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 12 月 24 日
最
新一期《外交》杂志刊登了两篇关于全球金融危机的文章,标题令人不安:一篇标题是《西方的衰落》,另一篇则是《中国模式的崛起》。
这两篇文章包含了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面临的一个严肃却又很少谈及的战略问题。金融市场的崩溃并不只是损害到了美国经济,它还让美国经济模式因此蒙羞,从而可能削弱华盛顿在全球实施影响的能力。
曾出任过美国副财长、现为Evercore Partners董事长的罗吉•阿尔特曼(Roger Altman)在第一篇文章中写道,“盎格鲁萨克逊品牌的市场资本主义”被乌云笼罩,美国金融体系被视为已经失败,这对美国的道德权威可不是好事。
Associated Press
美国财长鲍尔森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
相反地,中国却在诸多方面得到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好处。实际上,由于中国金融体系受目前肆虐西方的债务问题冲击小得多,中国在实体经济上遭受的损害较小。
当然,由于对中国生产商品的消费者需求下滑,中国短期肯定会经历冲击。不过鉴于中国经济整体受损程度不大,中国的相对实力将获得壮大。拿中国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来说,中国现在可以动用储备,在西方经济疲软无能为力之际进行战略投资。中国还更有能力向陷入困境的其他国家伸以援手,从而赢得伙伴关系;还可以继续在全球范围直接投资大宗商品和自然资源。
在获得实际利益的同时,中国也开始扩大其政治影响力。由于发展中国家都目睹了西方金融市场的混乱动荡,他们很可能会认为中国那种中央控制的资本主义模式比美国的自由资本主义模式更有吸引力。目前的危险是,发展中国家开始向中国寻求经济发展经验,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从西方取经。
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和国际关系教授哈罗得•詹姆斯(Harold James)在《中国模式的崛起》一文中说,总而言之,我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将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奥巴马新政府将于下个月就职,届时这些战略风险将直接摆在他们的面前。有许多途径可以减少美国利益遭受损失,但这些途径都需要避免美国就此转为内向──而且具讽刺意义的是,在与中国竞争全球影响力的同时,美国还需要和中国更为紧密地进行合作。
美国所遭受最严重的损失可能是无形的──美国经济模式蒙受的羞辱。从里根总统开始推广美国为“山巅闪光之城”开始,经历了柏林墙的倒塌和共产主义的垮台,再到美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拉美债务危机中出手相助,以及近年来的股市热潮,美国一直在引领全球走向自由市场、开放贸易和政府较少干预经济的发展道路。
美国经济模式的推广也扩大了美国在中欧和东亚等地的影响力,这包括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此外,这还推动了商品和资本自由流动,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实利。
目前美国面临的危险是,发展中国家可能会转而遵循中国的政府掌控模式以及有管理的重商主义。尽管这一模式在中国行之有效,但也带来了全球贸易和外汇失衡问题,使得问题更加严重。
而且,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可能会试图效仿中国政府操纵贸易法规和外汇汇率的手段以保护自身市场,这可能会延长目前全球经济下滑的局面,推迟美国经济的复苏时间。
当然,面对这些风险,奥巴马政府有着一定优势。奥巴马政府应会发现自己比西欧领导人更容易施行持续性的经济刺激政策,因为西欧还面临着欧洲大陆政治制度不统一的障碍。单是作为新总统上任这一条,就是一个重建美国影响力的机会。
不过,单是这样还不能消除上述战略风险。如果美国衰落,中国就是最主要的潜在受益者。正是因为这一点,要限制经济危机的冲击,可能需要说服中国,令其相信,与借助西方的短期困境获利相比,全球经济普遍复苏会给中国带来更多的益处。
詹姆斯指出,这可能意味着美国应当努力更为直接地促使中国加入长期为西方所主宰的国际经济体系。举例说,如果七大工业国(G7)能够纳入中国,该组织讨论全球经济危机的意义就会大得多。
还可以促使中国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此利用中国的外汇盈余加快全球经济复苏。这样做将给所有人带来益处,而不只是有利于中国人。
不过,奥巴马政府最大的挑战将是抵制美国人在时下要求将重心转向本土的自然诉求,避免美国变得更倾向于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那样可能只会使全球问题的后果更严重,并把更多空间留给中国。
Gerald F. Seib
(编者按:本文作者Gerald F. Seib是《华尔街日报》助理总编兼华盛顿分社执行编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