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0日星期二

77级趣事

 ·萧 丛·

1977年12月,全国570万来自各行各业的考生从四面八方涌向各个考场,接受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校入学考试,这是中国现代史上竞争最激烈的十年一届的高校入学考试。1978年3月,20多万幸运者手执录取通知书进入大专院校,史称77级学生。

77级的第一大特点是年龄参差不齐。我们一个大专业90人中,大的将近40,小的刚满17岁,整整两代人。班上有一位姓王的女生,35岁,被我们尊为“老大姐”。她的孩子已上高小,作文写得好。我们进校不久,“老大姐”把儿子的作文给我们看,题目是“我上学,妈妈也上学”。大意是写恢复高考使妈妈重新获得了上学的机会,两代人同在学校刻苦发奋。以小孩的口气写的,很感人。

我们小组有一位姓杜的同学,来自工厂,只上过高小,自修了初、高中课程,学习成绩不错,特别是一手钳工活十分了得。我们专业到校办工厂实习,杜锉出的零件人见人夸,带我们实习的所有师傅都公认杜的钳工水平远高于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位。

我的同桌姓蒋,从省师大附中跳级考进来,17岁,戴一副深度近视镜,数学特别利害。每逢数学考试,不到一半时间他就作完交卷了。但快中易出错,不时丢点小分,成绩下来,有时还比我少一两分,就颇有些忿忿然。说真的,蒋若上数学系,没准就是陈景润第二,学工科是委屈了他,一张工程图画出来,擦得又黑又脏,线条粗细不匀,从来得不着高分。这几年计算机制图了,愿他能感觉好些。

77级的另一大特点是学习刻苦。数年蹉跎,学习机会来之不易,自当珍惜。那时的学生,每天基本上是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教室晚上10点熄灯后,大家还夹着书包,像一群飞蛾,奔向光明,走廊、厕所都不介意。

学校办公大楼晚上熄灯较晚,楼顶有一间大课教室,我们基本上每晚都上那里去自习。记得有一位女生,每天总是很早到达,且总是坐在教室右前方。该MM有一习惯,坐定之后便脱去鞋袜,将一只脚搭在凳上,边抠脚丫边读圣贤,天天如此,大概非此不能进入知识胜境。我等对此自愧弗如,然敬而远之。这样大教室里就形成一幅趣图:似乎众人对此MM形成一个扇型包围圈,包围圈迅速缩小,最终融合。毕竟晚上10点以后找个座位自习不容易,谁还顾得上脚丫臭不臭,再说了,也不一定就臭啊,谁闻见了?你闻见了?

我自认为自己比别人还更刻苦一些,人苯,没办法。每逢大考,4周不洗衣服。不是不换,身后就坐着两位MM,不得不换啊,换而不洗而已也。我本酷爱文学,尤喜小说,但深知很多本来可以成就大事业的人都因读小说误了事,因此大学四年几乎不敢摸小说。要知道那几年发表的“伤痕文学”作品对于有文革经历的我们是很有诱惑力的。当然我也会不时犒劳自己一下,一般是在大考结束第二天。要么借一本长篇一口气读完,上厕所都小跑着去小跑着回。要么上街看一整天“馊电影”,也就是老电影,反正这些老电影对我来说几乎都是新电影。那时市区有一家电影院专放老电影,我最多的一天连看五场,从早上到深夜,真叫过瘾。

77级还有一个特点是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高的会话流利,低的26不全,我当属中等。文革中在中学学的是“Hammer”、“Sickle”、“Machinegun”之类的词,不太对路,还得从头再来。还真别说,就“Sickle”这词,我来英国后问过不少英国人,大部分答不上来。我们那时胆子也大,刚会说英语三句半(How are you?Where do you come from?I am Chinese,Bye)就敢上前和老外练两句。

记得有一天校园里传开惊人消息:美国大学生男子篮球队两天后要来我校访问,并将与我校男篮进行友谊比赛。当时刚从电视上看过美国职业男篮选手为访美的邓小平所作的高超表演,而且知道美国职业男篮选手大部分来自大学生,多半是黑人,所以大家心里是相当期待。学校对这场比赛也非常重视,专门组织人在教学楼环绕的教学区广场上划线布置新球场,并特意从学生宿舍区灯光球场运来当时最好的一副篮球架。学校男篮停课集训,肯定还加餐吃了不少肉。要知道那年月国家还困难,我们每周吃一次肉还要由生活委员发票的呵。

比赛当天,球场周围坐满了人,我们挤在教室窗台上,直为校男篮担心:可别输得太惨。盼望已久、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到了,美国大学生们如约而来。但我们发现他们个头不高,穿着随便,也不怎么黑。球赛开始几分钟,我们便意识到这哪是什么美国大学生男子篮球队,冒牌货!根本不是我校男篮的对手。上场的5个人中,至少有两人非但不会打篮球,估计连篮球比赛都没怎么看过。其中一个在中场接到同伴传来的球,紧紧抱在怀里,东张西望,不知该向那边进攻。另一哥们更绝,一个标准的“挤奶式”(很多女生习惯用两手将篮球从胸前推出投篮,我们戏称该动作为“挤奶式”)将篮球从篮板上方投到篮板后面去了。实在忍不住了,全场爆发了善意的哄堂大笑。至此,裁判宣布上半场比赛结束。为了不使对方感觉太尴尬,下半场比赛照常进行,只是将双方队员混和再分成两拨,打着玩罢了。事后打听到了这场比赛的来龙去脉:本校几名英语不怎么样的77级大学生(估计其中有校男篮队员)在街上碰到几位来旅游的美国大学生,一阵比比划划、鸡同鸭讲之后,美国人终于明白了中国大学生邀请他们两天后去学校玩篮球,欣然应允并如期践约,遂有此趣事。

77级的大学生活,虽然清苦,却也不乏趣事。就是在爱情方面,也演绎得轰轰烈列,刻骨铭心。只是在我们工科院校,有很多很“牛”的“粪”,却没有很多很“鲜”的“花”。在这方面,我们不得不把眼光战略性地投向了医学院,那边可是“花”多“粪”少哦。在我们小组10个男生里(不才当时屈居组长之职),最后有4位与女医生共结连理。

得,天不早了,以后再写吧。

本文权当抛砖引玉,诸位有什么趣事也说来听听?

没有评论: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