的水花一泻千里。喷水池源源不断地补充新的水柱,而对人心而言,学习才是最好的活水之源。改变需要勇气,那段艰难的日子历历在目,我都笑着走过来了。其实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终其一生,都在斗争。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学习,不仅是多读书本,而且每一次采访,都能让我如同海绵吸收新鲜的东西。现在正在做的媒体经营管理工作,也需要我更多更新的知识去应对。回望这十多年的职场生涯,走到今天,喷水池理论让我受益匪浅,是积极向上的心态让我在千变万化中葆有了希望和人生事业的恒温。快乐地掌控当下我在凤凰卫视主持“小莉看世界”“时事直通车”等栏目,兼做管理工作,工作内容每天都有变化,我的任务是把每个主题做好。我热爱新闻工作,喜欢它的挑战性和变化性。至于地位、职位,全不在个人的掌控中,能掌控的只有现在,我的目标是把当下做好,包括自己的生活,这就够了。一位传媒同仁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围着一件事转,最后全世界可能都围着你转;一个人围着全世界转,最后全世界可能都会抛弃你。”

人的成长,其实就是从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过程,年轻的时候,总会想有更多尝试,恨不能抓住每个机会,吸收更多的东西。等到人慢慢成熟了,知道一个人的精力终归有限,虽心有不甘,但力所不逮,必须学会做减法。比如工作上,如果想把一件事情做通透,你必须聚集精力放在这个着力点上,坚定不移,心无旁骛。我觉得做减法的过程更不容易。现实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有种种近期效益更明显地诱惑,这时候,人很容易患得患失,所以必须追问自己到底要什么,怎样才跟梦想靠得更近。放弃,也是为了另一种坚持。人生有梦,但筑梦要踏实,一步一个脚印。能知道要什么,能够做到什么,不可能做到什么,就很不错。 “When You are over thirty years old,You will never get older but wiser.(当你年过30岁,你永远不会再老了,你只会变得更智慧。)"我喜欢这句话,因为从中透露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一份凭借智慧经营的快乐。高中时一位英文老师曾说:"世界上什么人最快乐?只有重度智能不足者最快乐,因为他们单纯得不明白什么叫不快乐,但是在座的各位都没有这种单纯快乐的能力,所以惟一的方法,就是让自己聪明一点,懂得寻找人生的快乐。"

当我们是小孩子的时候,快乐很单纯,长大后若要维持快乐,则需要智慧。一个成长的人,健康的人格尤其重要,我希望自己一直保持这样的快乐,轻松度过人生的起伏。积极的快乐其实是人生很高的境界,在某种程度上,是心智修炼的成果。所以,在我做准***时候,更要求自己保持快乐积极的心境,这是给宝宝最好的“胎教”了。几年前在香港电台要做一个谈生活的环节,主持人必须在片头词上说一两句生活感受,我脱口而出:“我希望我的生活是不断快乐的累积!”

这是我的梦想,至今仍然在努力实践它。我特别感谢我的父母给了我热爱生命和欢乐的能力,我会宝贝到老,老到鸡皮鹤发,你仍会看到我开怀大笑的模样,即使那时我已老掉了牙!但至少我知道我成功地活过每一个时刻。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也曾说:“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我欣赏这种有弹性的生命状态,快乐地经历风雨,笑对人生。

杨澜在北大医学部的演讲:成长,你唯一的把握

她在自己的博客上连载了六天。


个人的成长需要寻找三个坐标

在我来之前,曾委托院方向同学们征集问题。我注意到大家都希望我来谈谈“如何成功?”这个问题。说实在的,这个题目,让我感觉很惶恐。首先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对于什么是成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我不敢肯定自己是不是成功。因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更多的是你周围的人对你的评价和判断。正如古人所说: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的确,毁誉就不是自己能说了算的。再者我认为所谓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遇,外界的环境等等的影响,很难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一种简单的复制。甚至可以说,成功是难以把握的。成功是一种结果,而今天,我更想谈一谈这个过程,也就是成长。对于我来说,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人生在世,你唯一能够有把握的也就是成长。因此,我把“成长:你唯一的把握”作为今天与大家交流的题目。

  什么是个人的成长?我觉得我做了母亲以后,我对成长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有一次,我女儿幼儿园的老师给孩子们出了一道题:“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颜色…….”让孩子们自己来回答。有的小朋友说:“如果只有一种颜色,就不可能有彩虹了。”有的小朋友说:“我最喜欢粉红色,如果只有一种颜色,我希望是粉红色。”
…….我注意到我女儿的回答,她对老师说:“如果只有一种颜色,那么连白天和黑夜都没有。”所以,我觉得一个孩子的成长,就是他对外部世界的不断探索和认知的过程。

  那么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讲,什么是一个人的成长?以前的儒家思想要求人成长的轨迹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哲学家罗素则认为,人的成长要遇到三个方面的矛盾:一是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二是人与社会,也就是人与人的矛盾,三是人与自己的矛盾。我觉得,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寻找自己人生坐标的过程。人从小到大,视野不断开阔、知识不断丰富、经验不断积累,从而越来越深刻地认识自己,同时也在认识周围世界,我想恐怕这就是人的成长过程了。人的成长路径不同,人生追求也千差万别,无论成功与否,人的最终归宿大致是相同的。而区别就在于每个人所走过的道路不同,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了解程度和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是不可复制的。人的成长就是要不断地突破自己的小环境,而进入一个更广阔世界的过程。这种突破,不仅要突破物理空间的界限,也要突破心灵空间的界限。

  然而,对于个人的成长,什么是最重要呢?每个人可能侧重不同,而我今天还是想就这三个方面:人与外部世界、人与人、人与自己来谈。我觉得对于人的成长,要是寻找坐标的话,应该去寻找以下三个坐标:一是时代的坐标、二是与别人比较,你的比较优势是什么?三是自己内心的坐标。

  个人的成长需要寻找时代的坐标

  先来说说时代的坐标,今天我们在座的一位主任的儿子18岁,要考大学了。虽然,高考对我来说,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一种胆战心惊的感觉。在座的各位也都是经过高考的鏖战了。记得当时要考大学了,我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我想去学电影导演,而我父亲不愿我去从事艺术。我对社会学、历史学感兴趣,想去学历史。我父亲就问我:那你毕业后,打算去做什么工作呀?经过许多的犹豫和彷徨之后,我父亲最终帮我做了一个决定。他说:你还是去学英语吧。中国正在改革开放,正在逐渐与世界融合。无论将来在哪个领域,英语都会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而且等到你再成熟一点之后,还可以有进一步选择的自由。这样,当时我就选择了去北外学英语。但是我越来越感觉到,外语绝对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她让你得到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甚至是让你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

  我在接到这次演讲的邀请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一下梳理。发现其实我一直在做的就是一件事:做一个沟通者,一个中国文化与外部世界的一个沟通者。如果大家还记得《正大综艺》的话,就会对9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也许那时大家都还小。那个时候,决大多数的国人都没出过国。但是看看现在发展多快啊!正如余华在《兄弟》一书的最后所说:别的国家四百年的经历,我们却在四十年就全部经历了,这是一个被压缩的历史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当中,人们对外部世界的需求,就不仅仅是《正大综艺》时,那些走马观花啊,去看看人家厨房是什么样子?去看看人家在吃什么、穿什么?而更多的是对外部世界一种更深层次的需求。那么在这个时候,我开始从做旅游类、综艺类的节目去开始做人物的访谈。从98年到现在,我已做过四百多位国际知名人士的访问了。我想这个过程也是中国不断加深了她与世界的融合程度,也是西方世界和外部世界对中国逐渐加深了解的过程。这一过程其实在我的节目中也能反映出来。

  说到英语,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我在考《正大综艺》时,虽然我既不是广院,也不是艺术院校毕业的,但却占了一个便宜。就是当时制片方要找一个懂点英语的主持人。经过了七轮的竞争,到进入最后一轮决赛时,就剩下我和另外一个女孩子了。要求我们在门口准备五分钟,准备用英语介绍自己和讲讲为什么喜欢这个节目。若干年后,当时的制片人,也就是对我有知遇之恩的辛少英导演与别人谈起那段往事。说:当时杨澜给我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的就是,虽然当时每个女孩子非常希望自己得到那个主持人的位置,而且每个人只有三分钟的时间准备,但我路过时,发现杨澜还在辅导另外那个女孩子的英文。所以当时就觉得这个女孩很特别。其实当时我很自信,心想,我是学英语出身,别人在英语上有些地方没搞清楚,我就帮她准备几句。所以这些年来回头看看,我非常感谢父亲当年为我作出的这个决定。因此英语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个工具。利用它,我不仅可以做采访,搜集更多的资料,更让我进入一种文化的比较,对于不同世界的一种比较。

  这种体验在我代表北京做奥运陈述时,感觉尤其强烈。记得当时在莫斯科,那天中午大家都比较紧张。虽然大家都觉得很有希望,但总怕有什么闪失。后来许多人问我,杨澜你当时紧张不紧张?说实在的,我只是在进入大厅前,有点紧张,手心有点冷汗,但当何振梁先生宣布,该我做陈述了,我突然感觉特别放松,这我在做主持都很少见。当然,我也是嘟囔很多遍了,准备的应该没问题了。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这儿说,也不等待他们对我的评价,而是我有话要告诉对方,而且这对于他们很重要。所以也就是这一心态,把紧张、生怕自己出错、患得患失这些,给压过去了。专心于把我们想说的话,传递给了这个世界。

  寻找时代的坐标需要了解时代的特征

  既然我们要寻找这个时代的特征,那么这个时代有什么特征呢?我觉得有三点。

  1.世界越来越变得扁平化了:

  有一个叫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人写了一本书,名字是《World is flat》(世界是平的)。书中讲了三次全球化浪潮:第一次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以国家为单位的全球化扩张时期,在全球范围内摄取生产资料和市场;第二次是从美国经济大萧条、一战和二战开始,是跨国公司为单位的全球化扩张时期,也是为获取生产资料和市场;第三次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以个人为单位开始进行全球性伸展的时代。也就是说,你学的可能是很冷僻的印度梵文,却能在德国找到知音,并通过互联网结成网上的社区。还比如,过去美国中学生的足球比赛,大众传媒是不可能转播的,而现在通过网上IPTV就可以转播。通过互联网,使能几百万人同时观看这一比赛。越来越多的,以个人为单位,你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摄取你所要的信息和服务。给予个人很多权利,英文叫Empowerment,赋予个人更多能力的时代。我采访过E-Bay的总裁惠特曼,她被评为世界上最有权力的女性。因为E-Bay主导了大量的网上交易。我当时问她:对于这一称谓,是否感到开心?她是怎样理解权力的?她说:实际上,权力给人的印象一直不太好,权力被认为是控制别人的一种力量。但是她认为:在新的网络时代,权力不再意味着控制。因为E-BAY不可能控制网上的交易者。她的权力是体现在能够帮助许多人成功。比如说帮助一些身体有残疾,不能正常工作的人,在自己的家里开一个小店,通过网上交易,实现正常的收入,过上了比较富裕的生活。所以在网络时代,并不是说,让你干什么或不让你干什么,而是能帮你干什么,这可能是与以往世界有很大不同的一点。

  2.需要想象力和创新的时代:

  过去我们谈到知识产权,总觉得是美国人、欧洲人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才要保护知识产权。但现在,无论政府还是民间,都认识到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在鼓励创新。我们不仅希望全世界的很多产品都是Made in China,更希望是Created in China(中国原创)。这种创造力远比单纯的制造,更能保证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无论是在大家熟悉的医学领域、其它科学领域、人文领域,很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最初都是由一个假想开始的。刚才还在和韩院士和刘博士探讨医学需要不需要想象力。按说对人的身体总不能乱想吧,但是象幽门杆菌与胃溃疡的关系,基因螺旋体的构想,也都是来自想象力。一个外国教授曾说过,如果给中国学生一个假想,他们会做出很好的推论,但却不是假想的提出者。但我想随着教育体制和社会氛围的变化,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提出假想,并得以求证。

  刚才大家也看到了,就是我今年开始做的一本用我的名字命名的电子杂志。是针对城市职业女性的一本女性杂志。这本杂志在短短的三四个月,从第三期开始,就突破了每期100万的下载量。到第八期和第九期,下载量已经突破了200万份。这对于我们做传媒的人来说,就是创新。因为在过去,报纸就是报纸,杂志就是杂志,电视就是电视。而现在通过这本电子杂志,我们可以把视频、电脑动画、互动问卷等所有有趣的东西,都结合进来。那个感觉,用我们一位主编的话,就象每天在编哈里波特的杂志。这无论对我们传媒人还是受众,都是一种新鲜的刺激。对于社会来说,我们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减少创新的成本,而增加创新的回报。

  3.时代的第三个特点就是边界不断被冲破,而走向融合:

  一星期前,我在北京接待了一个朋友的朋友,他是洛杉矶西奈山医院的医疗部主任,这家医院是好莱坞最高档的一家医院。我问他来做什么?他说是来发展业务。我就问他来中国发展什么业务?他说:我知道中国的医生医术都很高明,而我们可以提供一些高端复杂的医疗技术,比如脑部手术的服务。也就是说,他是来中国发展病人的。过去医院都是比较Local的,地方性的。而现在通过网络,可以进行网上会诊,远程临床的讲解等等,这都是很大的突破。再有,我采访过一些艾滋病的专家,他们说以前只是要了解疾病本身的原因,针对原因治疗就行了。而现在在艾滋病的治疗中,必须学习临床心理学。因为这些病人往往承受很大的社会压力和心理负担。如果从心理上不对这些病人进行疏导,治疗效果也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在医学领域,这种跨界的学习和交流越来越多了,越来越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五一期间,我去了敦煌,感觉到那里的"大唐气象",即使是在一千年后,也给人以震撼。不仅是那些绘画的生动和颜色依然保持那样的鲜艳,而是儒、道、释三种文化的交融,人物神态的生动,服饰的多样,让你感到,盛唐气象实际是一种文化融合的现象。有幅壁画给我印象很深,画的是许多穿着华贵衣服的仕女。经讲解,知道画的是那时当地一位节度使的家眷。这个节度使家族一代一代,在当地统治了百余年。那么他是怎样保持地方的稳定,和文化的融合呢?他是靠联姻的方式,儿子迎娶当时西域各国的公主,又把女儿嫁给各国的君主、王子。通过血液的融合,而达到了一个地区政治、经济的相对稳定,也保证了当地文化的繁荣。今天再依靠这种血缘关系,恐怕就很难实现。而我们更需要的是文化的融通。虽然现在具备了技术上的条件,但大家并不是都准备好了。比如语言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五一期间,我陪几位美国朋友先去敦煌,后又去丽江。

  到了丽江,一位美国朋友要等一个传真,就和酒店的服务生说:我要我的 FAX。大概是服务生的语言没有过关,所以一开始没明白什么意思,后来突然恍然大悟,说:我知道老外要什么了,他要Sex。就在他的房间里放了一些避孕套,弄得我这位朋友哭笑不得。(全场大笑)。所以说语言是很大的问题。特别是2008奥运会临近了,我一点不担心场馆的建设,交通、空气啊,我想这些都会管理的很好。但语言会有问题。并不是每个人会说Hello,Good-bay就行了,而需要更深层次的交流。再有,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比如说我刚去美国的时候,有点不习惯,就是我们在国内,向外国介绍中国的时候,总是说中国有"四大发明",有老子、孔子、孟子等,用这些来说明我们的文化。但我发现其实这很难说清楚。因为在国际通用的语言里,并没有"四大发明"这个固定词组。而其它重大的技术发明和科学原理的发现,还有很多,如果你给人讲,我们的孔子是如何重视"礼",如何重视"仁",如何普及了教育和文化。那么人家看到一个随地吐痰的中国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中国人和在听音乐会时不关手机的中国人,恐怕给人家讲多少遍孔子和孟子也没用。据统计文化一共有183种定义。其中有物质生活层面的,象景德镇的瓷器;有精神生活层面的,象我们的昆曲、京剧,武术。而更重要的,也是更直观的,应该是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这个层面的。前不久,看了新闻,由斯皮尔伯格担任顾问,张艺谋、陈维亚担任导演的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创作班底已经组成。我想他们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怎样展示一个正在腾飞的中国的气象,这并不难。展示古老文明的悠久也不难。最难的是,怎样让人家心动起来。不是说一万人的震耳欲聋的安塞锣鼓,就能打动人。而是现在的中国有什么能感动人。我觉得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东西方文明才真正达成一种交流。

  刚才说的是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层面里,大家都可以试着找找自己的定位。无论是中国与世界的融合;还是自己学术和专业领域的创新;还是通过信息技术,扩大自己知识搜索和捕捉的范围,这些都会对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就个人的品质而言,"逆流而上"固然是令人钦佩的,但是,我觉得我们每个人还是很渺小的,当我们设计自己的成长之路时,我们还是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借潮流之势,推动自己事业的发展。

  个人的成长需要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

  人与人虽然没有优劣之分,但却有很大不同。一次参加一个论坛,有位教授说了一个观点:一个人不需要每件事都做的好。其实只要一件事做的好,你就有下一次机会。我觉得很有道理。象我遇到很多做记者的同行,他们说:杨澜你多幸运,能采访那么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我们都没有这个机会。而我其实是从采访一个区长开始的。所以要是区长没采访好,就不要去采访市长;市长没采访好,就不要采访部长;等部长采访好了,再想副总理、总理、总统。

  对于医学,我不是很懂,但我也了解到,也有这种比较优势存在。有的医学生,在学校理论学的很好,但手比较笨,所以在临床上就不适合做外科医生。有的理论学的不是很精专,但手很灵巧,就可以成为外科的“一把刀“。这就是每个人有不同的比较优势。

  一般来讲,一个人刚刚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容易产生这种思想:我一定要做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或者我很有兴趣的工作。

  其实根本不用着急。可以先做一些看上去“大材小用”,或者完全事务性的工作。但如果你能在这件工作上做得比别人好一点点,不需要很多,你就有下一次机会去做更大的事。但如果你什么都不做,停在那儿抱怨:我在其它方面还比他们强呢。那根本没用,这个世界没有人想听这样的话。大家只关注你做事的结果。所以你只要在某一方面,比别人好一点点,你就有成长的机会。

  两年前,当时的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来中国访问,只停留两天,就接受了一个采访,就是我的采访。应该说,作为民间的传媒机构,能得到这样的机会很难。所以我很好奇,问他为什么会接受我的采访?他的随行人员告诉我:很有意思,是因为在这之前,我采访过他的副总理。副总理告诉他:如果你去中国,应该接受这个女记者的采访,她提的问题很有水平。我听了之后很高兴。但是我想说,这种口口相传,千万不要小看。你做的每件事都会对你今后的成长产生影响。希望更多的是正面的影响而不是负面的影响。

  为什么当时我会离开《正大综艺》?这是不断有人问我的问题。我不知道是否说清楚了,激流勇退也好,有学习的精神也好,这都不是问题的实质。实质是,我觉得我不擅长做综艺节目。我既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更不会演小品。只有一次和赵忠祥老师合作演魔术,叫什么大变活人。还没走出去呢,就让别人认出来了。魔术的效果一点没有。所以我想,我真是没有什么艺术天才。我还是老老实实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我什么事情做的好呢?也许从小受家庭影响,我还比较喜欢读书,还有学习的能力。所以日后开始做访谈节目,每次我都是坚持尽可能得阅读相关的资料,看所有的东西。按别人的说法:这很笨,主持人就是靠口才好,现场反应快就行了。我恰恰认为不是这样。拿我做访谈节目来说,你事先准备的程度和你做出的节目的效果完全是成正比的。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采访基辛格博士,那时我还在美国留学,刚刚开始做访谈节目,特别没有经验。问的问题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比如问:那时周总理请你吃北京烤鸭,你吃了几只啊?(全场笑)。你一生处理了很多重大的外交事件,你最骄傲的是什么?这类问题。当然我也在电视上看过别人问这类问题。凡是问这类问题,就是事先没做准备。后来在中美建交三十周年时,我再次采访了基辛格博士。那时我就知道再也不能问北京烤鸭这类问题了。虽然只有半小时,我们的团队把所有有关的资料都搜集了,从他在哈佛当教授时的论文、演讲,到他的传记,有这么厚厚的一摞,还有七本书。都看完了,我也晕了,记不清看的什么。虽然采访只有27分钟,但非常有效。真是准备了一桶水,最后只用了一滴。但是你这些知识的储备,都能使你在现场把握住问题的走向。记得我问他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有很多共赢和合作的机会,但也出现了宗教的、种族的、文化的强烈冲突,你认为我们这个世界到底往哪去?和平在多长时间内是有可能的?他就直起身说,你问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随即阐述了一个他对和平的理解:和平不是一个绝对的和平,而是不同的势力在冲突和较量中所达到的一个短暂的平衡状态。把他外交的理念与当今的世界包括中东的局势结合,做一番分析和解说。这个采访做完,很多外交方面的专家认为很有深度。虽然我看了那么多资料,可能能用上的也就一两个问题,但事先准备绝对是有用的。所以我一直认为要做功课。我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但是一个还算勤奋的人。通过做功课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作为记者和访谈节目的主持人,我也许还有一个比较优势,就是容易和别人交流。96年我在美国与东方卫视合作一个节目叫《杨澜视线》介绍百老汇的歌舞剧和美国的一些社会问题。其中有一集就是关于肥胖的问题。一位体重在三百公斤以上的女士,接受了我的采访。大家可以想象,一般的椅子她坐不下,宽度不够,我就找来另外的椅子,亲自搬来,请她坐下,与她交谈。最后她说:我一直不知道中国的记者采访会是什么样?但我很愿意接受你的采访。我就问她为什么?她说别的记者来采访,都是带着事先准备的题目,在我这挖几句话,去填进他们的文章里。而你是真正对我有兴趣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所以在镜头面前也好,在与人交流时也好,你对对方是否有兴趣,对方是完全可以察觉的。你的一举一动、你的眼神都在建立一个气场,所以我能建立这样一个气场,就适合做访谈节目。

  去年年底,采访马来西亚巴达维总理。我们事先研究资料时发现,那年他的妻子刚刚去世,就想是不是应该问一问这方面的问题?因为他们感情很好。但坐在你对面的毕竟是一个总理,一上来就问人家妻子去世的事,很唐突,也不礼貌。在谈完了许多政治方面的话题之后,就想怎样让他自己把这个问题谈出来。所以我就决定这样问他:在过去的2005年发生了很多事,但对你影响最大的事情是什么?他就说,对我来说,2005年是哀痛的一年,因为我妻子去世了。一直讲了十几分钟的时间,将他和他妻子的感情,她最后的日子,讲的非常好。采访结束后,他的新闻秘书就说,你们中国记者真有本事,因为我们的总理在公共场合从来不谈个人生活。我估计是我的气场把他罩住了。

  所以这是我对自己的比较优势的一个挖掘。其实你们在座的各位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可以考虑考虑这个问题。当然这不会一开始就知道,只能通过尝试做不同的事情才知道。对于我来说,我已经做电视,做了十七年,中间也经历了许多挫折。比较大的,大家可能也知道,就是2000年在香港创办阳光卫视,虽然当时是抱着一个人文理想在做这件事,至今我也没后悔,但由于商业模式和现有的市场规则不是很符合,确实经历了许多商业上的挫折。这让我很苦恼,因为我觉得自己已经这么努力了。甚至怀孕的时侯,还在进行商业谈判。从小到大,我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只要你足够努力,你就会成功。但后来发现不是这样。如果一开始,你的策略,你的定位有偏差的话,你无论怎样努力也是不能成功的。

  后来我去上海的中欧商学院进修CEO课程,一个老师讲到一个商人和一个士兵的区别;士兵是接到一个命令,哪怕打到最后一发子弹,牺牲了,也要坚守阵地。而商人在好象是在一个大厅,随时要注意哪个门能开,我就从哪出去。一直在寻找流动的机会,并不断进出,来获取最大的商业利益。所以听完,我就心中有数了--我自己不是做商人的料。虽然可以很勤奋的去做,但从骨子里,这不是我的比较优势。在我职业生涯的前十五年,我都是一直在做加法,做了主持人,我就要求导演:是不是我可以自己来写台词。写了台词,就问导演:可不可以我自己做一次编辑?做完编辑,就问主任:可不可以让我做一次制片人?做了制片人,就想:我能不能同时负责几个节目。负责了几个节目后,就想能不能办个频道?人生中一直在做加法,加到阳光卫视,我知道了,人生中,你的比较优势可能只有一项或两项。

  在做完一系列的加法后,我想该开始做减法了。因为我觉得我需要有一个平衡的生活。我不能这样疯狂的工作下去。所以就开始做减法。

  那么今天我想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懂得市场规律的文化人,一个懂得和世界交流的文化人。在做好主持人工作的同时,希望能够从事更多的社会公益方面的活动。所以可能在失败中更能认识自己的比较优势。当然我也希望大家付出的代价不要太大,就能了解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缺陷所在。

  个人的成长需要明确人与自己的关系

  经常有人说,这个人有多重性格,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多重性格。总保持一致,不出现混乱,那我们就是神仙,不是人了。但是否可以通过成长,追求一个相对完整的人格呢?我认为是是可以有这样的机会的。虽然对于教育改革,大家都有不同的想法:说分数教育不好了,我们要进行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后来又变成了学钢琴,学画画等技能的培养。但这是不是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未见得。我觉得最欠缺的,从幼儿园开始,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的,是人格教育。

  你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会听到一个词是INTEGRETY,这个词就是指人格的完整性。作为人应该有尊严,有行为的准则,这恰恰是我们教育中所欠缺的部分。其实大家都应该有这样的体会:无论人成功与否,人最大的快乐和痛苦都是来自精神层面的。

  记得采访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是在普林斯顿大学。他讲到:自己出生在河南最贫穷的农村,十几岁前从未读过书,只是在家放猪。这时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出外读书,他母亲把家里仅有的面粉做了几个馒头,给他带上。跟他说:你要出去好好读书,只有这样才有前途。当时他还不太愿意出去,就问他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回来?他妈妈说:到秋收,你就能回来看我们了。这样他就和一个远房亲戚走了。可没想到,之后的战乱让他这一走,就再也没能回来,再也没见到他的父母。谈到这里,我问:“如果当年你妈妈不坚持把你送走,今天的崔琦又会怎样呢?其实我的问题是有诱导性的,我想让他说,人如果人不接受教育,会依旧很贫困这类的话。崔琦的回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其实并不在乎,如果我留在农村,也许我的父母就不会饿死。”因为他的父母是在五十年代末,活活饿死的。他的话给我很大的震撼。我在其它场合也经常说起这个故事。

  虽然我是1998年采访他的,过了这么多年,至今有人问我采访了这么多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谁时,我仍然是说他。诺贝尔奖算不算成功,应该算成功,对许多人都是终生难以企及的。但在亲情和人的伦理面前,相对于人的生命,就不那么重要了。所以我前面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鼓励和刺激每个人要去追求成功的时代。但在成功之上,是不是还有些其它的东西,比如人格,是人生更重要的基础和基石。

  另外一个给我印象很深的采访就是采访王光美女士。以前她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老革命。其实大家不知道,她是我国第一位核物理专业的女硕士。而且现在大家想得到的机会,当时她都有,出国留学、全额奖学金等等。但是作为当时一个有理想的年轻人,她有自己的追求,就毅然去了延安。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特殊的年代中。大家可以想象当时她所经历的压力,那是一种排山倒海一样的,能把个人撕碎和吞噬掉的压力。但她并没有背叛自己的丈夫。她讲到,当时刘少奇被批斗,她也在旁边陪斗。有一次批斗会,刘少奇在一个舞台的中间,被揪打得很厉害。她不顾一切地就跑过去,拉着他的手,和他一起挨斗。这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但最让我感动的还不是她在巨大的灾难中所表现的原则和对自己感情的忠实。而是在特殊的年代过去之后,她给我讲到:当时她身边有个工作人员,教她小女儿唱打倒她爸爸妈妈的歌谣,并怂恿女儿当着王光美的面唱。可以想象这种设计是非常刻薄和阴毒的。我就问她:你后来找到这个人了吗?她说:我不想知道。我要是想知道,这个人会倒霉的。所以我根本不去问,不去调查这件事。因此,她也是给我极大震撼的采访人物;在受到了一个巨大的不公之后,能去宽恕,不去追究,我认为这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境界。这些心灵的震撼和撞击,包括对我的人生观,都产生过一些非常大的影响。

  毋庸质疑,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是个繁荣的,一切都在建设当中,是有很多的希望。人家有美国梦,我们也可以有中国梦的,这样一个时代。诸位都有很好的前景。但是目前也有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许多人是缺乏安全感的和心理平衡的。从医学上讲,恐怕也是诱发许多疾病的深层次原因。培养人格,我觉得特别是学医的人,在这方面的文化背景和熏陶中有着特别强烈的切合点。如果我们说以人为本,没有什么比医生更要以人为本了。医学在中国古代被称作“仁术”。

  对于医生人格的培养,被希波克拉底和孙思邈都演绎得淋漓尽致了。大家恐怕早已知道,我在这里是班门弄斧了,不过当我查到孙思邈的《大医精诚》里的一段话,仍然特别感动:“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我觉得凡人成佛了也不过如此了。但是我想他为医生提出了一个极高的人格和道德要求,不用我赘言,大家都有这种心情的感应。这样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繁荣,些许有些嘈杂和混乱的社会非常有意义。

  我们希望看到是一个有爱心的、和谐的社会。当然这里也会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我也在博客上写了:在这世界上,并非人人都有,被称为心的东西。那是因为前些天,看到深圳的歌手丛飞生前帮助了300多位贫困的学生来求学,但是当他去世后,有人采访这些学生的时候,有的学生就说:我怎么知道他有什么目的呢?有记者问:丛飞去世时家庭生活也很拮据,如果当时你知道,会帮助他吗?请注意,记者问的是你当时知道的话,完全是个假设,因为他已不在人世了。得到的回答是:我怎么帮他,我一月才挣三四千。说得非常理直气壮。请注意说这些话的,都是曾接受过他帮助的人。所以作为旁观者都觉得很寒心,我们这个社会真是什么地方搞错了。

  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

  今年 “母亲节”所在的那个星期大家看到的天下女人节目是我采访一位叫潘芏的母亲。她是吉林人,在外企做到一个中层的管理职位,收入也不错,在当地已经非常好了。她放弃了这些,和几个朋友一起到大连,开了个儿童村,收养单亲的服刑人员的子女。这里给大家一个概念:中国的刑事犯罪,一半以上是青少年,而青少年犯罪中30-40%是服刑人员子女。所以她做这件事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不仅给这些孩子爱心,也为我们这个社会增加了安定的因素。当然这些年做的很苦,而她自己的儿子,长期见不到妈妈,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请允许我哭泣”,说:我的生活太压抑了,每天那么多功课,妈妈也不在我身边,我的苦恼没机会去和人说,真想到旷野里去大哭一场。十几岁的孩子写的一篇作文,我觉得非常感动。我当时就问潘芏:这边是你自己的孩子,你连自己的孩子都没照顾好,怎么照顾那边的孩子呢?潘芏很诚实,说:我不知道怎么办。我走了,那边孩子又该怎么办?有一个观众说得好:这是我们社会的缺失,我们不应该让潘芏面临这么一个选择,我们的社会在做什么呢?所以这些,大家是要看人身体的疾病,我们这个社会也同样有很多疾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克服它,救治它。也正是这样一些原因,所以我希望今后将更多的时间放到公益事业方面。

  我成立了阳光文化基金会,希望推动慈善文化的普及、推动慈善的培训等等。有人问:你图什么?我觉得很难说清,你觉得有一种动力要你去做这件事,而且做了以后,心理有一种非常大的满足感。我想当你们未来,伸出你们的手把一个病人从死亡上拉回来时,不需要别人问你:你图什么,你是为了挣你那工资,当然不是,我相信,当你这么做时,你心理一定充满了极大的满足感和快乐,我希望这种快乐被加倍放大,我们的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

  最后,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在成长,这种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也许你在某种场合和时期达到了一种平衡,而平衡是短暂的,可能瞬间即逝,不断被打破。成长是无止境的,生活中很多是难以把握的,甚至爱情,你可能会变,那个人也可能会变;但是成长是可以把握的,这是对自己的承诺。我们虽然再努力也成为不了刘翔,但我们仍然能享受奔跑。可能会有人会妨碍你的成功,却没人能阻止你的成长。换句话说,这一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

Joel Spolsky on Life

Joel Spolsky是一个美国的软件工程师,他的网络日志“Joel谈软件”(Joel on Software)非常有名,读者人数可以排进全世界前100名。

上个月28号,他回到母校耶鲁大学,与计算机系的学生座谈。他发表了一个演讲,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并总结了一些个人的体会。
我读完他的演讲稿,很受触动,觉得他的人生体会非常具有启示性。这篇演讲非常长,分为三个部分(一、二、三)。我没有时间全文翻译,就摘录一些精彩的段落,一共有四段。

大学里最有用的课程
Joel说,他在大学里上过的最有用的课,是一门他只上了一回,然后就再也没有去过的课。
由于父母都是大学教授,亲戚朋友都是学术界里的,大多有博士学位,所以Joel从小就认定自己也会去读博士,将来搞学术。可是,有一门课程改变了他的想法,使他最终没有去报考研究生院。
这门课程叫做“动态逻辑”(Dynamic Logic)。在第一堂课上,教授证明了一个命题。假定有一个程序“f := not f,”f是表示真假的逻辑值,那么结论是程序运行偶数次后,f的值保持不变。整个证明过程非常冗长,要花几个小时讲解,一共有几十步。课后习题则是,证明如果f值保持不变,那么程序必然运行了偶数次。
课后,Joel花了很多时间做题,还去图书馆借来了参考书。但是,他逐渐感到这样做没有意义:用大量琐碎的、容易出错的步骤,去证明一个凭直觉就能认定成立的命题,这不是一个富有实效的工作方法。在Joel看来,计算机更应该用来解决错误,而不是让人们陷入逻辑的陷阱,去产生错误。(Idecided that this Dynamic Logic stuff was really not a fruitful way ofproving things about actual, interesting computer programs, becauseyou’re more likely to make a mistake in the proof than you are to makea mistake in your ownintuition.)通过这件事,他认识到,自己不适合做纯思辨性的学术研究。因此,他就退掉了这门课,并且以后也没有选择去上研究生院。
Joel认为,就是这门只上了一次的课,恰恰成为了他在大学中上过的最有用的课,因为它帮助他选择了正确的人生道路。
所以,Joel的第一个结论是:人生中重要的是,关注那些真正的问题(real problem),不要陷入那些细枝末节的问题(trivial problem)。就像苏格拉底说的,“认识你自己”。
此外,Joel说,还有一门叫做CS 323的课,也很有用。这门课有大量的课后习题,都是关于编程的,平均每星期要花40个小时来做题。
Joel发现他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目,更重要的是,他发现自己喜欢做这些题。这样一来,他就明白自己是适合编程的。另一方面,很多其他学生对这门课感到无比头疼,觉得编程既枯燥又痛苦,每周40小时做这种题简直是一种刑罚。这些人于是明白,虽然同样是计算机系的学生,但是他们并不适合编程。这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他们就避免了以后选择错误的职业。否则,让一个不喜欢编程的人,一生都与程序打交道,这是多么悲惨的一件事啊!
在Viacom的日子
毕业以后,Joel先在微软公司干了一段日子,然后回到纽约,进入维亚康母公司(Viacom),为这家巨型的娱乐传播公司编写软件,成为IT部门里一个程序员(in-house programmer)。
后来,Joel回忆起来,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日子,并且劝告计算机系的学生尽可能不要去做“in-house programmer”。
原因有三个。

首先,你永远没有办法正确地编写软件,你不得不用最方便的方法编写软件。因为软件支出非常高昂,所以公司会要求尽可能节省成本,你不可能试用新技术,只能使用现有的最成熟、最保守的技术。
其次,你没有办法将一个项目做到尽善尽美。一旦程序可以正常运行,你的工作也就结束了,可以接下去干公司的下一个项目了。你的作用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将软件写得尽可能好。如果你是在一个专业的技术性公司,比如Google或Facebook,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你的软件写得越好,公司就会越成功,所以公司会支持你在一个项目上不断做下去。
最后,传统公司IT部门里的程序员,只属于公司内部的维护人员,而不是直接从事核心业务的人员。因此,你永远办法进入管理层。但是,在技术性公司,程序员会变成CEO。

因为这三个原因,Joel觉得in-houseprogrammer不是一个好的职业,不幸的是,80%的程序员属于这一类,年复一年,很多人的生命就是这样被耗干的。(it’sfrightening because this is what probably 80% of programming jobs arelike, and if you’re not very, very careful when you graduate, you mightfind yourself working on in-house software, by accident, and let metell you, it can drain the life out of you.)

Joel的第二个结论是:选择职业时,不要只考虑职位是否专业对口,应该尽量选择业务方向与你专业相同的公司

虽然,维亚康母公司(Viacom)口头表示很重视互联网,但是,分配给程序员的工作间,总是很小的屋子,光线黯淡,而且还用搁板分割出小间,供三个人使用。经理们各自的办公室则完全不同,都有大玻璃窗,可以俯视哈德逊河。
在一次公司内部的圣诞晚会上,Joel见到了负责互联网战略的执行董事。Joel问他,公司打算怎么使用互联网,后者只是泛泛地说,互联网很重要,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Joel感到很失望,他相信这个执行董事其实对互联网毫无认识,只不过是人云亦云。说到底,这个董事对这一切可能根本无所谓,反正他每年都有200万美元的年薪,保持现状就是最好。对他来说,Joel就是一个打字员似的“写网页的人”,Joel做了什么和工作中的付出,他并不关心。(It convinced me that he had no flipping idea whatsoever what it wasthat was happening and what the internet meant or what I did as aprogrammer, and he was a little bit scared of it all, but who cares,because he’s making 2 million dollars a year and I’m just a typist or“HTML operator” or whatever it is that I did, how hard can it be, histeenage daughter can do that.)
所以,Joel决定辞职了。

管理人员的作用
离开维亚康母以后,Joel进了一家叫做Juno Online Services的互联网公司,这家公司提供网上免费电子邮件服务。那个时候是90年代中期,hotmail和gmail都还没有成立。
作为程序员,Joel在这里工作得很愉快,但是公司本身的经营却不成功。虽然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但是,Juno OnlineServices完全采用传统的“从上至下”的管理方式,就是领导想出来一个主意,然后命令程序员负责实现,结果就是对技术细节一无所知的人,决定了一切。
这同硅谷的方式完全不同,在那里,管理人员只负责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然后让真正的聪明人把东西做出来。(What I was usedto from the west coast was an attitude that management is just anannoying, mundane chore someone has to do so that the smart people canget their work done.)硅谷公司内部的运作更像大学里的学术讨论会,会议主席的作用只是主持会议而已。
Joel的第三个结论是,公司管理层的作用就是搬动家具、清理出空间,让有才华的研究人员做出一流产品。(Managersexist to get furniture out of the way so the real talent can dobrilliant work.)
Juno Online Services经营得不成功,以及对员工才华的不尊重,使得Joel在2000年下定决心,不再为别人打工了,开始创业。

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在创业之初,Joel并不知道该去做什么。他看到许多很蠢的人,拿着很蠢的商业计划,开办互联网公司。他想,这样的公司都能开出来,那么我也能开公司,只要我比他们少蠢10%就可以了,我要按照我的想法来管理,对每一个程序员都给予最大的尊重,那样就有机会做出高质量的产品。我们不关心风险资本家怎么说,也没有高高在上的领导,我们只关心客户的感受,用软件解决客户的问题,从而获得报酬,生存下去。(In those days, I wasseeing lots of really dumb people with really dumb business plansmaking internet companies, and I thought, hey, if I can be, say, 10%less dumb than them, that should be easy, maybe I can make a companytoo, and in my company, we’d do things right for a change.) We’d treatprogrammers with respect, we’d make high quality products, we wouldn’ttake any shit from VCs or 24-year-olds playing President, we’d careabout our customers and solve their problems when they called, insteadof blaming everything on Microsoft, and we’d let our customers decidewhether or not to pay us.)
在这种想法的鼓励下,Joel创办了Fog Creek软件公司。
从创业之初,Joel就开始将自己的想法和遇到的事情,写成文章,发表在互联网上。当时还没有Blog这种东西,但是他其实已经在写了。Joel慢慢发现,他的文章真的有人看,并且读者越来越多,其中很多人最终都接受了他的想法。实际上,Joel写的很多东西都不是原创性的,其中还时不时包括一些笑话,但是读者不在乎,“Joel谈软件”成了一个热门网站,平均每篇文章都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读者。
这对Joel的创业帮助极大,Fog Creek本来是一家无名的小软件公司,但是由于很多人读Joel的文章,因此他们也了解并且相信Joel的公司。这使得Fog Creek从创业的第一年起就是盈利的,并且每年都在发展。
Joel将创业的成功,部分归功于他在大学里受过的写作训练,那时有一个教授每周都要布置写论文,并且对平庸的文章恨之入骨,不给学分。这使得Joel学会了将复杂的话题说得清晰易懂,并且引人入胜。
因此,Joel的第四个结论是,一个普通工作人员和一个领袖之间的差别,就是有没有良好的表达能力。(Beingable to write clearly on technical topics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being a grunt individual contributor programmer and being a leader.)
(完)

by 阮一峰

想象5年后的你

让我与你共同分享一段小故事,或许在这个阶段,可以很实际地让我们走出目前的困境

一九七六年的冬天,当时我十九岁,在休斯顿太空总署的大空梭实验室里工作,同时也在总署旁边的休斯顿大学主修电脑。纵然忙于学校 、睡眠与工作之间,这几乎占据了我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全部时间,但只要有多余的一分钟,我总是会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我的音乐创作上 。

我知道写歌词不是我的专长,所以在这段日子里,我处处寻找一位善写歌、词的搭档,与我一起合作创作。我认识了一位朋友,她的名字叫凡內芮(ValerieJohnson)。自从二十多年前离开德州后,就再也没听过她的消息,但是她却在我事业的起步时,给了我最大的鼓励。仅十九岁的凡內芮在德州的诗词比赛中,不知得过多少奖牌。她的写作总是让我爱不释手,当时我们的确合写了许多很好的作品,一直到今天,我仍然认为这些作品充满了特色与创意。

一个星期六的周末,凡內芮又热情地邀请我至她家的牧场烤肉。她的家族是德州有名的石油大亨,拥有庞大的牧场。她的家庭虽然极为富有,但她的穿着、所开的车、与她谦诚待人的态度,更让我加倍地打从心底佩服她。凡內芮知道我对音乐的执着。然而,面对那遥远的音乐界及整个美国陌生的唱片市场,我们一点管道都没有。此时,我们两个人坐在德州的乡下 ,我们哪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突然间,她冒出了一句话:

Visualize ,What you are doing in 5 years? ﹙想像你五年后在做什么?﹚

我愣了一下。

她转过身来,手指着我说:嘿!告诉我,你心目中’最希望’五年后的你在做什么,你那个时候的生活是一个什么样子?我还来不及回答,她又抢着说:別急,你先仔细想想,完全想好,确定后再说出来。我沉思了几分钟,开始告诉她:第一,五年后,我希望能有一张唱片在市场上,而这张唱片很受欢迎,可以得到许多人的肯定。第二,我住在一个有很多很多音乐的地方,能天天与一些世界一流的乐师一 起工作。

凡內芮说:你确定了吗?

我慢慢稳稳地回答,而且拉了一个很长的Yesssssss!

凡內芮接着说:好,既然你确定了,我们就把这个目标倒算回来。如果第五年,你有一张唱片在市场上,那么你的第四年一定是要跟一 家唱片公司签上合约。

那么你的第三年一定是要有一个完整的作品,可以拿给很多很多的唱片公司听,对不对?

那么你的第二年,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开始录音了。

那么你的第一年,就一定要把你所有要准备录音的作品全部编曲,排练就位准备好。

那么你的第六个月,就是要把那些没有完成的作品修饰好,然后让你自己可以逐一筛选。

那么你的第一个月就是要把目前这几首曲子完工。

那么你的第一个礼拜就是要先列出一整个清单,排出哪些曲子需要修改,哪些需要完工。

好了,我们现在不就已经知道你下个星期一要做什么了吗?凡內芮笑笑地说。

喔,对了。你还说你五年后,要生活在一个有很多音乐的地方,然后与许多一流的乐师一起忙着工作,对吗?她急忙地补充说。如果,你的第五年已经在与这些人一起工作,那么你的第四年照道理应该有你自己的一个工作室或录音室。那么你的第三年,可能是先跟这个圈子里的人在一起工作。那么你的第二年,应该不是住在德州,而是已经住在纽约或是洛杉机了。

次年(一九七七年),我辞掉了令许多人羨慕的太空总署的工作,离开了休斯顿,搬到洛杉机。

说也奇怪:不敢说是恰好五年,但大约可说是第六年。一九八三年,我的唱片在亚洲开始销起来,我一天二十四小时几乎全都忙着与一些 顶尖的音乐高手,日出日落地一起工作。

每当我在最困惑的时候,我会静下来问我自己:五年后你最希望看到你自己在做什么?

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这个答案的话,你又如何要求別人或上帝为你做选择或开路呢?別忘了!在生命中,上帝已经把所有选择的权力交在我们的手上了。

如果,你对你的生命经常在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的时候,你不妨试着问一下自己,你是否很清清楚楚地知道你自己要的是什么 ?

如果连你自己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话,那么爱你的主又如何帮你安排呢?不是吗?

而在你旁边的人,再怎么热心地为你敲锣打鼓,爱你的主也顶多给一些慈悲的安慰。因为连你自己都还没有清楚地告诉他,你要的是什么?

那么你又岂能无辜地怪上帝没有为你开路呢?不是吗?

有这样一篇调查似乎也说明了什么:

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即将开始穿越各自的玉米地。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在临出校门前,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 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以后的25年,他们穿越玉米地。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又是这样的: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 ”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为什么要穿越玉米地,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故事到此完结,具体到底是真是假,我也不知道,因为我看到的时候就是不具名的,不知道是何人所写。不过,在这里,我们的确看到了人生 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将这个规划细细拆分,我们马上就会发现,其实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发呆。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我问自己5年后,我想做什么?或者什么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六Q提升个人品牌竞争力

在品牌时代,竞争的本质已经从实体竞争转向品牌竞争。国家的竞争力表现拥有多少世界性的强势品牌上,企业的竞争力表现企业所拥有的品牌是否具有竞争力上,同样个人的竞争力体现在个人品牌的竞争力上,成功的个人品牌为一个人所带来的影响力的价值往往是其他个人资产所无法比拟的。而个人品牌竞争力是由六个“商数”构筑成的,这些商数从个人的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人格高度共同构筑了个人品牌体系。
智力商数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智慧的多少和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研究表明,智商并非完全靠天生的,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常常可以改变智商的高低。在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升、人类智力水平整体提高的情况下,一般人的智力商数都足以满足日常的学习工作需求,除个别领域需要较高智商之外,其余的工作都可以通过更好地学习来完成。研究数据表明,人的一生所用的智力不足大脑容量的百分之一,所以智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逻辑思维训练、知识的学习、经验的增长而提高。智力水平是个人品牌竞争力的根本,智力水平决定着对其他事物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
EQ情绪商数:Emotional Quotient
情绪商数是指一个人对环境和个人情绪的掌控以及对整体团队关系的运作能力。情绪商数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对自我情绪的管理、控制个人意识的能力,在压力、挫折、愤怒、激动等情绪下合理调控自身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是对整体而言,在团队合作时通过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实现提高效率的能力。古往今来情商高者往往能成大事。周恩来总理是中国“高情商”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他日理万机,在压力之下能够处理好各方面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得到全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EQ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处理自我关系和人际关系的能力已经成为了个人品牌竞争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CQ创意商数:Creation Quotient
创意商数是指一个人超越现状、开创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整合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上遇到难题用独特的方式解答、工作中各种问题迎刃而解、生活中处理各种事务的新点子。“创造力”是现代人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在竞争中随机应变、处于有利地位的法宝。集合众多的资源、突破现有的框架、寻找新的思路,最终找到一个具有开创性的解决方案。现今社会已不再是工业经济时代的规模制胜,也不再是信息经济时代的技术万能,而是进入了创意经济的时代。“创意”是指个人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独创性思想与创新性行为,体现出其某种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成果的能力,即创造力。创造力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为个人竞争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LQ学习商数:Learning Quotien
学习商数是指一个人不断在外界环境中获得认知,或者并通过逻辑思考获得经验的能力。学习商数的高低与“智力商数”有着互动的关系:智力商数高的人在学习力方面有先天的优势,此外学习商数的高低也直接决定着后天的智力开发程度,对一个人的智力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孔子的学习商数就非常高,他笃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呼”,学习商数在古代已经被重视,在当今社会学习能力更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成功潜质和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之一。
MQ道德商数:Moral Quotient
道德商数是指一个人的内在本质部分,例如善良、正直、和善、感恩、助人等德性,包含伦理学和哲学层次的讨论。在当今这个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注重MQ。“小胜凭智,大胜凭德”,当个人的一切努力都实现了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时,回头追溯这一切努力的本质,探究人的本性,这将成为定夺一个人发展方向的重要评判标准。所以说“IQ高、MQ高”的是人才,“IQ高、MQ低”的是危险分子,“IQ低、MQ高”的是可培养之才,“IQ低、MQ低”的是不可救药分子。
BQ美丽商数:Beauty Quotient
美丽商数并不是指一个人的漂亮美丽的程度,而是一个人对自身形象的关注程度,对美学和美感的理解力,甚至包括一个人在社交中对声音、仪态、言行、礼节等一切涉及到个人外在形象的因素的控制能力。著名商务形象设计师和人格心理咨询师英格丽·张说:“如果你穿错了衣服,没有人会告诉你;如果你不懂搭配,没有人会告诉你;如果你头发不整,没有人会告诉你。但是,人人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些小节正在诋毁着你!”对于一个高速向前发展的社会而言,留给每一个社会个体的表现时间越来越短,如何一出场就能抓住重任的目光,争取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毕竟不是人人都是天生丽质,但是往往“美丽商数”较高的人会因为对自身形象的关注而更容易获得成功,因为在现代社交场合中“个人的形象价值百万”,个人形象与成功密切相关。

以上6个Q在构成个人品牌竞争力的时候,并不是独立作用的,而是有所互动。例如“智力商数”与“学习商数”的互动,“情绪商数”与“美丽商数”的相互作用等等。在以上几个方面人们可以挑选自身的专长优势来发挥,规避自身的薄弱环节,“策略性”地管理自身的资源,获得超强的个人品牌竞争力并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作者简介:
李光斗,中国品牌建设第一人,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中国十大策划人代表人物、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中央电视台《品牌中国》系列节目对话嘉宾、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首席策划。

穷人怎么赚钱

要赚钱,一定要会算帐。

身体健康就是赚钱。现在医药费很贵,你赚了十万八万,可能一场病就花个精光。

教好子女就是赚钱。儿女好,穷家可以变富,反之富家必然变穷;人都是要老的,教好子女是父母最重要的长期投资。有的人丢下孩子不管,到外地去赚钱,就算赚了大钱,但是,一个孩子吸毒了,或者说进监狱了,一家人的生活就会暗无天日。

警惕时髦就是赚钱。绝大部分时髦都是商家制造出来的。要你不买100元一件的衣服,要你买1000元一件的衣服,其实两件衣服都能保暖,样式差别也不大。再者,今天说双眼皮漂亮,明天说单眼皮漂亮;今天说黄头发漂亮,明天说红头发漂亮。你要是跟着跑,就是中了商家的圈套,傻乎乎地给人家送银子。有些电器产品,好几代的升级技术早就有了,但商家保密,不一次性推向市场,而是一轮轮来逼着你升级,一次次来掏你的腰包,使你本来只需要买一部手机,到头来却买了5部手机。

简朴生活就是赚钱。俗话说:“花红一时,草绿四季。”富豪奢侈之家的抗风险能力其实最弱。富人是高烦恼群体,连每天吃饭都没有普通人吃得香,这是一定的。经济学家说,这里有“边际效应”。你如果不懂这个词,不要紧,只需要一些事实。比如说,富人有了钱就要玩乐,一到节假日,就开着车去看山看水,享受大自然。而你不花一分钱,天天都在享受这一切,为什么把自己看得那么穷?富人有了钱还要健身,买个会员金卡,吃饱了就去活动筋骨,出一身汗,但你不花一分钱,天天也在活动筋骨和出汗,为什么就觉得这不是赚钱?

最后一点,是说给45岁以下的人听的:勤奋多思也是赚钱。

李嘉诚成功四讲

口述:李嘉诚
整理者:刘佩修、曾如莹

创业57年来,他从未遇过一年亏损,由「塑料花大王」李嘉诚走向「地产大王」李嘉诚,未来更可能变成「石油巨擘」李嘉诚,每跨入新产业,他虽不一定是产业的先行者,却总能先驰得点。 本期《商业周刊》邀请李嘉诚担任客座总编辑,谈成功四讲……

十一月二十一日,《商业周刊》编辑团队一行六人,抵达位于香港中环的长江集团中心。在警卫团的森严戒备下,我们踏入直抵顶层的电梯。

这栋以蓝绿色玻璃帷幕包裹的七十层大楼,与中国银行新、旧大楼,丰银行等地标大楼比邻。这里,是香港的钻石地段。

长江大厦七十楼,居高临下俯瞰「世界三大天然良港」维多利亚港,除非警卫用特殊磁卡解碼,否则任凭外人怎么按电梯钮,都无法抵达。它,正是长江实业主席李嘉诚遥控五十五国企业的跨国指挥总部。十一月二十一日,《商业周刊》第一○四七期编辑会议在此召开,由李嘉诚担任客座总编辑,主持会议。

为安排这次会议,我们与李嘉诚幕僚邮件往来,超过一百五十封,越洋电话更难以计数。其幕僚作业高度缜密,因为极度重视风险控管的李嘉诚,不喜欢意外。

李嘉诚在一九五○年创业,五十七年来,他从未遇过一年亏损,历经两次石油危机、文化大革命、亚洲金融风暴,他的企业却能横跨五十五个国家,走向日不落。由「塑料花大王」李嘉诚走向「地产大王」李嘉诚,未来更可能变成「石油巨擘」李嘉诚,每跨入新产业,他虽不一定是产业的先行者,却总能先驰得点。

十二月,《商业周刊》邀请李嘉诚担任客座总编辑。

谈风险,他花了九○%的时间在想坏情况下会出现的问题;他说「审慎」是一种艺术,必须拿捏风险和投资的脚步;谈投资,五十多年来,他的个人资产每年都成长;谈管理,他指出要当领袖而不是老板。

最后,他总结谈到留给孙子一句很重要的资产:「做人如果可以做到『仁慈的狮子』,就成功了。」一个有能力的森林之王,却能心存慈悲。

请就坐,五十七年的日不落经营哲学,即将开始……。

《商业周刊》问(以下简称问):大家都很好奇,你从二十二岁开始创业做生意,超过五十年,从来没有一年亏损,而且还一步步成为华人首富。如何在大胆扩张中,不翻船?

李嘉诚答(以下简称答):想想你在风和日丽的时候,假设你驾驶着以风推动的远洋船,在离开港口时,你要先想到万一悬挂十号风球(编按:香港以风球代表台风强烈程度,十号相当于强烈台风),你怎么应付。虽然天气满好,但是你还是要估计,若有台风来袭,在风暴还没有离开之前,你怎么办?

我会不停研究每个项目要面对可能发生的坏情况下出现的问题,所以往往花九○%考虑失败。就是因为这样,这么多年来,自从一九五○年到今天,长江(实业)并没有碰到贷款紧张,从来没有。长江(实业)上市到今天,假设股东拿了股息再买长实,(现在)赚钱两千多倍。就是拿了(股息),不再买入长实,股票也超越一千倍。

问:九○%考虑失败?很有趣,一般人满脑子都想怎么成功,为何你花这么多时间想失败?

答:你一定要先想到失败,从前我们中国人有句做生意的话:「未买先想卖」,你还没有买进来,你就先想怎么卖出去,你应该先想失败会怎么样。因为成功的效果是一○○%或五○%之差别根本不是太重要,但是如果一小漏洞不及早修补,可能带给企业极大损害,所以当一个项目发生亏蚀问题时,即使所涉金额不大,我也会和有关部门商量解决问题,所付出的时间和以倍数计的精神都是远远超乎比例的。

我常常讲,一个机械手表,只要其中一个齿轮有一点毛病,你这个表就会停顿。一家公司也是,一个机构只要有一个弱点,就可能失败。了解细节,经常能在事前防御危机的发生。 问:哪些细节你一定会紧盯观察?

答:现金流、公司负债的百分比是我一贯最注重的环节,是任何公司的重要健康指标。任何发展中的业务,一定要让业绩达致正数的现金流。

问:九○%考虑失败,可以说是,全方位预测风险的能力吗?为什么这件事比思考成功关键来得重要?

答:可以这样说,就像是军队的「统帅」必须考虑退路。例如一个小国的统帅,本身拥有两万精兵,当计划攻占其它城池时,他必须多准备两倍的精兵,就是六万,因战争启动后,可能会出现很多意料不到的变化;一旦战败退守,国家也有超过正常时期一倍以上的兵力防御外敌。

任何事业均要考虑自己的能力才能平衡风险,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过去我在经营事业上曾遇到不少政治、经济方面的起伏。我常常记着世上并无常胜将军,所以在风平浪静之时,好好计划未来,仔细研究可能出现的意外及解决办法。

问:你相当强调风险,不过外人注意到的却是长江集团五十年来,屡屡在危机入市,包含一九六○年代后期掌握时机从塑料跨到地产,天安门事件后投资上海、深圳港口生意,甚至在印度尼西亚排华运动时投资印度尼西亚港口等,你的大胆之举为何都未招来致命风险?

答:这其实是掌握市场周期起伏的时机,并还有顾及与国际经济、政治、民生一些有关的各种因素,如地产的兴旺供求周期已达到顶峰时,几乎无可避免可能会下跌;又因为工业的基地转移、必须思考要增加的投资、对什么技术需求最大等等的决定,因应不同的项目找出最快达到商业目标的途径,事前都需要经过精细严谨的研究调查。

能在不景气的时候大力发展,就是在市场旺盛的时候要看到潜伏的危机,以及当它来临时如何应对,这是需要具备若干条件的。

问:你所谓的具备若干条件……?

答:关键在于要做足准备工夫、量力而为、平衡风险。我常说「审慎」也是一门艺术,是能够把握适当的时间做出迅速的决定,但是这不是议而不决、停滞不前的借口。

经营一间较大的企业,一定要意识到很多民生条件都与其业务息息相关,因此审慎经营的态度非常重要,比如说当有个收购案,所需的全部现金要预先准备。

我是比较小心,曾经经过贫穷,怎么样会去冒险?你看到很多人一时春风得意,一下子就变为穷光蛋,我绝对不会这样做事,都是步步为营。

有一句话,我牢牢记住:「穷人易过,穷生意难过」,你再穷,你不能吃好的白米,你可以买最便宜的米,还是可以过,人家吃肉,你可以吃菜,最便宜的菜;但是穷生意很难,非常难。所以小心翼翼,可以讲,如履薄冰。

问:你刚才提到,在不景气时候能大力发展,关键在于要「做足准备工夫、量力而为、平衡风险」。机会来临时,能够把握适当的时间做出迅速的决定。一九七七年,你迅雷不及掩耳的收购香港希尔顿酒店就很经典……(编按:长实以港币二亿三千万元收购希尔顿酒店所属的永高公司,整项交易用不到一周。这是长实上市第一次重大收购案)。

答:最重要是事前要吸取经营行业最新、最准确的技术、知识和一切与行业有关的市场动态及讯息,才有深思熟虑的计划,让自己能轻而易举在竞争市场上处于有利位置。你掌握了消息,机会来的时候,你就可以马上有动作。

能买下希尔顿是因为有一天我去酒会,后面有两个外国人在讲,一个说中区有一个酒店要卖,对方就问他卖家在哪里?他们知道酒会太多人知道不好,他就说,在 Texas(德州),我听到后立即便知道他们所说的是希尔顿酒店。酒会还没结束,我已经跑到那个卖家的会计师行(卖方代表)那里,找他的 auditor(稽核)马上讲,我要买这个酒店。他说奇怪,我们两个小时之前才决定要卖的,你怎么知道?当然我笑而不答心自闲,我只说:如果你有这件事,我就要买。

我当时估计,全香港的酒店,在两、三年内租金会直线上扬。(卖家)是一间上市公司,在香港拥有希尔顿,在峇里岛是Hyatt Hotel(凯悦饭店),但是我只算它香港希尔顿的资产,就已经值得我跟它买。这就是决定性的数据,让这间公司在我手里。

问:这起生意难道没有别的竞争者?

答:一、因为没有人知道,二、我出手非常快。其它人没这么快。因为我在酒会听到了,就马上打电话给我一个董事,他是稽核那一行的,我一问,他和卖家的稽核是好朋友,马上到他办公室谈。

你今天坐的地方(手指地上),就是希尔顿一部分地址。那笔交易我买过来后,公司的资产一年增值一倍。

问:你最近看哪些新的产业?

答:今天啊?很多新的东西,我昨天开会,讲到facebook(编按:由两位哈佛生创立,较特别的是使用者大多会留下真实姓名和数据,供交友或寻人之用)。

从最初的几家大学开始,有人说二○一一年还是二○一二年才达到四千八百万名用户,其实这公司上个月已达四千五百多万用户,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个information的话,要分析facebook,你的数据就不足够。

所以呢,做哪一行都是,最要紧的就是要追求最新的information(信息),做哪行都是一样(强调语气)。

问:在事业上追求最新的信息,在个人理财上呢?

答:这么多年来,一九五○年到今天,个人(资产)来讲,从来没有一年比去年少。要做到这样,第一原则就是不要有负债。我在一九五六、五七年以后,个人没有欠过一个债,我的负债是这个(边桌上有两只金属做大、小北极熊雕像,指着小北极熊说),我的现金是这样大(指着大北极熊),这个是我今天才运用的(比喻)啊(笑)!

问:个人理财第一个原则不能负债,那投资呢?

答:投资时我就是先设想,投资失败可以到什么程度?成功的多几倍都没关系,我也曾有投资赚十多倍都有,有的生意也做得非常好,亏本的非常少,因为我不贪心。公司是从来没亏过,个人的赚钱、财产,也是一直增加。但我并没有赚快钱的机会,因为我比较小心。

问:个人投资有没有哪个时间碰到的挑战最大?

答:没有,因为我不是只投资一种行业,我是分散投资的,所以无论如何都有回报,我比较小心。而且我个人(资产),很多是一个礼拜便可以拿得到现金。

问:一周能拿到现金占你的投资比例有多少?

答:不少于三分之一。例如政府债券、股票,一个礼拜都能拿到。我当然还有其它的投资,例如地产,这不是马上可以兑换为现金。

问:李先生你说成功没有方程式,但如果一定要你说成功的三项原则,会是什么?

答:第一个,你做那个行业,一定要追求那个行业最好的知识、information,最好的技术是什么,且必须处于最佳的状态。这是第一。第二,努力、毅力(幕僚补充:李先生说努力、毅力的意思不是传统字面上那个意思,是best effort,做到极致)。不过,很重要的是,如果一个机构,没有掌握跟这个行业有关的知识,如果你判断错误,就算你再努力、再有毅力,你失败的代价太大。第三就是建立好的制度与人才。

问:你刚刚提过必须有最新的信息,除此之外还要有制度,但是你管的事业从零售业、港口运输一直到石油产业,种类包罗万象,如何用制度管理?

答:现在是一个多元的年代,四方八面的挑战很多。我们业务遍布五十五个国家,公司的架构及企业文化,必须兼顾来自不同地方同事的期望与顾虑。

所以灵活的架构可以为集团输送生命动力,还可以给不同业务的管理层自我发展的生命力,甚至让他们互相竞争,不断寻找最佳发展机会,带给公司最大利益。公司一定要有完善的治理守则和清晰的指引,才可以确保创意空间。例如长实,长实在过去十年有很多不同的创意组织和管理人员,他们的表现都很出色,所有项目不分大小,全部都是很有潜力和有不俗的利润。

大家一定要知道,企业越大,单一的指令与行为是不可行的,因为这会限制不同的管理阶层,发挥他的专业和经验。

我举一个例子。一九九九年我决定把Orange(编按:指原本和记黄埔集团旗下的一家英国电讯业务公司,后高价卖出)出售,卖出前两个月,管理层建议我不要卖,甚至去收购另一家公司。我给他们列了四个条件:如果他们办得到,便按他们的方法去做。

一、收购对象必须有足够流动现金;二、完成收购后,负债比率不能增高;三、Orange发行新股去进行收购之后,和黄仍然要保持三五%的股权,我跟他们说,三五%股权不但保护和黄利益,更重要是保护Orange全体股东的利益; 四、对收购的公司有绝对控制权。

他们听完后很高兴,而且也同意这四点原则,认为守在这四点范围内,他们就可以去进行收购。结果他们办不到,这个提议当然就无法实行。

我建立了四个坐标给Orange管理人员,让他们清楚知道这个坐标,这是公司的原则,然后他到那边发展时,在这四个原则发挥才干。但是不能超越我这个四个coordinates(在空中比出四个坐标)。

这只是众多例子中的一个,其实在长实、和黄集团里面,我们有很多子公司,我都会因应每家公司经营的业务、商业环境、财政状况、市场前景等,给他们订出不同的坐标,让管理层在坐标范围内灵活发挥。

问:你提到经营企业成功的第三的原则是人才,威尔许说他花六成到七成时间在人才身上,你如何定义优秀人才的准则是什么?

答:成功的管理者都应是伯乐,不断在甄选、延揽比他更聪明的人才,不过有些人却一定要避免。绝对不能挑选名气大却妄自标榜的「企业明星」。企业也无法负担那些滥竽充数、唯唯诺诺或者灰心丧志的员工,更无法容忍以自我表演为一切出发点的企业明星。

我的经验是,挑选团队,忠诚心是基本,但更重要的是要谨记,光有忠诚但能力低的人或道德水平低下的人迟早累垮团队、拖垮企业,是最不可靠的人。

因此,要建立同心协力的团队。第一条法则就是能聆听得到沉默的声音,你要问自己团队和你相处有无乐趣可言,你可不可以做到开明公平、宽宏大量,而且承认每一个人的尊严和创造的能力,不过我要提醒,有原则和坐标,而不是要你当个费时矫枉过正的执着的人。

可能是我少年忧患的背景,可以让我在短时间内较易判断一个人才的优点和短处,从旁引导,发挥其所长。

问:当了五十多年的老板,对于管理、领导,你有很深切的体悟,也曾经以「管理的艺术」发表演说,能否分析老板与领袖的差异?

答:我不敢和那些管理学大师相比,我没有上学的机会,一辈子都努力自修,苦苦追求新知识和学问,管理有没有艺术可言?我有自己的心得和经验。

我常常问我自己,你是想当团队的老板,还是一个团队的领袖?一般而言,做老板简单得多,你的权力主要来自你地位,这可能是上天的缘分或凭着你的努力和专业的知识。做领袖就比较复杂,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号召力。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态度与能力一样重要。领袖领导众人,促动别人自觉甘心卖力;老板只懂支配众人,让别人感到渺小。

问:今天的对谈,你谈到许多从经商之道,是否呼应你在一次演讲中所说的「好谋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无为而治」,你说若能「拈出这四句话的精髓,生命是可以如此的好」。尤其,「不疾而速」这句话特别有意思,不快而快……?

答:对于我来说,一场最漂亮的仗,其实是一场事前清楚计算得失的仗。以上四句话是环环相扣、互为因果的。

「好谋而成」是凡事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分段治事」是洞悉事物的条理,按部就班的进行。「不疾而速」,你靠着老早有这个很多数据,很多困难你老早已经知道,就是你没做这个事之前,你老早想到假如碰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怎么办?由于已有充足的准备,故能胸有成竹,当机会来临时自能迅速把握,一击即中。如果你没有主意,怎么样「不疾而速」?

「无为而治」则要有好的制度、好的管治系统来管理。我们现在大概有二十五万个员工,分布在五十五个国家,而我们员工大部分在西方国家,如果你没有良好制度,你没有足够时间去管理。

兼具以上四种因素(好谋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无为而治),成功的蓝图自然展现。

问:所以你能做到「不疾而速」,其实是在风险管理、信息收集、财务准备齐备了,遇到机会,才能「一击即中」。你如何把这样的成功心法,传授给你的后代?

答:我告诉我的孙儿,做人如果可以做到「仁慈的狮子」,你就成功了!仁慈是本性,你平常仁慈,但单单仁慈,业务不能成功,你除了在合法之外,更要合理去赚钱。但如果人家不好,狮子是有能力去反抗的,我自己想做人应该是这样。very kind,非常好的一个人,但如果人家欺负到你头上,你不能畏缩,要有能力反抗。

李嘉诚给年轻人的话:让你的敌人都相信你

有人问我做人成功的要诀为何?我认为做人成功重要条件:让你的敌人都相信你。要做到这样,第一是诚信。我答应的事,明明吃亏都会做,这样一来,很多商业的事,人家说我答应的事,比签合约还有用。

曾经,我有个对手,人家问他,李嘉诚可靠吗?他说:他讲过的话,就算对自己不利,他还是按诺言照做,这点是他的优点。答应人家的事,错的还是照做。让敌人都相信你,你就成功了。

举个例子,有次,我们和一家拥有大幅土地的公司将进行合作,他们公司有个董事跟其它的同业是好朋友,有利益的关系,就说为什么要跟长江集团合作,不考虑其它的公司?他们主席(指董事长)说,跟李嘉诚合作,合约签好以后你就高枕无忧,麻烦就没有,跟其它的人,合约签好后,麻烦才开始。

这是家大公司,公司全部的人包含高级主管都知道,结果没有人敢讲话,所以一次会议就通过。这个案子,长江集团赚了很多钱,对方也赚了很多钱,是双赢。

敌人相信你不单只是诚信,敌人相信你是因为相信你不会伤害他。例如我是他的竞争者,但他相信我不会伤害他,不会用不恰当的手段来得到任何东西,或是伤害任何一个人。除了诚信,第二是自强不息,第三是真的要追求知识、准确的讯息。

from 商业周刊第 1047 期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