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8日星期一

大陆民众的“中华民国想象”

● 叶鹏飞

  随着两岸周末包机直航开放,大陆观光团从7月18日也开始乘坐包机赴台湾旅游,两岸民间人员交流进入了另一个新阶段。可以预见,双方民众将通过实际的接触,证实或打破彼此对对方的偏见、成见或美好想象,同时也可能因为误解而在接触过程中产生出新的偏见与成见。

  陆客赴台象征了两岸关系的改善,但也掩饰不了双方政治上仍然无法化解的基本矛盾。这不由得让人想起1980年代台湾相声表演的一个段子,说的是国军老兵回乡探亲,“父亲从来没有出国,第一次出国,就是回国!”

  据台湾方面的消息,大陆赴台旅游的民众对于有中华民国历史符号的景点最有兴趣,其中包括纪念蒋介石的中正纪念堂、纪念孙中山的国父纪念馆,还有桃园县蒋氏父子的慈湖陵寝等。此外,中华民国政治符号的总统府、文化符号的故宫博物院等也都是大陆旅客必游之地。

  两岸关系的改善,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北京对台政策的改弦更张,逐步放弃传统的国共斗争党派立场,向民族认同的格局演变。在具体政策上,除了不再强调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模糊主权争议外,对于国民党与国民政府的历史也采取更加客观的处理。

  早在2005年7月,大陆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68周年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的“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 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出现了“国共合作共赴国难”的展览主题。这是配合当时国民党主席连战首次登陆,因而修正了中共传统上否定国民党的抗日角色,开始肯定国民政府没有对日本妥协,以及国军在正面战场上的贡献。

  新华网在该年做的网上调查也发现大陆民众早在官方立场改变前,已经发生认知上的转移。在回答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时,认为“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日,与侵略者进行了坚苦卓绝的斗争”的网民占48.46%;认为“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结成了反战联盟”占40.89%;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八年抗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只有10.65%。

  国民党在大陆民众中的形象变好,除了官方为了统战需要而调整宣传口径外,也与互联网平台资讯流通便利,难以全面封锁,以及大陆民众对于现实政治与社会现象不满,转而对台湾民主开放环境产生心理投射脱离不了关系。

  网名“孙不二”的大陆网民在2004年建立“中国泛蓝联盟”,号称信仰三民主义,秉承孙中山与同盟会先烈的奋斗精神,不但主动成为中国国民党的精神党员,更利用法律途径在大陆进行维权行动。

  今年3月国民党通过民主选举重新执政,更进一步刺激了大陆民众的政治想象。大陆一位博客在选举成绩揭晓后撰文赞美说:“今夜,我们都是台湾人。”

这种正面意义的想象伴随着奥运前夕大陆言论的紧缩,又开始发生另一种变化。近期以来多个受欢迎的博客被封杀,各大网站论坛的言论自我审查升级,以及多名维权人士如协助汶川大地震罹难学生家长的黄琦因“非法持有国家机密”罪被正式逮捕、湖北异见人士杜导斌(网名“黄喝楼主”)缓刑改实刑,无不在互联网界引发激烈讨论。

  上述博客在另一篇博文里,还建议去台湾观光的大陆朋友“做一件有意思的事”:去总统府前举牌示威,写上“打倒台独”、“统一祖国”。

  他说:“你想一下,中国五千年历史,你什么时候可以那么轻松的到最高权力中心去行使你的天赋人权?”

  一些网民则通过缅怀民国时代胡适等知识分子所代表的自由气息,来对比当下政府的言论环境。相信中国已经“错过胡适一百年”的知名评论员熊培云在其《思想国网站》中这样写到:“近日重读民国,无心作文……回到那个思想光荣的时代,环视目下思想、出版及社会组织等方面的不自由,回想这一百年,从中华民国到中华党国,读书人一生长叹。”

  大陆知识界的中华民国想象,还有一个生动的例子。一位大陆媒体从业员应邀带着一个来自台湾的国民党老军官去参观卢沟桥抗战纪念馆。老军官表示,他参观的目的是为了要解答自己心中一个长期的困惑:为何国军在八年抗战中牺牲300多万将士,其中有名可考的将军 200余名,最终却仍然丢掉了在大陆的统治?

  显然,光靠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并不足以维系一个政权在人民眼中的合法性,当社会普遍感觉缺乏公平正义的时刻,就是“天命在即”的时刻。

没有评论: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