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6日星期二

我的美国生活

我的美国生活-医院2

以前在中国当护士,总认为书面的工作做得太多,记录写的太繁琐。但是现在才知道,想比美国的 charting,中国护士的记录书写根本算不上什么。美国是一个讲究paper work的地方,这一点在医院的工作中有很深刻的反映。我工作的医院不管是医嘱还是检查,记录,不管医生,还是护士,药剂师,检验人员,甚至PCA (patient care assistant)都是需要在电脑上进行charting。护理工作基本上没有用手来书写的东西,所以对于meditach(其实就是电脑系统)的掌握很重要,因为它比中国医院(起码比我在中国工作的医院)要复杂得多。在orientation期就有两天是专门培训meditach的。培训完了之后,还要在工作中真正的操作才能掌握如何熟练运用这个系统。但是慢慢做多了,也就不觉得很难了。而且对于charting,也是自己根据护理的情况及时进行,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时间的。只要是做了的事情,病人的情况,觉得有必要的就进行charting。每天上班有一半的时间是坐在电脑边上。



美国医院里使用的医疗器械大部分和国内的差不多,但是有很多东西安全性更高。比如注射针头,在使用完后,把枕头尾部的一个塑料装置往上一推,针头就被套在里面了不会扎伤人。注射器用外后一定要丢进sharp container里面。输液全部都用输液泵,输液管或静脉注射针头都是3通的,这样在输液过程中可以随时加入其他药物进行IV或者使用 piggypack,而不影响主要静脉液体的输入。因为每个人都用保留针头,所以静脉注射的机会很少,几乎一个针头就可以用到出院了。



以前以为美国护士都很严格洗手的,现在才知道不是。她们出入病房一般不洗手,而是用装在门口的消毒液擦一下手就完了。有的护士如果不严格的话,甚至也不用消毒液就去照顾下一个病人了。不过在RN考试中,无论如何hand washing 总是消毒隔离措施中最重要的措施。另外令我惊异的就是,他们在吃东西前也不洗手。如果在中国,医生护士在医院里要吃东西之前,会反复用肥皂把手措几遍才敢拿东西吃,但是这里的医务人员居然拿起东西就吃,不会认为医院是很脏,有很多细菌的地方。下班的时候也不像我们在中国的时候洗3遍手才敢回家。美国人有个 “three-second principle”,就是吃的东西掉在地上3秒钟内捡起来还可以吃,不用洗或扔掉。


病房里很少看到医生。医生一般早上来一下,看看病人,开点医嘱就走了。病房里忙碌的都是RN,PCA(patient care assistance),OT(occupational therapist),PT(physical therapist), RP(respiratory therapist)等等。这样护士在工作的时候就显得相对独立了,有很多时候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要求,查看医生的PRN医嘱,然后决定给病人使用什么药物。这里的工作人员各式各样,很多我都没有弄清楚。有一次我还见到了一个music therapist,就是一个人根据病人的要求到病房里给病人弹乐器和唱歌。


我的美国生活-6 美国的阴暗面

第一次在街头看到乞丐还觉得很新鲜。哈哈,原来这里也有和中国一样的景观啊。不过这里的 beggar跟中国的衣不蔽体,灰头土脸,拿着破碗伸到人脸上或者扯袖子拉裤脚要钱的乞丐比起来要文明得多。他们大多数衣服完整,面部清洁(我没有看到他们的手指甲,大概甲缝里也不会有太多的陈年老垢),安安静静地坐在街角,面前摆着一个纸皮的牌子等着人给钱。这些人中以老人居多,多是无家可归的老人。这里的老人可不都是“老有所养”。有一次我特意仔细看了看摆在一个老人面前的牌子,上面写着“homeless,need a little money to live,Please help”。言简意赅,表现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切齿痛恨,深刻批判和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无限向往。


刚开始没有买车的时候都是坐公共汽车上班的。Denver的公共交通还不错,线路很多,但是车次少,等车时间长。有一次晚上8点多在一个车站转车,正好下雨,夜黑风高,人迹全无。饥寒交迫的我在等车亭里啃着一块饼干,眼巴巴地看着车来的方向。就在这时,一个黑影晃晃悠悠摇摇摆摆的停在我的面前,一股酒气冲入我的鼻孔。我还没来得及看清来者何物,就听一个含含糊糊的声音问我有没有cigarette。原来是个醉鬼流浪汉,他看到我手里的饼干还以为我在抽烟。说时迟那时快,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然打了----一个寒战,上牙紧紧的靠着下牙,挤出一个no字。醉鬼继续跟我说着什么,这时候我头皮发麻,浑身哆嗦,哪里知道他在说什么。幸亏来了另一个等车的人,醉鬼又去跟他要烟,我才从噩梦中清醒过来。好惊险啊!


美国是一个商业气息很浓的地方。刚刚搬到apartment,各种各样的广告就充满了我的信箱。估计里面骗人的东西也不少。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美国很多服务都会有一些额外的收费,稍有不慎就可能需要多花费一些。比如办了一个credit card。在电话激活这个card的时候,语音服务说了一大堆。主要就是推荐一个protect program,可以保证账户的安全。我一听,糊里糊涂的就接受了。谁知接受后电话那边的语音台又很热情洋溢地介绍说,membership的年费要 79.9 美元。黑啊。虽然后来我打电话把这个服务cancel掉了,但是还是花费了一美元的服务费。以后再干什么事都成了惊弓之鸟,生怕被美国鬼子给黑了去了。


记得我曾跟大家提到过我第一个手机壮烈牺牲的事。第一个手机是不用签contract的,但是要花钱买手机。后来再去办手机就去了T-mobile—这是一个比较大的移动公司。T-mobile有签约的和prepay的,我和老公选择了签约(可以送手机或者花很少钱买一个比较好的手机),给女儿买了个手机和prepay的card。但是在签约的时候他们说要有credit,我们初来乍到,哪里有credit啊。于是他们说可以用借用朋友的或者买另外一个比较flexible的项目,和签约服务不同的就是要自己买手机。这次我们就是本着白拿手机的目的来的,当然不愿意掏银子买了。但是那个服务经理告诉我们,选择flexible项目可以不用激活费,而签约的每人要35元的激活费等等,其实就是想让我们掏钱买他的手机。后来给一个朋友打电话,朋友答应用他的名义帮我们签约。经过耗时2个多小时的洽淡,终于把手机业务给解决了。有意思的是这位口口声声说签约服务需要35美元激活费的老兄,在结算的时候居然告诉我们,等一个账单寄给我们的时候给他打电话,因为激活费由他来take care。看看,原来签约服务也是不用交激活费的,差一点就又被美国鬼子给算计了。还是那句话,商无不奸啊。不过中国人们的智慧最终会战胜这些魑魅魍魉的。


以前以为美国的小偷不多,听朋友说这里可能会有抢劫的,但是偷东西的很少见。可以就是这很少见的偷窃居然让我碰上了,太荣幸了,简直比中了六合彩还不容易。刚上班对所有的地理环境不熟悉,也不知道东西放哪里。后来有人说可以放在staff lounge的柜子里。那些柜子没有锁,需要自己带锁。也是我大意了,觉得这里应该挺安全了,都是工作人员出入不会有问题,所以没有及时带锁来。谁知道意外就是这样发生了。有一次下班拿东西,发现包的拉链坏了,有些包里的东西跑到外面来了。再一检查,发现钱包里的100美元不见了。那可是100大元啊,整整760人民币呢,就这样一声不响的离开了我。可我能到哪里去找啊?捉贼要捉赃,没有证据只好自认倒霉了。下一次记得带一把锁来。


再说说美国的骗子。虽然大多数美国人都比较诚实,但是骗子也不少。尤其是在我们买车的过程中见识到了美国人的骗术,虽然对于勤劳智慧中国人民来说,这点雕虫小技不登大雅之堂,但是却让初来乍到的我们长了不少见识。我们准备先买一个used car,于是经常到一个叫craigslist的网站上面寻找合适的车。有几辆车非常不错,价钱也便宜,于是就给车主发邮件表示对这些车的兴趣。谁知有好几个人都说本人因某某原因不在美国,现在车辆交给某某公司托管,如有兴趣可先向托管公司交deposit,托管公司会把车运送过来试开等等。第一次接到这样的邮件还以为可能是真的,但是接连好几次都是这样,于是知道这是骗人的伎俩。除了买车,我还接到过两个通知我中奖的电话,要来确认我的姓名地址,接下来就询问我用什么卡消费等。本人向来没有外财运,怎么一到美国好运当头,大奖自己就找上我了?难道是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表示热烈欢迎的一种特殊方式?算了,没谱的事还是别碰,我还不缺那两个银子。


还有一个最最令我担心的问题,也是我心里最大的痛。美国的食物对咱中国人来说那就是垃圾,没有什么好吃的。我是一个爱吃零食的人,到了这里也没有什么好吃的零食,只有各种各样的糖,巧克力,曲奇饼等等。虽然没有什么好吃的,但是入乡随俗,不得已只好将就吃吃巧克力了。但是几袋巧克力吃进肚子里,后果大家用脚趾头也能想出来了。一个多月下来,我的学问不长,个头不长,只有肥肉在长;职位没升,工资没升,只见体重在升。555,再这样下去,等各位见到我的时候,估计长宽高都是一个水平了。

没有评论:

归档