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2日星期五

IBM calculates the force it takes to move atoms

IBM has figured out how much force it takes to move atoms. Next, it will try to build things with those atoms.
By Michael Kanellos
Staff Writer, CNET News.com
Published: February 21, 2008

Seventeen piconewtons: that's the force required to move a cobalt atom over a copper surface.

It takes 210 piconewtons to move a cobalt atom over a smooth platinum surface, according to a new research paper from IBM's Almaden Research Center and the University of Regensberg.

A piconewton is a trillionth of a newton. A newton is the amount of force required to accelerate a kilogram one meter per second squared. Lifting a penny weighing 3 grams takes about 30 billion piconewtons. The atoms in IBM's experiments are moved with atomic force microscopes. (Andreas Heinrich, lead scientist in the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lab at IBM Almaden and the lead author of the paper, recently let us move some atoms with a scanning tunneling/atomic force microscope in his lab.)

The breakthrough marks the first time anyone has been able to measure the force required to move individual atoms around, according to IBM, and helps the company move toward its goal of molecular computing.
Photos: Aiming for breakthroughs at IBM Almaden

For more than 40 years, semiconductor companies have boosted the performance of chips, and hence computers, by steadily shrinking the size of transistors, tiny on-off switches embedded in chips. Transistors have been shrunk so much that some transistor substructures are only a few atoms thick.

IBM, along with Intel and several research universities, is dedicating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time and energy to take the final leap to learn how to make transistors or even processors and memory devices that consist of strands of molecules or a few atoms. In turn, this could lead to databases capable of holding exabytes of data and computers that could sift through those mountains of data rapidly. (An exabyte is a quintillion bytes, or a billion gigabytes.)

"The problems we're looking at aren't computationally driven, per se, but mor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oblems," said Mark Dean, an IBM fellow and director of IBM Almaden in a recent interview. "Computation is not the hard part anymore."

Greg Wallraff and Jennifer Cha at IBM Almaden, for instance, are experimenting with ways to use designer DNA to arrange carbon nanotubes into arrays. Conceivably, this could lead to far smaller, more powerful, and cheaper chips than can be made with semiconducting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Now on News.com
Microsoft patent threat remains intact Disk encryption: Can you trust it? Nintendo aims to put 'whee!' into WiiWare Extra: Climate change and solar fluctuation

Stuart Parkin, meanwhile, is examining ways of storing data by manipula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magnetic fields of specific atoms. Parkin's work on the giant magnetoresistive effect over the last few decades led to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hard drive density.

One of the chief considerations in moving atoms on a substrate is how the atoms interact with what they sit on, according to Heinrich. Ideally, the atoms should bond lightly to the surface. That way, the probe can move them without exerting undue force, and the atoms will stick once they're placed. (The probe is controlled by a scientist with a computer and a mouse. In a few clicks, you can place and shift titanium atoms.)

The probe in the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used in this experiment is mounted on a quartz tuning fork. Changes in the vibration of the tuning fork can then be extrapolated into how much force was exerted in moving an atom.

2008年2月21日星期四

浩然辞世

享年76岁。

  浩然,当代作家,原名梁金广,笔名白雪、盘山。祖籍河北宝坻,生于唐山赵各庄煤。少时读了三年小学。1949年起从事青年团工作。1954年起任《河北日报》记者、京俄文《友好报》记者、《红旗》杂志编辑。1964年到北京市文联从事专业创作,任作协北京分会主席。

  浩然于1956年开始发表小说,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喜鹊登枝》、《苹果要熟了》、《珍珠》、《蜜月》、《杏花雨》、《老支书的传闻》,选集《彩霞集》,散文集《北京街头》。1972年出版了另一长篇《金光大道》。发表了宣扬“文革”思想的中篇《西沙儿女》和《百花川》。粉碎“四人帮” 后,版有短篇集《花朵集》、《姑娘大了要出嫁》、《高高的黄花岭》,长篇小说《山情》(又名《男婚女嫁》)、《苍生》(获1990年中国大众文学学会颁发的中国大文学特等奖,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播出),以及《浩然选集》等。他还出版了多种童文学集。浩然是生活在农民中间、为农民而写作的作家,作品充满了民间文化的土气息。

  2月28日上午十点,浩然的追悼会将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2008年2月20日星期三

2050年,美国白人将成为少数种族?

immspec.com

美国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报告指出,美国移民人口在今后几十年将迅速增长。到2050年,新移民人口将占美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同时,白人将失去主导地位,成为少数种族,比例仅占47%。

报告预测,到2050年,美国人口将从2005年的2.96亿增长到4.38亿。在新增加的约1.42亿人口中,新移民及其后代将占80%以上。届时,黑人人口比例将达13%,亚裔人口比例则增加4个百分点,达到9%。

此外,拉美裔人口增长迅速,将占全国总人口的多数。2005年拉美裔人口比例为14%,预计2050年将扩大至29%。但研究者表示,今后移民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对预测结果产生影响。

但是,毫无疑问地,皮尤的这项预测将加剧人们对移民问题的争论。

见全文: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story.cfm?storyid=2025&charid=1

2008年2月16日星期六

赴美中国留学生爱国,为何爱的是美国?

信源:和讯博客|编辑:2008-02-15| 网址:http://www.popyard.org

八阕 http://www.popyard.org
【八阕】严少雄/1978年中国开启公派留学生赴西方国家留学的大门。三十年来,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已达百万之众,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从1978年到 2005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达93.34万人,留学回国总人数为23.29万人,回国人数只占出国留学人数的两成。在回国的两成人数中,又有相当一部分人供职于在华的外国公司,还有少数领导干部的子女回国并在领导岗位上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出国留学生基本都是公派,花纳税人的钱就是为了让他们为纳税人提供更多、更好的聪明才智。为什么派往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留学生都如同孔雀东南飞,一去不复返呢?美国人用庚子赔款帮助中国建起了清华大学,如今的清华、北大都成了美国所需人才的培训中心。百万留学生,百万科技大军,插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增添腾飞的翅膀,你们为什么不回来呢?

美国等国家有富饶的生活,有造就人才的环境,这肯定是吸引中国留学生的重要因素。追求富贵是人们的共同愿望,但嫌贫爱富也不是全部留学生的品质。上北美论坛网,看到留学生的文章,留学生在美国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不经意遇到许多令他们感动的事,美国令他们成功,美国也令他们留下来。原汁原味的文章更真切,怒我原文照搬:

来美快6年了,先读书,后工作,其中也算尝遍酸甜苦辣,但我想写写让我深受感动的几件事:

1、刚来美国没多久,有一次去医院的时候,进门就看到前台摆放着一张长卡片,上面写的东西让我终生难忘,翻译出来就是:“不论你是什么种族,不论你有没有钱,也不论你是什么身份,你都有权利在这里得到治疗”。也就是,穷人,甚至非法移民来治病,医院也不会拒绝治疗。我听到非法移民有大病时去医院,一般给个假地址,出院后反正也收不到帐单,医院自然有基金来付这笔费用。

有个朋友的妻子(也是学生)做了个阑尾手术,因为前期炎症严重在医院共住了一个礼拜,朋友说他有一天在医院不小心看到帐单,8万多美金,这还不包括医生的费用,但最后他也用不着付一分钱,因为学生的医疗保险付了一小部分后,剩下的就可以申请医院的慈善基金。还有朋友的父亲从国内来探亲,作了个心脏手术,也没有花钱。读书期间不少同学或家属生小孩,因为收入在设定限之下,不但怀孕期间的检查,生产等不花钱,小孩出生后还可以领牛奶,食品等。有几次隔壁的提着牛奶到我这,说我们喝不完,拿给你们一点。

2 、有次去学校接儿子,在学校走廊上看见一则公告,内容是根据某年某法案,此辖区内所有孩子有权在这所学校受教育,不管你是这儿的居民,或者你是寄居在这儿的亲戚家,甚至你是无家可归者。也就是说,你即使住在这个地区的某个桥洞下,你的孩子仍然可以在这所学校得到免费教育。要知道,这是本地最好的学校。

3 、几年前与朋友出去玩,到了一荒凉之地,不幸车子陷入沙丘,手机无信号,无法叫拖车,正手足无措之际,一四轮驱动越野车开来,司机花了6次将我的车拖出,其间拖断他车上几根绳子。离开之际,司机告诉我们,刚跟我们错车时,就在想我的两轮驱动车会陷入沙丘,于是特意返回察看,果不其然。

4 、几年前与朋友出去钓鱼,因为我刚买的渔具包装怎么也打不开。于是问旁边欲开车离去的老美是否有剪刀,告知没有,于是只得在一旁看朋友钓鱼。10多分钟后,突然发现刚刚离去的老美开车返回,从家里特意拿来剪刀。

5 、每次看到校车将停车标志一伸出来,同向和反向车流乖乖停住,静等孩子们上车,下车,过马路。还有每次只要听到救护车的声音,所有车辆往边上靠,等待救护车过去。

6 、儿子前年上幼儿园时,调皮捣蛋让老师告了不少状.说到上课从来不能安静,中午饭不好好吃,还要去打搅别的小朋友,喝水的时候不排队.因此老师说让我到幼儿园参加会议谈谈儿子的教育.本以为是随便聊聊,没想到学校来了三个老师,还从外面请来两个儿童教育专家先在头一天去观察儿子在班上的表现,然后参加会议. 并且一起聊了一个半小时,从儿子的问题分析到家长,老师该怎么做来帮助儿子,并且还建议之后每月一次的后续会议,以评估儿子是否有改进.儿子上幼儿园不但一分钱不交还有早餐和午餐免费供应,有时组织去游乐园,动物园也不交钱(大部分地方上幼儿园不是免费,可能我当时读书的地方属于低收入区,有不少政府补贴,所以免费).为帮助儿子的成长这么兴师动众,并且让我受益非浅,也深受感动。

7 、买了东西后,如不满意,退货之方便是国内不可比的。一般3个月之内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可退货。所以我现在买东西是尽管放心大胆买,如果不满意拿来退就行了。

8 、前年在纽约某政府部门实习的时候,有一次各区县头头(相当于国内的一把手)来单位开会,中午吃饭大家都是各自去外面吃快餐,还有的就在售货机上买瓶饮料,一点小点心当午餐,然后下午大家继续开会。到现在的政府部门上班后,也是有各市长,乡镇长参加的会议,9点开会,10点多散会,各自回单位。据说没饭吃是因为没有这方面的预算。

9 、现在的单位一年掌管和下拨联邦政府来的几千万的项目资金,每年员工聚餐资金来源是靠同事们喝完可乐后回收的可乐瓶换来的钱。并且单位没有一辆公车,需要用时开自己车,然后按里程数报销。

驻美留学生的9个感动是心中的油然而生,不是美国政府刻意为他们送的温暖,诸如为他们盖一栋知识分子住宅楼,开一次关心他们的团拜会。给留学生心里烙下的9 个感动来自于整个社会体系,来自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它惠及的是包括中国留学生在内的全体国民。笔者从赴美留学生的文章中体会9个感动,但笔者和笔者所在地的许多人却感受了加拿大的感动之处。我们这里的一个老人,其儿子在加拿大留学并工作,前几年儿子将老人接到加拿大并加入了加拿大的国籍。令老人意外惊喜和感动的是,不托熟人,不拉关系,不送礼金,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加拿大当地政府依据加拿大法律为他办理了养老保险,领取了养老金。老人在他的祖国辛苦劳作了一辈子,饱受生活及精神的沧桑,晚年却在加拿大领取养老金,怎不令老人感动,怎不令老人热爱他新的国家,怎不叫老人鼓励、督促儿子为他的新国家努力工作。又怎不令老人在国内的亲朋好友、邻居们羡慕!

刘亚洲有一篇著名文章,题为《 美国真正的可怕之处在哪儿 》,文章中刘亚洲强调自己的一个观点:美国是由千千万万不爱自己祖国的人组成的国家,但他们都很爱美国。有很多领导人,一边骂美国,一边却把子女往美国送。反差巨大!那么美国可怕之处何在呢?刘亚洲归纳为三点:第一,美国的精英体制不可小觑。他的干部制度,他的竞选机制,能够确保决策者是一批精英。而我们是有思想的人不决策,决策的人没有思想。有脑子就没位子,有位子就没脑子。美国却正好相反。第二,美国的大气与宽容。美国人可以把国旗当裤衩穿在身上,美国人可以在大街上焚烧自己的国旗,作者引用一句话说:如果一个国家连自己的国旗都可以烧的话,你还有什么理由去焚烧它呢? 第三,精神和道德的伟大力量。文章用“9. 11”事件中发生的三件事来感受美国人的精神和道德力量。

第一件,世贸大楼顶部被飞机撞击之后,烈焰奔腾,形势千钧一发。楼上的人们通过EXIT向下逃生的时候,并不特别慌乱。人往下走,消防队员往上冲。互相让道,并不冲突。有妇女、小孩、盲人到时,人们都自动地让出一条道来,让他们先走甚至还给一条宠物小狗让道。刘亚洲感慨:一个民族的精神不强悍到一定的程度,断然做不出这种举动。面对死亡,冷静如斯,恐怕不是圣人也接近圣人了吧。

第二件事,“9. 11”的第二天,世界就知道这是阿拉伯恐怖分子所为。很多阿拉伯商店、餐馆被愤怒的美国人砸了。一些阿拉伯商人也受到袭击。这个时刻,有相当一批美国人自发地组织起来,到阿拉伯人的商店、饭馆为他们站岗。到阿拉伯人居住区巡逻,阻止悲剧的进一步发生。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啊。

第三件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坠毁的那架767客机,本来是要撞向白宫的。后来机上乘客与恐怖分子搏斗,才使飞机坠毁。因为当时他们已经知道世贸大楼、五角大楼被撞的消息,他们决定,不能无所作为,要和恐怖分子进行殊死斗争。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做了一件事:决定投票通过,是不是要和恐怖分子作斗争。在这么一个生死悠关的时刻,我都不把我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后来全体同意,才去与劫机者搏斗。

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国家,他不兴盛谁能兴盛。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国家,他不可爱,谁还可爱。刘亚洲说美国的“可怕之处”何尝不是美国的可爱之处呢?就是这些可爱之处令近几十万中国留学生乐不思蜀!

Juno

【影视评论】

       乐观主义的杰作——看美国电影《菊娜》(Juno)

                ·陈晓萍·

  在今年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电影中,只有一部是非暴力的“喜剧”,名叫《菊娜》。这部影片的故事很简单,情节也不复杂,说的是一位名叫菊娜的高中女生意外怀孕生子的整个经过。之所以提名最佳影片,恐怕与整个电影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有着密切的联系:那就是乐观,不管遭遇什么困境,永远看到事物阳光美好的一面。

  仔细想一想,在一个人,尤其是一个高中少女的生活中,最“可怕”的事件可能就是意外怀孕了。记得在心理学的教科书中曾经有专门讨论“心理压力”(stress)的章节,其中列在压力源(stressor)榜首的就是“意外怀孕”。因此当我得知表现这个题材的电影居然被列在“喜剧”范畴的时候,实在颇感费解。直到看完了这个电影之后,我才真正感觉到深藏在美国文化中的乐观主义,以及这种生活态度对个体处理压力事件(应激事件)的重要影响。

  影片从一开始就直接将菊娜意外怀孕的事交代清楚:头发扎成马尾巴的菊娜提着一桶橘子汁,边喝边走,边走边喝,走过一个又一个店铺,最后在一家小卖部门口停下来,把已经喝空的塑料桶扔进垃圾箱,推门进去,在架子上拿了一个测孕计,走进厕所,然后把测出来的结果给她认识的小卖部的工作人员看,以确信结果呈阳性。她这已是第三次光顾此店,而且每次结果都一致,因此怀孕俨然已是既成事实。菊娜非常沮丧,回到家,准备了绳子,挂在院子里的树枝上准备上吊自杀,刚把头套上去,就钻了出来,然后把绳子扯断了。接下来,她就开车来到和自己发生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关系”的男同学家,把怀孕的事告诉了他,并问他该怎么办。面容敦厚的男同学十分恐慌,但表现镇定,回答说无论她愿意怎么处理,他都会支持。菊娜于是与好友商量该如何将此事告诉自己的父母,最后决定如实相告。父母震惊,但表示理解,尤其是菊娜的继母,十分镇定,并一起讨论应对措施。大家首选“堕胎”,于是菊娜就在某一天的下午独自去了诊所。没想到在诊所门口就遇到了高举牌子反对堕胎的示威者,其中一个居然还是菊娜中学里的同学。菊娜有些犹豫,但还是进了诊所。在填表等待期间,菊娜越想越不妥,最后冲出了诊所决定把孩子生下来。

  “喜剧”从这里开始。孩子生下来可以,但是谁来抚养呢?一个高中生显然不可能承担父母的责任,而且对自己未来的事业发展前途也很不利。菊娜虽然性格突出,但还是一个品学优良的学生,她反复思考之后,决定将未来的婴儿送给渴求孩子的已婚夫妇。她和好友一起在报纸上研究那些“征婴广告”,终于发现一对非常理想的白领夫妇,结婚五年未育,盼子心切。菊娜将此决定告诉父母,父母均表示支持,父亲更亲自陪同菊娜去该夫妇家签约。这个从天上掉下来的喜讯显然让那个年轻少妇欣喜得不敢相信,反复询问菊娜有没有别的要求。菊娜说,“我只是想给孩子找个幸福的家庭和爱她的父母,我并不想‘卖’他赚钱。”

  菊娜的肚子于是一天一天大起来,但她还是天天去上学,好象无事一般,我行我素。倒是同学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她和她的肚子,如同怪物。然而,与她发生了“关系”的那个男同学还是象以前一样对待她,主动问她有没有可以帮助的地方,却统统被菊娜拒绝。与此同时,菊娜越来越关心那对即将领养婴儿的夫妇,每当自己肚子里的胎儿有一点进展,就及时向他们汇报。尤其是当超声波第一次显示出胎儿的心跳时,一检查完她就直奔那家报告喜讯。令她吃惊的是,就在胎儿即将出生的前一个月,那对看上去如此完美无缺的夫妇却办起了离婚手续!到底还要不要把孩子送给这对夫妇呢?菊娜痛苦万分,开始严肃认真地思考感情/爱情的持久问题,反思自己与那个男同学的关系,自己的感情取向,最后终于体会到其实自己还是很在乎/爱那个男生的,于是用独特幽默的方式向男生表白了自己的喜爱,并当面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婴儿终于在医院呱呱落地,菊娜则精疲力尽。十月怀胎的过程结束了。年轻夫妇已经离异,但即使如此,白领女子依然执意领养菊娜的婴儿,菊娜同意。她于是重新回到从前的生活,与男同学正式开始恋爱,两人一起在初夏的早晨在家门口弹起吉他,含情歌唱。

  这一件本来可能让少女轻身、让父母丢尽颜面的“丑”事,居然可以有一个如此完美、皆大欢喜的结局(一个生命被保留下来,菊娜看清男生对自己以及自己对男生的真实感情,年轻少妇得到多年渴望的婴儿),没有客观、冷静、阳光的心态不能完成。扮演菊娜的少女演员自然清新,既十分入戏,又有第三者的洒脱,辛酸中带有幽默,幽默中夹杂辛酸,叫人在笑的同时又感动得想哭,被提名得奥斯卡女主角奖也就不算意外。而影片留给人的温馨感觉,会让人感到即使在生命最绝望的时候,也可能诞生一片阳光的天地。

  是啊,其实怎么生活都可以变得美好,只要有积极明朗的心态就成。

□ 寄自美国

2008年2月4日星期一

10个独特的搜索网站

文章来源: 每日电讯报 于 2008-02-01
互联网时代带来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革命,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理论上,来自全世界的消息,新闻以及评论我们都可以通过点击鼠标轻松浏览。但是如果要准确的找到所要的东西并非易事。用好英国《每日电讯报》介绍的,也许你才可以在英文资源占主导的互联网上变成一个真正的 “冲浪者”。

在全世界数以十亿计的网页面前,不少人会感到迷茫。根据AOL(美国在线服务公司,是美国最大因特网服务提供商之一)的最新研究表明,有一半以上的英国互联网用户承认他们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迷失”。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的网络历程仅仅从“google”开始,也从“google”结束。

每年“损失”15天

调查显示,有将近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把这归罪于网络可得到的信息太多,更多的三分之二的人则表示网上的信息缺乏准确性和可靠性的管理。据统计,想要在网上找信息,却不知如何下手而漫无目的的“闲逛”,这样的时间每年将浪费15天之多。

其中,的确有一些人的上网习惯一开始就没有改变过来。的确,“google”搜索引擎毫无疑问是一个寻找网络资源的必到之地,但是在某些方面,它却做得不是最快和最好的。因为它只是一个被动的搜索,它并没有在所搜索的前后连贯性以及可靠性上给你帮助。

在这里,英国媒体选出的10个最好的搜索网站,每个人都应该把他们放在自己的网页收藏夹里。因为它会帮助你更容易的找到你所想要的信息。这样你就不会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迷失”自己。

知识类

世界知识

网站地址:tinyurl.com/2b2kg9

这个网站由CIA(美国中央情报局)提供信息和庞大的统计数据,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情报,包括国旗,地图,历史等等。

问题问答

网站地址:www.answers.com

在这个网站你可以问任何问题,网站不仅会搜索出问题的答案,甚至还会列出相关的问题以供参考。其中你可以点击“超链接”来查看答案的原始来源。

图书索引

网站地址:www.lii.org

有时候网上搜索到的消息并不能让你相信,但是在这里你可以打消这个顾虑。这个由美国的图书管理员运营的网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连“维基百科”也要参考其答案。它对于健康,生命或者客观物质等等知识的搜索有着更好的结果。

音乐类

音频资料

网站地址:www.skreemr.com

想要在网上找到歌曲的片断,或者一次著名演讲的音频资料吗?skreemr网站能够做到这一切,它的搜索范围包括互联网上能够找到的所有音乐文件的索引。此外,它还可以告诉你在那里可以买到合法的音乐制品。

歌词总汇

网站地址:www.lyricsfreak.com/

和音乐产业中的规范化相比,这个网站给了众多的不入流艺术家更大的舞台。这个网站的歌词数据库,包含了几千支乐队以及独立艺术家创作的歌词。

服务类

软件下载

网站地址:www.download.com

如果想要在网上下载软件,这个网站也许是你的最好选择。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几千个软件,其中大部分是免费的,还有一些只是象征性的收费。虽然软件的更新速度很快,但是这里却保留着许多软件的老版本。

搜索一把抓

网站地址:www.turboscout.com

网上的搜索引擎服务不少,却不知道哪一个最好用。turboscout网站集成了70多个搜索引擎的搜索服务,无论是网页,图片,还是博客,音频/视频都可以一网打尽!

休闲类

旅游顾问

网站地址:www.tripadvisor.com

毫无疑问,tripadvisor网站是旅游方面信息做得最好的网站。甚至有人说,在你来过网站之前千万不要提前预定房间。来访者在这里留下最真诚,客观的评价,给你外出旅游提供最好的忠告。

杂志浏览

网站地址:www.fabsearch.com

没有时间去翻阅众多的杂志?也许这个网站可以帮到你,它把《Elle》,《闲谈者》,《名利场》,《vogue》等杂志上最好的话题都拿到了网上,并且按照城市来区分相关问题方便人们的浏览。

经典怀旧

网站地址:www.summize.com

这个网站也许是怀旧人士的最爱,它并不提供最新的信息,但是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年代久远的游戏,电影,书籍甚至还有电视节目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