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是加拿大吸收新移民最多的城市。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每年登陆加拿大的新移民有百分之七、八十都落脚在了多伦多。按照加拿大每年接收24万新移民计算,那么每年来到多伦多谋生活的新移民就差不多有20万了。移民为多伦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单从多伦多近年来城市北扩的速度和规模来看,就可以知道移民为这个城市的发展贡献巨大。最近十年来,每年从大陆来的华人新移民都有2、3万之多,现今大多伦多地区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移民国家中华人最为集中的地方,有 60多万华人居住在这里。最为显著的变化是多伦多中区、东区的唐人街已成昨日黄花,大批的具有现代建筑风貌的华人商业中心在传统的多伦多中心区以外的士嘉堡、密西沙加、万锦、烈治文山、北约克等地蓬勃兴起,并且逐年向北部扩展,在这些区域中文招牌随处可见,操普通话的华人面孔越来越多。一般的情况是,新移民经过了三年五载的苦熬,都能安居乐业。上学进修的文凭拿到了手,搞技术的做回了本行,做生意的有了回报。很多人买了房子换了车。想想当初,新移民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吃了多少苦可能很少有人一时能完全想起来,但至少有三座大山让新移民吃了不少苦头。这三座大山至今还没被推翻,一拨拨的新移民还在吃着它的苦头。。。。。。
(一)考车难
多伦多地旷人稀,交通主要靠私家车。TTC系统虽然发达,但线路只经过市区的主要道路。等公车不仅时间长,而且很多地方也去不了,特别是新移民打工的工业区,就没有公车线路。很多新移民落脚后,都要先解决车的问题。买一辆二手车,便宜的也就千八百元,开个三五年,生活稳定了再换个好车。有了车找工、生活都方便了。最近几年来的新移民,不少人在国内都开过车,出来时带个几千上万美元也是平常之事。登陆后买个二手车不成问题。想法虽好,然而在多伦多拿个开车驾照却不是一件容易事。
安省考车实行二级路试制度。笔试合格后可拿一个G1驾照,然后找师傅学车,一年后才有资格考路试。第一级路试考G2,考过去后五年内必须再考过第二级路试,然后才能拿到G驾照。有了G2驾照虽然可单独开车,但有限制条件如饮酒的酒精含量和载人数量等,G2不能算是完全驾照,在租车、保险、找工方面都有不便之处。如G2驾照在五年内不能换成G驾照,也就是说G2驾照者在五年内考不过第二级路试,一切还得从头再重新开始,考笔试,然后G2,再考G。多伦多 400多万人口,只有三个考点。预约考期采用电话和上网方式,考期被众多考生挤暴,约到半年后是常有的事,应运而生了很多代排快期的生意人,经常有考生驾照号码被盗用来预占考期位子的事情发生,如预占的考期未被取消,驾照持有人就要被罚,而驾照持有人却被蒙在鼓里,只有到了换驾照的时候才知道还有一笔罚金被挂在安省交通部帐上。考路试一、二次就考过去的足够幸运,考个三、五次才过去的属于平常,十次八次过不去的也大有人在。平均而言,算上师傅陪练费、路试费、租车费,G驾照拿下来,少说也要七、八百加元花费。时间至少也得耗上半年。
裴先生登陆前在北京中关村一家高科技公司做市场,属于率先有车族,驾龄已有12年。落脚多伦多一周不到就买了车,裴先生打算用国内的驾照先开着,按照安省交通法规,国内带来的驾照有60天的合法使用期,裴先生原以为60天考个安省驾照对他来说不会没有把握。裴先生从来不做无准备的事,第一次路试前做足了功课。路试定在机场考场,考场是圈起来的模拟环境,考过的朋友都说这个考场比较容易,裴先生先请教了考过的朋友,又根据朋友的言传在师傅给的考场线路图上做了各种标记,然后将考场线路图背了十多遍,结果驾车开上了考场后不到3份钟就被考官给废了。接着二考、三考,尽管开得一手好车,等到国内的驾照过了期,G2牌也没考过。买的车只好趴在马路道牙边上,有车不能开。好在裴先生有韧劲,一鼓作气考了8场总算拿到了G2,此时,考车的钱早已超过了买车的钱。赵先生是台湾人,做布料生意,年纪轻,爱好旅游,曾开车跑遍了全台湾,车技娴熟,驾驶记录良好,听他说,这些年来已经跑坏了二辆车。移民多伦多后,事业还没开始就先载在了考车上,赵先生在多伦多的维多利亚公园考场接连考了10场连个G2还没有考过去,以至于考车成了他的心病,无心干别的事,据他讲自从考了五次还没过,以后每到考场他就发神经质,最终考了12场还没有考过去,一气之下,打道回了台湾。多伦多的维多利亚公园考场路况复杂,很多新移民都载在了那个考场。最近几年,新移民考车都兴奔边远的小镇考场,来回要一天时间。有的还跑到300公里开外的考场,住在酒店三天,为的是一次通过,这样总的花费还是节省。
二级路试的制度,不仅很少有其它国家实行,就是在加拿大,绝大多数省份也不实行。二级路试为安省库房敛了很多财,单是多伦多新移民花在考车上的钱,估计每年至少会有几千万。这个制度是否有效地遏制了交通事故,仅凭交通部一家之谈还不够,应该让独立调查机构去做科学测评。这个制度让新移民雪上加霜。据在多伦多教了20多年车的于师傅讲,找他学车的新移民大部分都有开车的经验,处理路况和技术没有问题,只是缺的对当地交通规则的熟悉。于师傅认为一级路试就足够了,二级路试没有必要。于师傅建议,驾车安全是最重要的,新移民不管有多少年驾车经验,不要为了省钱,找驾校师傅教教还是非常需要的。于师傅提醒新移民,考车千万不能急躁,情绪不好时不要考,心态很重要。二级路试制度在安省已实行多年,让政府取消一个现行的制度很难,但笔者认为安省交通部可对现行制度做些修正,来更有效地帮助新移民,比如尽快推动承认原有的海外驾照的协议进程,实际上安省已从过去只承认美国和日本的驾照,扩大到现在的包括韩国在内的9个国家。对新移民来源大国中国驾照的承认也应尽快解决。在承认新移民原有的海外驾照之前,可先行将新移民海外驾照的合法使用期限延长至半年或更长时间。另外对没有被扣分、没有吃过罚单、驾驶记录良好的G2驾照,在到期前可以自动换成G驾照,没有必要再考第二级路试。安省交通部对解决考期拥挤的现状,已经提出了允许私营机构经营安省驾照的路试的改革方案,并且这个方案已获通过。但至今并没有任何私营机构介入。
( 二 ) 找工难
多伦多集中了加拿大主要的工商、金融产业和大学研究机构,北边的万锦、烈治文山,西边的密西沙加等地区又是加拿大著名的高技术产业区。近些年来,加拿大经济一直在稳定成长,失业率也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根据今年五月份的最新统计,全国失业率维持在 6.1% 。自 2002 年以来,加国的失业率一直在下降, 2007 年的失业率曾达到 33 年以来的最低点,仅为 5.9%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做为新移民主体的技术移民来讲,应该说,在多伦多找一份适合自己专长的工作不应该很难。然而现实是,大批的具有专业特长的技术移民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其中很多技术移民转向去做了体力工;也有相当数量的新移民选择重新读书,硕士、博士回头读社区学院,甚至去读成人高中的并非新闻,为的就是拿一张加拿大文凭;还有的登陆多伦多一、二年后仍然没有选择好去向,或在家待业或去社区中心学英语。找工难已经成为了新移民登陆后最为苦恼的经历。究其找工难的原由,有这么几个方面:
(1) 内部介绍。多伦多的大小公司都有一个很流行的招工做法,人事部先在公司内部公布用人信息,公司内部的员工可以向公司推荐人选,再进行面试等招工程序。如果你有个朋友恰好在这个公司工作,你就很幸运了,当然对绝大多数新移民来说,还不会那么幸运。内部介绍的招工比例有多大,说法不一,据某职介公司说,大约占到公司招工总数的 60% ,按照这个说法,也就是说,一个公司如果招 20 人,只剩下 8 人由人事部根据外来的简历进行筛选,其余 12 人已经由内部推荐解决了。内部介绍还有一种做法,同行业的关系公司互相推荐人选。对于来到一个陌生环境的新移民来说,由于人脉不多,面对这种招工方式无疑会失去很多机会。
(2) 加拿大经验。很多找过工的新移民都有过这个经历,面试时或填表时都被问及是否有加拿大工作经验,甚至不需要特别技术的职位,雇主也要求被雇用的人要有加拿大经验。雇主看重加拿大经验当然有他们的道理,但是新移民找的是第一份工作,得不到这份工作,如何会有加拿大经验。如果每个雇主都这么要求,新移民就将永远得不到第一份工作。
(3) 海外学历和资历的认证。尽管新移民有很好的专业技能和教育背景,加拿大的劳务市场并不承认海外的学历和资历。对于具有医生、牙医、律师、教师、工程师、会计师等海外从业经历的新移民,在这种排外性的劳务市场面前,从一开始就失去了竞争的机会。他们要么转行去打体力工,要么去寻求海外学历的重新认证然后再去读书,毕业后才有资格再回到劳务市场找专业工作。对于年龄偏大英语困难较大的新移民来说,这种学历的重新获得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壁垒。这类移民尽管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专业经历,在加拿大却没有用武之地。根据对近年来入境的中国移民的抽样调查发现,移民后的工作与在中国的教育和专业工作有关的仅仅为 15% 。
(4) 语言困难。英语交流的困难是新移民普遍遇到的困难。对一些英语能力要求较高的政府公众服务部门、咨讯机构,工商业的管理和市场部门,银行客户服务,学校教师等职位,由于英语交流的困难特别是口语和听力的困难,使很多合乎资历者在第一轮面试时就失去了机会。即使是做餐馆体力工,英语好的能谋到在前台招呼客人的位置,英语不好只能在后厨洗碗。
以上这些困难造成了大批的新移民登陆后找不到适合自己专长的工作。 张先生移民加拿大之前在一家省重点医院当内科主治医生十多年,教授职称,随移民主要申请人的太太到多伦多,至今已有三年了,断断续续打过一些工如餐馆送外卖,点心厂填料工,药厂仓库码放纸箱,都没有干长,一次自己辞工,二次被解雇,据 张 先生讲自己体力跟不上,干活慢,英语又听不懂,经常被管工训斥。张 先生说他在国内有时候一天做四台手术,而现在大部分时间呆在家里无事可做。 张先生喜欢经常去看家庭医生,虽然每次十几分钟就被打发出来。根据考察他得出结论,如果他来干这行,决不会比多伦多大多数的家庭医生差。虽然 张先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有困难,但是专业范围内的英语读写却没有困难。安省医学会主席不久前表示,安省目前大约 87 万人没有家庭医生,如果安省医生在 65 岁退休,将造成安省近 100 万人没有家庭医生。一方面安省家庭医生缺口较大,另一方面富有经验的海外医生却荒废专长。像 张先生这样的情况,在华人社区还会有。多伦多有 60 多万华人,很多华人看医生为了交流的方便都喜欢找华人医生,如果政府能有可行的政策,使 张先生这样的专业人员回到本行,华人社区 和张先生本人都会获益。由于华人移民的大量增加,华人社区出现了大量的小生意,自身创业或聘请员工,虽然减轻了多伦多劳务市场的一些压力,但是由于生意规模小、市场狭窄,生意举步维艰,收入也远低于加拿大的平均水平。
面对找工难的现实,除新移民要调整心态采取适合自身实际的积极行动之外,加拿大政府应针对新移民的就业难等问题尽快寻找出综合解决办法。联邦移民部长 Diane Finley 曾表示“太多受过专业培训的新移民找不到工作,这对于他们和国家来说是一个可怕的浪费。我们承诺要对此有所作为。”联邦公民及移民部在 2007 年发起成立了“第一阶段外国学历转介办公室 (FCRO) ”,联邦政府拨款 3220 万用于 FCRO 的前五年的运营。加拿大人力资源及社会发展部在全国设置了 300 多个服务点,提供面对面、电话及网上服务,帮助新移民了解职业要求,提供详细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推荐求职者前往相应的管制机构,提高雇主对雇佣海外资历的专业人员益处的认识。联邦劳工部也拨款设立“加拿大技术移民就业协助项目”在境外为前往加拿大的移民提供就业辅导。安省的 124 法案 ( 公平进入受规管行业法案 ) 于 2006 年底获得通过正式成为法律。 124 法案让安省的律师、教师、医生、护士等 34 个行业管制机构保证其认证过程公平、清晰、公正,使得更多的具有海外资职的专业人士能够尽早回到专业领域工作。联邦政府和省政府也加大了对社区机构的拨款,加强为新移民提供的求职培训、语言培训等服务项目。新移民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对于找工、尽快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将会有很多帮助。华人社区做为加拿大最大的移民群体应该获得政府更多的关注,特别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在财力和语言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本报同事曾采访过一位从事社区服务工作的资深人士,据这位人士介绍,安省每年分配 3 亿元新移民拨款时,竟然没有一分钱落到大多地区 20 万讲国语的移民身上。他认为获得政府经费支持的资深华人社区,对大陆移民的服务很不够,这些资深华人社区提供的服务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快速增长的大陆新移民的需要。他建议政府应该区分不同社区服务机构的功能,大力支持服务于大陆移民的新社区。笔者认为,政府应设立专项拨款和相应的制约规则,用于新移民就业的技能和专业培训,以及支持移民创立的企业雇佣新移民。华人社区有众多的培训学校和移民自创的生意,如果能获得政府资源支持,将更有效地解决新移民的就业难。
( 三 ) 租房难
新移民落地后找个舒适满意的住处,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安顿下来,这是第一步。住处有了,接下来就能办理 SIN 卡 ( 俗称打工卡 ) 、银行卡、图书馆借书卡、小孩入托、上学、牛奶金、买保险,办这些事那一样都离不开被要求提供住址。多伦多是新移民落脚的首选地,加之多伦多本地人口流动性非常大,每年都有大批的求租者在四处找房子。多伦多主要有两类房屋出租,公寓大厦和私人住宅。公寓大厦又分为 Condo 和 Apartment 。 Condo 整栋大厦的住宅单位都是私人购买的,不少
的业主将自己的单位用于出租。 Condo 的管理和内外部设施都比较完善,租房直
接和业主商谈,也有业主委托经纪人代理。而 Apartment 整栋大厦都是出租的,
由业主委托物业公司管理。这类大厦在多伦多的西区和中区,以及士嘉堡地区有很多,招租的广告牌竖立在顶层或路边,在路边路过一眼就可看到,大多数广告牌上面只写有电话号码。私人住宅出租的类型较多,一般都是独立卧室和卫生间,而厨房则与房东共享。最近七、八年来,很多以前的华人新移民生活安定了,买了房,将房子地下室重新装修,分成独立的小房间出租,也有的将自己的房子上下层分割成若干个房间,整栋出租给临时落脚的新移民,被俗称为移民接待站。新移民选择最多的是租 Apartment ,大约有超过百分之七、八十的新移民住在 Apartment 。选择租私人住宅的为其次。
Apartment 成为大多数华人新移民租房首选的原因,一是这类大厦都临近交通要道
和商业中心,出门方便;二是租金便宜;三是在国内住习惯了楼房。市中心央街以西靠近湖滨一带,国会街,士嘉堡沃顿、芬治、麦考文沿线的 Apartment
都住有大批的华人新移民。然而租这类房子,烦恼的事有三件,一是排队等候空房,二是等到了空房办手续时,首先要提供工作证明和银行存款证明,还有 SIN 卡和驾照,租期至少也要一年,三是住下来以后烦心事不断。陕西来的 魏 先生夫妻在 2005 年登陆多伦多,动身之前在网上查了一处出租的 Apartment ,地点在市中心,靠近超市、公车和地铁线路,房型从三室到一室都有,看来都很满意,打定了主意落脚后就住在这。下了飞机, 魏先生夫妻拖着箱子就直奔这栋楼,兴冲冲到了租房办公室门前,没有料到的是,租房办公室只有周三、周四两天下午办理租房,其余时间办理其它业务。 魏先生夫妻英语都不流利,与房管员协商无果,只好先找一家 Hotel 住下。 魏先生夫妻是周五来的,总算等到了周三,下午一点赶到租房办公室,前面已排了十多个人,只有一个房管员在接待,先回答问题再出去看房子再回来办手续,每一位至少都要占用半个小时。到了下班前总算捱到了房管员桌前,房管员只讲了一句话就让 魏 先生凉了心, 魏先生要的一室一厅半个月后才会有空房,即使现在有, 魏 先生也租不到,因为他没有工作证明。 魏 先生夫妻只好从 Hotel 搬出来,找了个移民接待站住下,这个移民接待站在地下室,地毯散发着霉气,五家人挤在窄小的空间里, 魏 先生只好骑驴找驴,在周围又跑了几栋 Apartment ,情况大同小异。 魏 先生只好静下心来等那个一室一厅的空房。 魏先生找了移民接待站附近的一家华人杂货店,帮店主进了几次货,得到了一份工作证明。半个月后, 魏 先生夫妻终于住进了登陆前就属意的这栋 Apartment 。住处解决了,然而每个月 850 加元租金的房子却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好。厨房到处是蟑螂,房间隔音差,夏天没冷气,室内设施年久失修,不能使用时找管理公司维修,旷日持久也不会有结果。走廊里时常会遇到醉鬼,有一次, 魏 先生的房门无缘无故地被人用榔头砸的到处是坑。让 魏先生最不能忍受的是房间内的火警预报器,大楼内不仅每层走廊有,而且警报器还被安装在每一个住户的室内。几乎每周警报器都要发出刺耳的嚣叫声,有时一天里要响三、四次, 魏 先生打夜班工,被警报器折磨得清晨回到家就怕警报器响,常常失眠。有一次警报器连续地嚣叫了三次, 魏先生被折磨得要发疯了,他将房间内的警报器接线断开,很快即被发现,次日就接到了管理公司的书面通知,要么交罚金要么去做牢。让 魏先生不明白的是,既然走廊的警报器声音已经让每个住户感到刺耳,为什么每个住户室内还要安装这种高分贝的警报器,整栋大楼住有几百个家庭,任何一个家庭厨房稍有烟雾,警报器就会尖叫不停。这些烦恼让 魏 先生夫妻等不得明天就想搬出去,但是他们与房管员签的一年租房合约却让他们动弹不得。
近年来有很多华人业主将自己的房子部分或全部出租,缓解了多伦多租房市场的压力,华人新移民寻租方便了很多,业主也有租金可赚,可谓各得其利。然而出现的业主和租客的纠纷,改变物业结构,分割房间过小,小区的环境影响,噪音、垃圾、安全、车辆乱停放等问题已经引起社区和政府的关注。今年初,多伦多英文媒体的头条新闻披露了士嘉堡某华人业主将房屋改成 18 个睡房和 8 个浴室分租给新移民的消息。多伦多市议员及市牌照和标准委员会主席莫斯高 (Howard Moscoe) 建议对分租屋实行牌照管制。莫斯高表示,分租屋的业主必须领取牌照,这样使市政府能够控制出租房屋的间隔数量、人均面积,并对泊车标准做出规定。莫斯高在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显然忽视了华人业主将自己的物业出租对新移民安顿有利的一面。解决新移民租房问题,政府应该有计可施。比如,类似政府提供给耆老福利房的做法,新建一批供新移民居住的廉价租金的大厦,由人力资源部管理。这对于安置新移民尽快融入新的生活环境以及吸引更多的移民无疑会有帮助。接收移民是加拿大的基本国策。新移民落地后无收入,几年内仍将是低收入弱势群体,这个实际情况需要政府和社区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Snow Wolf 2008-12-4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viewthread.php?tid=72901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