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壶斋·
记得以前看过这部1937年拍摄的以赛珍珠的同名作品为基础的电影,但是借来一看,却发现很多情节并不记得,所以象看一部新电影一样一口气看完了。
赛珍珠的这本小说我有,但是没有看。看这部电影以前,本来以为那个时候拍的一部美国人演中国人的老电影,一定很古板,很平淡,很stereotype,没想到看了才知道,这部电影可以称得上是史诗般的:时间跨度长,人物众多,颇有几个在外景地拍摄的宏观镜头,很具有感染力。据说拍这部片子的时候,有人问制片人欧文-塔尔伯格:谁会看一部讲中国农民的电影?结果是千百万的美国观众看了这部电影。
电影的大部分情节都取自赛珍珠的书:从主角王伦娶妻开始讲述他如何依靠土地养家糊口,如何逃荒,如何发财。只是电影的结局,跟我看到的有关赛珍珠小说的情节介绍不同。我看电影的时候,翻阅小说,没有找到相关情节。这就是王伦听从儿子建议带领村民战胜蝗灾的情节。赛珍珠的书里,王伦发财之后,迷恋戏子小老婆,儿子不听话,不愿意务农,以后必然是家道中落的下场。赛珍珠这样写,大概是为了告诫人们不要在财富的诱惑下堕落。电影的结局则是给人希望的:王伦发现一个儿子跟自己的小老婆不明不白,将儿子打了一顿逐出家门。此时王伦的叔叔来报告说蝗灾将至。一年的收成将付诸东流。这时候王伦的另一个儿子说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手段战胜蝗灾。于是王伦带领村民大战蝗虫,终于取得胜利。被他赶走的儿子也参加了抗蝗战斗,从而象征父子和解。王伦也从蝗灾中认识到自己富裕之后贪图安逸迷恋女色的过错,决定卖掉他用意外之财买来的富家豪宅,回到一个勤劳的农民的生活方式。电影结尾,儿子娶亲,老婆善终。
虽然这部影片里的主角都是洋人,他们对表演非常投入。我看的时候感觉不到文化的隔阂。看来老外演老中一样不差。电影里有几处镜头的处理非常感人。旱灾的时候,王伦全家没饭吃。王伦不得已要杀耕牛,却又不忍下手,说He is my friend。王妻走进牛棚,拿起杀牛刀。镜头给牛脸部以特写。那牛的表演也恰到好处,抬起眼来,仿佛知道自己的命运。这个情节有催人泪下的功力。
电影在表现1911年革命中城里的骚乱时,动用了大量群众演员表现乱民打砸抢,场面甚为壮观。王妻被挤倒,镜头采取她的视角,只见众人的脚纷纷踩下,令观者胆战心惊。抗蝗一场戏,不知道用了什么特技表现蝗虫从远处山头蜂拥而至,逼近后如暴雨降落,非常真实。
虽然小说是赛珍珠写的,是英文的,但是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脑子里却想到了浩然的《艳阳天》。如此的观众反应,也说明电影在塑造中国农民上是成功的。
□ 寄自美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